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以來有朋友大力主張“社區化發展”,投入很多精力,也有人把社區與極客混為一談,還有項目方把推進項目的希望寄託於社區,本文意在說明:社區是不必要的,極客應該獲得報酬。

社區裡都是什麼人?

區塊鏈需要極高的專業性,一個bug就能讓智能合約歸零,比特幣如果不是一流的專家,早歸零了。所以,他專業嗎?如果真的專業又恆久忍耐,他毫無疑問會被吸納進核心團隊,幣和商務妹妹伺候得舒舒坦坦的。

他持幣嗎?如果不持幣,那他能持久穩定的干嗎?項目能指望他嗎?如果持幣,那他其實就是股東,社區就是股東會,社區投票其實就是股東會投票。

總的來說,如果除去核心團隊,社區能做的更多是從1-100的工作:傳播、傳承與發展。如果再除去股東會,社區就只剩噪音了。

項目在什麼程度可以交給社區

中本聰是在2011年比特幣客戶端運行兩年趨於成熟之後逐漸隱退,在這之前,所有的開發工作,需要人來做;這群人需要精通每一處細節,把它做好,任何一處不完善就會導致整個系統歸零;這群人還要非常的專業、心無旁騖,才能真正做到。

所以,在剛開始的2年,只要少數人、出類拔萃。不管是設計、開發、運營、資本運作,從第一步開始,盡可能找出類拔萃和靠譜的人,把每一個步驟做到最出色。當系統穩定運行之後再交給社區。

社區精神與東亞的現實

社區原本是極客的社區,極客其實是一種精神享受、一種精神追求、一種人生境界。

但東亞的實際情況是怎樣?絕大部分人都疲於奔命,絕大多數人每天都在跟地溝油、毒疫苗、毒奶粉、包二奶打交道,在東亞談極客談社區,簡直是對夏蟲語冰。

極客精神應該提倡嗎?

不應該!

如果一個社會大力倡揚無私奉獻,倡揚雷鋒精神,結果會怎樣?那就是好人、善良的人都信了,這些人天天無私奉獻,卻肥了一群自私的巨嬰。

一個真正好的製度,就應該讓做了貢獻的人獲得報酬(比如極客,就應該給他很多幣)。只有這種制度,才能讓有貢獻的人過得更好,讓更多人有動力來推進項目。

所以,如果極客精神中包含了無私奉獻、不為名不為利,他就不值得提倡。我們要好的製度,不要無私奉獻,也不要極客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