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Libra 是公平的秤砣,還是異想天開的泡沫? libra一經問世便吸引了全球的注目。 PANews邀請到火幣大學校長於佳寧、Facebook前增長戰略負責人、現任YGC管理合夥人Henry Liu與TrustToken亞太區負責人Ryan Rodenbaug分享對Facebook Libra的看法。


1.gif

於佳寧經濟學博士,火幣大學校長,還曾擔任中國通信工業協會區塊鏈專委會副主任委員,中國計算機學會區塊鏈專業委員會委員,原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


Snipaste_2019-06-26_09-27-35.png


PANews:您認為從比特幣白皮書中所倡導的願景到如今Libra白皮書中展示的可能實踐,加密貨幣在影響現代經濟體系方面的發展是否是現代“無政府主義”思想在經濟領域中的最強表現?如果是的話為什麼?如果不是的話請問您如何看待Libra作為美元數字化的一部分的全球化影響?

於佳寧:針對第1個問題,我的核心觀點是,Libra的出現恰恰說明,數字貨幣要想在社會生活中發揮作用,必須合規,必須與監管和法律體系相對接,“無政府主義”的路子是走不通的

我個人認為,Libra項目是繼承了中本聰的初心,是希望打造一套真正有實用價值的點對點的電子現金及支付網絡。

比特幣的白皮書題目就是《比特幣:一個點對點的電子現金支付系統》,因此中本聰的初心是希望,這樣的數字資產能夠運用在支付領域。但是我們看到10年過去了,儘管比特幣網絡運行良好,價值也超出了很多的預期,但是並沒有人拿比特幣作為電子支付手段,反而大部分人持有比特幣是為了儲藏價值,或者獲取投資收益。從這個角度來說,比特幣沒有成為電子現金,但成為了電子黃金,其實也可以說是歷史的玩笑。

但是如果我們反思比特幣為什麼沒有成為電子現金,我們會發現主要有以下有幾個問題:1.技術不夠完善,導致支付速度慢;2.通縮機制設計使得幣價持續波動;3.沒有充分考慮合規因素,且使用門檻較高,應用場景匱乏;4.個人用戶使用相對複雜。

其中沒有充分考慮到監管要求,導致無法與各國有關支付的法律法規相匹配,是一個重要問題。

但是,Libra這個項目在這方面顯然是有備而來,根據這段時間新聞報導披露出來的信息,在過去的幾個月中,Facebook與全球各地的監管當局進行了很多的監管溝通,同時從很多律所拿到了合規的意見書。各國的監管機構,儘管提出了很多疑問和審查,但是並沒有從根本上否定這個項目。

我們預計在未來, Libra的落地之路,並不會一下子在全球全面鋪開,而是會根據合規進程,在一個一個國家實現落地

同時,非常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國家政府之前其實對數字資產的監管問題,並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但是,Libra的出現,使得很多國家,對於數字加密貨幣的監管問題,做出澄清或者回應,這也說明新的技術與新的業態正在驅動著全球新規則的建立。

所以通過這個案例,我們可以看到要想讓數字資產真正發揮出價值,合規是必要前提,當然規則的優化也是區塊鏈項目廣泛落地的先決條件。

PANews:有專家稱,去過這一周,中國的監管當局、決策層、政府在這個方面應該說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觸動,您怎麼看待Libra對中國政府及企業的影響呢?首批協會成員中並無銀行以及中國的企業,您認為未來會有銀行和中國企業加入嗎?

於佳寧:是的,觸動很大。很多人認為,中國的互聯網產業與美國是並駕齊驅的關係,區塊鏈產業更是全球領先。互聯網時代數字經濟全球化發展,是由美國企業為引領,但是區塊鏈時代的數字進行全球化,或許該由中國企業引領。

但是Libra的出現,讓我們看到,在國內區塊鏈技術還沒有出現大規模的殺手級落地應用,但是美國企業很可能,有機會利用區塊鏈徹底改造全球的金融基礎設施。甚至Libra可能會逐步升級為下一代互聯網的底層協議

因此這說明中國的區塊鏈產業發展,與美國相比,實質上出現了落後的可能性。

而區塊鍊是一項顛覆性創新技術,又是一項基礎性技術,如果在區塊鏈方面落後,會對一系列產業造成很大的不利影響。更會在新一代國際金融秩序構建過程中減少話語權。

從這個角度來說, Libra的出現,讓中國的區塊鏈產業看到差距,感受到了危機感,當然也激發了奮起赶超的決心。

同時,Libra的出現,讓大量金融機構和傳統企業開始認真學習區塊鏈,正視區塊鏈的巨大價值,這也會幫助區塊鏈技術加速在各行各業落地。

關於是否有中國企業加入到Libra協會,我個人認為可能會有,但是數量可能不會太多。目前Libra協會的大部分創世會員,在中國實際上並沒有開展業務,也沒有用戶,而這些會員的業務為libra提供了核心的應用場景,所以很可能libra在短期之內也不會進入中國。但是不排除有一些主要面向海外用戶的中國企業和金融機構會希望成為libra的節點,成為面向全球的業務。

PANews:Libra有穩定幣的概念,但與現有穩定幣不同的是,錨定一籃子貨幣使得Libra不能始終和某一單一法幣保持1:1兌換,現有的穩定幣更多的是充當交易媒介,而從Libra的儲備篇細節來看,“授權經銷商將融入交易所和其他向用戶買賣加密貨幣的機構中,幫助用戶進行現金與Libra之間的轉換交易”,這意味著Libra將來也可能會進入交易所,您認為Libra是否可能將作為資產標的進行交易,而不是媒介,而且也不同於現有大多數加密貨幣的證券屬性,Libra可能被視為外匯產品嗎?

於佳寧:libra性質到底歸屬於證券還是歸屬於外匯,這是一個純粹的法律問題,說實話不容易判斷,而且在未來很可能在各國的監管體系中對性質的判斷,還有可能有所不同

但是實際上很多的數字資產,往往兼具幾種傳統金融概念中的資產性質。

PANews:從白皮書來看,Libra協會會員的收益將來自抵押標的的收益,但是協會會員的產品在將來Libra的實際支付份額中可能會有差異,對於聯盟來說,商業模式將是重要的,您認為將來Libra協會內部是否會存在產出收益矛盾? SDR的認購模式是否有借鑒意義?

於佳寧:我認為,libra選擇以去中心化的組織進行治理的方式是非常正確的,因為這樣才能保證Libra被廣泛接受,長期才能引入更多的資源,繁榮生態。但是能量越大,難度越大。要治理好一個去中心化組織的難度是非常大的,分佈式商業的模式管理,也是比較困難的。所以我想,libra的商業模式,現在其實還並不太清晰,未來會逐漸修改完善。

對於目前參與這個項目大多數的企業和組織來說,libra帶來打通全球支付通道、激活全球用戶、擴展全球業務的價值,或許可能從這個項目本身上直接獲得多少收益,價值更大。

畢竟能參與到構建下一代金融基礎設施和互聯網的機會本身就是極為難得的。因此,我認為只要不出現一些大的風險,收益問題可能並不是短期之內參與者關心的重點。

反而是對於消費者行為數據、交易數據、支付數據等重要數據的保護和利用,反而可能會成為大家關心的重點。

SDR的運作機制實際上極為的複雜,但是毫無疑問可以給libra項目帶來很多啟示,這個問題非常的好,但是我想以後再找機會展開談吧。

PANews:目前主打支付的最大的加密貨幣有XRP,但是XRP的核心結算層依然使用法幣,而且Libra 目前公佈的聯盟裡也沒有銀行,以您的角度來看Libra 是否也可能採用XRP的方式進行結算?如果使用法幣結算,是否會大大降低Libra 的實際意義?如果不使用法幣結算,是否會面臨極大的監管壓力,以至於對Libra 的誕生和發展造成致命影響?

於佳寧:在這個方面的細節確實目前還知之甚少,但是我個人認為,按照項目整體的邏輯,很可能它的結算層,並不會使用法幣進行結算,而是會用libra作為清算資產。這一點是libra作為全新金融基礎設施的核心特徵和關鍵價值所在。

制度經濟學的一個重要觀點是,交易先於製度,如果libra確實能夠大幅提升全球經濟的流動與金融效率,同時保證風險可控,很多國家的監管規則也可能會隨之調整。

PANews:麥肯錫不久前發布了一份短篇觀點,認為加密貨幣在去銀行(unbank)應用的過程中需要推進解決的一個問題是在區塊鏈上建立數字身份,您怎麼看這個觀點? Libra背靠Facebook,擁有大量用戶數據,在建立用戶的數字身份上是否具有優勢?

於佳寧:之前有人說Facebook根本不需要基於傳統方式進行KYC,因為每個人在上面發表的照片、文章、留言、位置、朋友關係,日積月累使得系統可能比本人還了解他自己。我是認同這個觀點的。大數據+區塊鏈私鑰,很可能會構成一套全新的數字身份認證體系。

而經過認證的私鑰,就會成為每個人在數字世界的身份證,這樣在各個應用之間基於私鑰身份可以很容易的實現數據的關聯和調取,把數據充分的資產化,讓每個人的數據都變得有價值。

所以Facebook來做這件事情,在數字身份認證方面,確實是非常有優勢的。

PANews:您認為作為主打支付的產品,以Libra可能覆蓋的潛在全球用戶數量來看,底層鏈1000tps足夠嗎?如果按照天貓2017年雙十一全天14.8億筆交易來算,平均每秒是1.71萬筆,兩個峰值之間還存在10倍差距。如果您認為這麼比較不合理,那麼是否意味著Libra的支付場景和支付寶存在差異化?

於佳寧:TPS的問題並不難解決,通過側鏈、分片、閃電網絡等方式,是可以很快的提升系統性能。但是效率、安全和去中心化的平衡,其實反而是這個項目的關鍵優勢

問:您覺得Libra項目是否會是一個聯盟鏈項目,就是只是節點的幾家在那邊玩?

於佳寧:根據白皮書的描述,在第一階段是一個聯盟鏈項目,但是聯盟鏈項目不代表不開放,不代表這個項目只是局限於少數玩家的遊戲。就如同Facebook的平台,是一個中心化的平台,但是任何人都可以在上面開設公眾號、做廣告、開發小程序等等。

聯盟鏈的概念,實際上僅僅意味著,只有指定的機構才可以成為驗證節點,但是在使用方面,這一定是開放的。就如同如果您要使用以太坊開發智能合約,不需要參與挖礦(記賬)一樣。能否使用這個系統,與是否成為驗證節點,並無直接關係。

我相信等主網上線之後,只要在合規的地區,各種商戶都是可以去接入使用。但是之所以一開始採用聯盟鏈的方式,主要還是由於技術的瓶頸。同時使用聯盟鏈,還有一點好處是在於將區塊鏈技術的信用與這些大機構的信用結合起來,使得這個系統整體可信度維持在較高水平。

問:如您所說,Libra的落地之路並不會一下子在全面鋪開,那麼率先開放地區可能是哪些國家和地區?是主流的金融大國,還是更開放的島國、小國?

於佳寧:我認為在金融開放程度較高的國家,都有望落地,其中肯定包括一些小國島國,也包括一些監管態度相對開放的大國。


2.gif


Facebook前增長戰略負責人、現任YGC管理合夥人Henry Liu與TrustToken亞太區負責人Ryan Rodenbaug對Facebook Libra的看法。

Henry Liu認為,未來,Libra並不會率先在美國鋪開。 “這樣做風險太高。他們很可能在監管歡迎他們的地方上線。以往他們都會在澳大利亞,新西蘭和東南亞測試新產品。這次可能會先在印度(測試),因為他們在會議裡提到過。”

而談及Libra會不會搶占目前穩定幣的用戶,Ryan則認為,“對於現在所有的穩定幣來說,其核心用途在交易所支付。但是我們也在探索在匯款等方面的新用途。與Libra齊頭並進不太可能,因此我認為TUSD和其它穩定幣需要開發它們自己的市場定位,專注於一到兩個方面。”

PANews:最近“Facebook上線Libra”已經成為熱門話題。我想以這個問題作為開場:“為什麼Facebook要發行Libra,其動機是什麼?”您是否願意分享一下您的看法?

Ryan:用他們的話說,是為了幫助無銀行賬戶的人。為不能使用傳統支付渠道的人建立的金融基礎建設。這和許多其他現有穩定幣的目標/願景相似。

Henry:作為一家盈利性企業,Facebook不可能投入這麼多資源,承擔這麼大風險去做慈善。他們過去和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做生意。他們的業務98%是廣告。通過發幣,Facebook會成為一個交易場所,而不再是一個營銷平台,從而增加用戶/受眾。同時,代幣可以用來將債務分攤到每個節點上。如果他們徹底掌控交易業務,一旦有人藉此洗錢或資助犯罪的時候,他們要承擔全部責任。

PANews:區塊鏈技術具有“公開,透明”的優勢。 Libra可以藉此打破人們心中Facebook “數據壟斷”的印象嗎?實際上我們的個人信息完全被Facebook 掌握,擔心Libra能否保護好用戶隱私?

Henry:Facebook出於廣告目的,利用客戶信息;而(發幣)讓他們有了新的營收來源,也可能收回/削弱了他們對用戶隱私的權力。因此他們會減少對以往模式的依賴,但你的數據還是在他們手裡。

Ryan:我的最終答案是“不會”。至少在監管機構看來,“數據壟斷”已經把Facebook的聲譽毀了。我的推測是,如果你用Libra在他們的合作夥伴網站或者商店裡買東西,不只是Facebook,所有的合作夥伴公司,都會對你的交易習慣進行深度分析。我不知道白皮書裡有沒有明確提到如何使用交易數據的內容。

Henry:今天就有了,他們把信用卡信息買來,鏈接到FB身份上。特別是你在美國用了他們的支付系統,他們就能得到你全部信息。

說到監管。監管必須看到(發幣的)優缺點。缺點是FB可能會接管他們崩潰的系統,並且帶來新問題。好處是FB會給本地商業帶來巨大的收益,給電子商務和P2P都帶來大量經濟活動。

PANews:Libra是穩定幣,並且和一系列法幣掛鉤。它會威脅現在市場上主流貨幣的地位嗎?比如TrueUSD之類?

Ryan:需要強調的一點是,一個Libra不總是能夠兌換成等額的當地貨幣。 (Libra不與單一貨幣掛鉤。)相反,當標的資產價值變化的時候,Libra對當地貨幣的比率會波動。波動率最低的資產會被作為儲備資產,所以Libra持有者可以相信它長期儲存價值的能力。這和TUSD之類的(穩定幣)類似,但又有別於它們。

彭博社的一篇報導總結得很好:“另外,如果Libra被廣泛接納,其不與單一貨幣掛鉤的特性會讓它擁有代替法幣的趨勢。如果你主要消費美元,而Libra對美元的價格經常變動,你就不會想要持有更多的Libra。但如果你主要消費Libra—假如Facebook成功製造了這種互聯網主流貨幣——剛才的過程會剛好相反。如果你的大部分用品來自網購,而線上所有商品都用Libra標價,你的生活將最終只用Libra 。只有在偶然來真實世界旅遊的時候,你才會把Libra換成美元。”

Henry:是的。 Facebook, Messenger, IG(Instagram)和WhatsApp覆蓋了全美90%以上的人群,以及大約30-40億人口。

Ryan:這又一次回到了“目標市場是誰”的問題上。既然(掛鉤的)是一籃子貨幣,美國人很可能更願意用美元。但是在匯率不穩定的發展中國家,人們可能會發現Libra更穩定。理論上講,儘管你確實把“更多雞蛋放進了一個籃子裡”,但是長期來看與單一貨幣掛鉤(比如TUSD,TEUR)會有更清晰的購買力。

Henry:我覺得世界各國央行沒有意識到或者理解到FB的體量。對國際用戶來說,Libra會比美元更受歡迎。

PANews:Libra會對移動端支付(比如中國的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以及傳統金融機構產生什麼影響呢?

Henry:在中國,它產生不了任何影響。對世界其他地方來說,尤其是中南美洲和歐洲,Libra會以Libra代幣的方式把支付寶或微信支付推廣到這些國家。

Ryan:對。馬克-扎克伯格對微信的嫉妒之情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了。

PANews:當我們談到當地貨幣和給當地帶來營收的時候,Libra在開拓美國市場後,會選擇哪裡繼續鋪開業務呢?

Ryan:東南亞應該是個不錯的選擇。我和那裡的幾個公司見過面,他們有和(FB)的團隊有過交集。但是就像Henry指出的,儘管移動端支付在增長,互聯網在很多方面還是有困難。

Henry:我知道的是,他們不會率先在美國鋪開。這樣做風險太高。他們很可能在監管歡迎他們的地方上線。以往他們都會在澳大利亞,新西蘭和東南亞測試新產品。這次可能會先在印度(測試),因為他們在會議裡提到過。非洲最需要大量的基礎設施。 Internet.org仍在為他們提供互聯網。沒有互聯網,就沒有Libra。

問:我想問個敏感的問題。您認為FB在當前中美摩擦的時候公佈Libra,是個不合適的時間點嗎?

Henry:我認為不存在所謂的合適時間點來上線Libra。它會擾亂銀行,監管,交易和很多其他事情。他們(FB)也明白這一點,這也是為什麼他們選擇在上線前12個月發佈公告。發布得越早,越可以讓大家做好準備,也可以度過政治障礙。

Henry:我要向Ryan提問。你認為Libra是在拓展穩定幣的市場,還是在搶占市場份額? Libra會搶走TUSD的用戶嗎?

Ryan:這個問題有待商榷。我想,對於現在所有的穩定幣來說,其核心用途在交易所支付。但是我們也在探索在匯款等方面的新用途。與Libra齊頭並進不太可能,因此我認為TUSD和其它穩定幣需要開發它們自己的市場定位,專注於一到兩個方面。

Henry:贊同。 Libra是純粹的消費定位。它不會與JPMcoin或以兌換為目的的幣種競爭。

問:那為什麼它必須是區塊鏈呢?支付寶和微信支付沒有區塊鏈,也能完成整個支付過程。

Henry:區塊鏈不是必須的。區塊鏈能減小他們的責任,減少監管審查,加快擴張速度。讓合作夥伴以節點的形式加入,他們(FB)用控制權換來了更快速的網絡擴張。他們比世界上的任何人都更懂得網絡效應。也正因為是Facebook,他們能做得到。我無意冒犯,但是三個月內把PayPal,Uber或者Lyft拉進來,TUSD是做不到的。

PANews:你認為推特或者谷歌會開發新的“Libra”嗎?

Henry:推特和谷歌是截然不同的商業模式。推特越來越向新聞渠道方向發展,谷歌傾向於在線諮詢。 Facebook和IG一直都是新信息,新產品和服務的探索平台。雖然推特現在搶走了信息部分,FB和IG還有美食和服務。他們得進軍亞馬遜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