文 | 王澤龍編輯| Tong 來源| PANews
支付天然居於核心地位,作為基礎設施——它是信息流、資金流與用戶流量的交匯點,以互聯網發展路徑為鑑,支付為理財、借貸、徵信等金融活動提供了有利的基礎,如今移動支付的格局便是最好的例證。加密世界中,同樣的遊戲正在上演。
由紐約交易所母公司洲際交易所(ICE)創立的Bakkt近日被LedegerX搶先推出比特幣期貨,但卻被爆出更大的進展——即將推出加密支付工具“Bakkt Pay”。而包括星巴克,大型連鎖超市Whole Foods、電信巨頭AT&T、連鎖百貨商店Nordstrom等,都是他的潛在合作企業。
與Bakkt影響力相當的交易所如幣安、Coinbase也在加密支付的領域摩拳擦掌:前者於今年1月同支付公司Simplex合作推出了加密貨幣信用卡,後者則於今年4月份在英國推出加密貨幣借記卡,又在6月份宣布將該產品擴展至歐洲六國。
按捺不住“好奇心”的還有一眾加密世界之外的支付服務商,Square通過旗下的Cash App和Square Market兩款應用,同時推進比特幣的買賣與支付結算;支付寶則先後在香港、馬來西亞等地推出了利用區塊鏈推進的跨境支付結算平台。更不用說最近市場廣泛關注的Facebook Libra,這無疑是加密支付領域的一聲“春雷”。
加密支付戰場喧囂
加密支付能夠吸引各方重量級選手爭先恐後而來,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其壓縮成本的能力與廣闊的市場空間:
麥肯錫報告《區塊鏈:銀行業遊戲規則的顛覆者》中稱,區塊鏈技術在B2B 跨境支付與結算業務中的應用將使每筆交易成本從約26 美元下降到15 美元,其中約75% 為中轉銀行的支付網絡維護費用,25% 為合規、差錯調查,以及外匯匯兌成本。
此外,根據支付服務商WorldPay對外發布的《2018全球支付報告》,至2021年,全球數字支付的交易額將達到8760億美元。
顯然,沒有誰想要在這樣的盛宴中置身事外,賽道已然很擁擠,但參賽選手仍不分伯仲。
加密支付服務商
交易服務商是加密支付領域最為活躍的一股力量,他們在商場上攻城略地的身段亦最為靈活——或“以他人之根,結自己之果”,採取同傳統的發卡機構如Visa、Mastercard等合作來搶占加密支付的市場,又或者是重新設立一套體系,把以往的棋手(傳統金融機構)變為自己的棋子,如IBM與Stellar合作搭建World Wire。便繞開了傳統銀行機構,嘗試構建新的跨境價值轉移體系。
同時,隨著加密貨幣與世界的融合愈發深入,加密世界原生與外來企業在支付這一戰場的爭奪也愈發激烈,加密世界的原生企業意圖部分地取代外部企業的一些業務場景,如Coinbase於今年同Visa合推的借記卡,可在歐洲六國的線下使用,這一定程度衝擊了PayPal這樣的加密世界之外的支付服務商。
Square這樣的互聯網支付機構,早在2017年便開始在APP內開通了比特幣的銷售,並依次取得了不錯的營收——2019年第一季度該公司比特幣的銷售營收為6550萬美元。並且,Square也正在推進支持所有用戶可由外部錢包向Square中轉入比特幣,不難想像,未來Square可能會成為一個比特幣的交易所,甚至會上線理財、託管等服務。這都將對加密世界原生的支付服務商形成不小的競爭壓力。
再者如支付寶在香港-菲律賓,巴基斯坦-馬來西亞,利用區塊鏈技術打造的跨境匯款、支付平台,同樣會對加密世界原生的支付服務商產生擠出效應。
頭部產品
加密世界的原生支付服務商中,bitpay無疑是資歷最老、體量最大的機構之一。其成立於2011年,迄今為止完成了6輪融資,共獲7250萬美元的資金支持。 2016年,其同Visa合作發行了比特幣預付借記卡,並面向美國本土50個州開展服務。 2018年,經其手所處理的加密貨幣交易額達到了10億美元,真正坐穩了加密世界原生的支付服務商中的頭把交椅。此外,其手中還握有紐約金融服務局簽發的虛擬貨幣牌照,增強了其加密貨幣業務的合法性。
另一家值得關注的bitpay加密世界內的競品是Crypterium,據CoinDesk,這家位於愛沙尼亞的支付服務商迄今完成了三輪融資,共獲資5900萬美元,其中第三輪融資是通過ICO的形式進行的。
與其他機構一般選擇同Visa、Mastercard不同,Crypterium自稱合作發卡機構為銀聯,這促成他們理論上能夠在包括中國在內的175個國家與地區,同2300萬個左右的商戶展業。 Cypterium不收取轉賬費用,但當客戶向其預付卡中存入資金時,會被收取1.5%的服務費,每日的消費限額是1萬美元,每月則為6萬美元。據悉,Crypterium的預付卡同Crypterium app相連,後者在美國與英國超過50萬名用戶。
此外,還有一些服務商提供相對具有特色的服務。如BitRefill這一服務商,推出了加密貨幣禮品卡,可被用於在Steam平台上購買虛擬商品,為Hotels.com這樣的第三方網站充值、訂購VPN等。
支付類通證
如果說服務商舖設了各類路面和相關基礎設施,支付類通證則負責跑起來,是市場中最直接的活力分子。
支付類通證是加密支付開疆拓土最早的工具,比特幣是第一個範例,隨著時間推進,隱私特性、資產屬性以及即時支付等功能、性質被逐漸引入。
就目前的市場表現來看,支付類通證中,BTC、XRP、BCH、LTC以及XLM牢牢佔據前五的位置。截至6月29日,比特幣佔加密貨幣總市值的62.9%,居於絕對的龍頭地位。
XRP與XLM背後的區塊鏈Ripple與Stellar,是淵源頗深的一對,後者的創始人是從前者的公司中出走的。兩個區塊鏈都是清算結算、跨境支付等概念,具有較為明顯的直接競爭關係。
Ripple方面完成融資8輪,共獲資9360萬美元,領投方中有著軟銀、IDG、桑坦德這樣的頭部機構,目前Ripple已同包括三菱銀行、渣打銀行、速匯金(MoneyGram)等在內的200多家銀行與支付服務商取得合作。
Stellar方面完成融資3輪,公開披露的資金數為300萬美元,投資方有Stripe、Innovating Capital、Plug and Play等。 Stellar相比Ripple的特色在於吸引合作方在其上發幣或者構建支付網絡,如其同IBM合作的World Wire Network這一銀行網絡,以及Wirex5月份宣布將在Stellar上發行26種新的穩定幣(由美元、歐元、英鎊等背書)。
市值方面,三大隱私幣Monero、Dash、Zcash緊隨其後,由於主打隱私概念,以其為代表的隱私幣十分受非主流市場的歡迎。如Pornhub接受Monero作為其支付方式之一,不久前被跨國聯合執法關停的黑市Wall Street Market,也被繳獲了大量的Monero。今年年初走紅的Beam和Grin則是匿名幣中的後起之秀。
商業銀行
儘管銀行身上被安放了不少既得利益守護者的刻板印象,但其在運用區塊鏈來拱衛護城河方面毫不含糊。
據Odaily星球日報的統計,包括摩根大通、美國銀行、富國銀行、匯豐銀行等在內的八大銀行的84項區塊鏈業務中,共有33項與貿易金融、支付相關,佔比38%。
此外,中國內地的四大國行、招商銀行等都積極在運用區塊鏈改造支付、貿易金融等方面進行著積極的嘗試。
銀行中使用區塊鏈改造支付業務的最重磅玩家莫過於摩根大通了,今年2月份其官宣發幣的消息在彼時乏力的市場環境中無疑是一針有力的強心劑。依託其全美最大銀行、全球數十萬億美元資產的地位,JPM Coin不愁無用武之地。
由摩根大通牽頭的Quorum區塊鏈平台之上的IIN銀行間支付平台,聚攏了185餘家同業夥伴在跨境支付和清算結算方面進行探索。這或也將助力JPM Coin的進一步擴張。
花旗銀行在區塊鏈支付方面的探索也值得關注,其早在2015年便開始切入該賽道,但是一直沒有取得什麼喜人的成就,在今年2月JPM Coin橫空出世後,花旗宣布中止這方面的計劃,暫停了對區塊鏈跨境支付的探索。
又如由紐約梅隆銀行、桑坦德、匯豐銀行、巴克萊銀行等與區塊鏈初創公司Clearmatics於2017年聯合發起的USC——建立一種通用結算貨幣,旨在使銀行間跨境支付與結算更容易。它通過複雜的中間人網絡簡化資產的買賣,直接在區塊鏈上進行單一的、基於法定的交易。
央行
如果說商業銀行利用區塊鏈改造支付業務大多顧及的是一城一池的得失,那央行的區塊鏈支付之旅便是瞄準一國乃至全球金融之未來變局了。
目前有數十家央行都在進行數字貨幣方面的研究,部分第三世界國家已經正式發行了央行的數字貨幣。各家的訴求都有所不同:如厄瓜多爾、馬紹爾群島發行數字貨幣旨在完成去美元化,改變美元在國內的主導地位;委內瑞拉、突尼斯與塞爾維亞則是出於扭轉國內經濟困境以及完成金融改革等目的。
而諸如法國、英國、加拿大、中國等重要大國家央行的探索,則更多出於研究前沿領域與現有經濟金融體制融合的可能性,如法國央行於2016年發起的MADRE項目,致力於改善多銀行間轉賬時不佳的時長體驗。
基本來說,央行作為一國的貨幣之皇,支付功能是其區塊鏈方案的題中之義,故不對一眾央行的區塊鏈研究或者數字貨幣的功能做詳盡區分。不過從項目成功度、技術的成熟度上來說,仍然是發達國家的央行所推的產品更勝一籌。
如此前PANews報導的全球首例央行間跨境轉賬,由加拿大銀行與新加坡金管局聯手促成的Jasper-Ubin項目集合了摩根打通與R3兩家重磅選手的支持,相關的技術沉澱均有2年以上的時間,背後的聯盟成員機構有數百名之眾。
商戶
市場是供給側與需求側的拼圖,央行、商業銀行、服務商等主體完成了區塊鏈支付產品的供給,一部分接受這類支付方式的商戶則負責完成需求側的構建。
加密貨幣作為一種虛擬資產,率先接受它的商戶也一般是提供虛擬產品或者服務的商戶——微軟早在2014年便在麾下的Xbox商店接受了比特幣支付(之後囿於比特幣的高波動性,該項服務於2018年關停)。
另一接受比特幣支付的知名商戶是推特,用戶可以使用比特幣在推特上進行打賞,但這並非直接在推特內進行的,而是依靠推特推出的Tippin瀏覽器完成。並且,後者使用了閃電網絡的技術來促成比特幣瞬時完成小額交易,故打賞與受賞雙方都需要支持閃電網絡的錢包。
在接受加密貨幣支付的、提供實體產品的商戶中,Overstock是探路者,它不但早在2014年接受了比特幣作為其付款方式之一,還一度在去年傳出要完全出售零售業務而聚焦區塊鏈。目前,除了比特幣外,其還接受以太坊、達世幣、萊特幣、新經幣等幣種。
在上述商戶之外,還有不少知名商戶也曾經接受過加密貨幣支付,但後來出於監管的不確定性或價格的波動性、支付成本等緣由,放棄了對該支付方式的支持,如肯德基(加拿大)、知名旅遊網站Expedia、遊戲視頻網站Twitch等。
在監管方面值得一提的是,作為主要發達國家的日本對於加密貨幣支付持強烈的肯定態度。 2016年3月,該國內閣通過投票,認定比特幣與虛擬貨幣均可被視為數字等價貨幣;2017年4月,日本又實施了《支付服務法案》,正式承認比特幣是一種合法的支付方式,同年7月,其又提出了新的消費稅法案,使得比特幣交易免於繳納8%的消費稅,進一步促進了比特幣支付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