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關於數字藏品有兩則新聞引起大家的廣泛討論,7月13日,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上海市數字經濟發展“十四五”規劃》。規劃中提出,上海將在“十四五”期間培育包括數字內容、數字貿易在內的數據新要素,支持龍頭企業探索NFT(非同質化代幣)平台建設。
另一則是,8月16日起,騰訊正式對“幻核”進行業務調整,停止數字藏品發行。數字藏品目前的發展正遭遇市場和監管雙重瓶頸。圍繞著國內數字藏品或NFT 如何發展以及是否應該開放交易的話題也被廣泛討論。而面對這個問題前我們應該首先明確的是,數字藏品是否是NFT在中國發展的唯一解? NFT 技術標準將帶來哪些產業範式的革新? NFT在Web3與元宇宙中起到何種作用?我們需要怎樣的NFT應用去支持中國特色的Web3和元宇宙落地?本文將對上述問題進行討論。
元宇宙與Web3
上文我們提到了Web3如何落地中國,同樣元宇宙也是與之相關的重要領域。元宇宙概念是由Roblox 提出,Roblox認為元宇宙應該具備身份、朋友、沉浸感、低延遲、隨地、多元化、經濟系統、文明八大要素。身份、朋友是傳統社交應用共有的屬性,沉浸感、低延遲、隨地需要由AR/VR 技術和通信技術作為支撐,真正將元宇宙區別於傳統遊戲的地方在於剩下的三個元素:多元化、經濟系統、文明,這些元素的實現需要依靠Web3技術。
目前獲得一些普遍認知的是,Web3是元宇宙成為一個開放共建、互聯互通的生態的技術基礎。元宇宙作為Web3的流量入口,是Web3的最重要的應用方向之一。
Web3的免許可和可組合性極大程度地提高了元宇宙的多元化;私有產權與數據所有權下放給用戶有利於推動元宇宙經濟體系的運行,成為構建元宇宙經濟系統的基礎;有了經濟系統,就會促進元宇宙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積累,以此產生文明。
我理解的元宇宙:以生產與消費為核心的沉浸式生活方式
我理解的元宇宙是一種沉浸式的數字化生活方式,生產、消費、交易等各類經濟活動和文化活動發生的場所,其中最重要的是生產和消費。元宇宙內實現商品經濟,並不是簡單對現實世界的映射,是有機的結合數字孿生和原生,基於開放互通的底層基礎設施進行價值互聯。而組成元宇宙基礎的三個要素包括:
- 行為主體:誰在從事各類生產勞動和消費活動?
- 金融系統:價值如何流轉?
- 生產與消費:標的是什麼?
我認為,元宇宙中的行為主體由數字身份承擔,鏈上人民幣作為金融系統,而生產與消費的對象則為數字商品,這三者缺一不可,是元宇宙得以落地中國的前提條件。海外的Web3最早發展的是金融應用,這是由於鏈上只存在行為主體和資金。故而金融系統先於商品交易和生產分配建立了起來。而Web2的發展已經將我們對商品的定義從實物擴展到了數字化物品,將勞動的定義從生產實體物品擴展到了製造數字產品。數字化和元宇宙是天然契合的。而元宇宙的發展離不開數字商品,這樣人們才能在元宇宙內實現完整的生產和消費的閉環。
數字商品是元宇宙的發展基石
我們已經看到以數字藏品為中心的業態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除了上述提到的無法規避的投機屬性和一定程度的金融風險外,“數字藏品”的內涵和本質就限制了該領域實現大規模應用的可能。原因有以下幾點:
首先,“數字藏品”和“限制自由流通交易”這兩者本身就存在邏輯上的自相矛盾。傳統藏品是在一次次落錘聲中獲得價值發現,藏品的收藏者獲得超額收益,從而反映到藝術創作者的激勵。在海外的NFT領域,眾多受社區喜愛的作品出自於寂寂無名的藝術家之手。但由於NFT的自由市場和高效流轉,走紅的NFT系列為其創作者帶來了良好的聲譽和經濟回報。這使得更多的創作者願意投身於NFT的發行和創作中。在這個過程中,市場和平台對供需雙方都進行了激勵,平台通過雙向吸引令所有參與者俱有更多的選擇。而限制二級市場,藏品的價值無法發現,部分創作者,特別是知名度較低的創作者難以實現經濟激勵,長期來看會使市場的供給端失去活力。所以,同時實現數字藏品的發展和去金融化是非常困難的。
其次,從傳統領域的經驗來看,藝術收藏本身是一個較為小眾的經濟行為。特別是作為“藏品”的標的應天然具備“稀缺”這一屬性。即便“數字藏品”生成的邊際成本幾乎為零,但是為了刻意製造稀缺性,“數字藏品”的發行規模和參與人數往往有所限制。這意味著只有少部分人會參與到數字藏品收藏這一活動,這很難幫助一個行業實現良性發展。
最後,在NFT技術賦能的可編程的數字化非標物應用得到真正發展之前,仍有幾個關鍵基礎技術是缺失的。最基礎的是一個共建共治的底層協議,這區別於目前企業私有鍊或封閉度高的聯盟鏈方案,目前底層協議的破碎沒有解決web2中信息孤島的問題,價值和應用也無法互聯互通。在此之上缺乏一套元宇宙數字身份,特別是在我國的監管許可的要求下,個人數字身份是解開元宇宙落地、實現可組合可互通的大生態的鑰匙。
我們認為NFT技術和應用不應該只服務於少數人,或“無中生有”地創建一個全新的虛擬經濟,而應積極地服務於實體經濟,將實體經濟業務生態帶入元宇宙。我們看到數字藏品在提供藝術美感的同時,已經將會員權益、粉絲經濟、線下活動等融合其中,可以讓這些數字化的文創品不僅僅是“藏品”,還可以是“用品”。可見技術賦能已經擴展了數字藝術品原有的屬性。 NFT作為一種技術標準,提供了一種將所有非標準化物品變成可編程的數字信息的方式。我們認為NFT在非文創的更多產業領域將會有更廣泛的用例。
我們可以把數字商品想像成一個冰山,現在看到水面之上的只是冰山一角的數字藏品或者NFT,實際上冰山底座有非常多我們可以開拓的方向,比如版權、遊戲、音樂、虛擬地產、虛擬時尚甚至線上線下結合的各種權益。數藏只是一個非常小的角落,我們應該看到數字商品所擁有的廣闊天地。從合規角度來看,數藏是服務少數人,具有炒作的傾向,也有金融化風險。如果聚焦在數字商品之上,更能夠結合實體經濟,更加有消費商品的屬性。我認為整個元宇宙,更應該向數字商品這個廣闊的方向邁進。
另一方面,從數字化發展的進程來看,數字商品消費/交易本身增長速度已經超過實體商品。僅考慮消費者應用程序、企業應用程序和應用程序驅動的物聯網技術的價值,數字商品經濟已經是一個規模達9500 億美元的巨大市場。數字商品(Digital goods)是完全由信息化數字化形態提供的產品和服務。 Web2所謂信息互聯網時代為數字商品提供了技術基礎。 Web3通過價值互聯,並增加可編程、可組合等屬性,為數字商品增加更為豐富的內涵。
海外在時尚與美妝、運動、娛樂、數字媒體訂閱及餐飲等多個領域都推出了NFT相關應用。其中不乏非收藏品,而是具有高使用價值、低交易(炒作)價值的商品。存在使用場景明確、用途穩定、價格彈性低、二級市場交易意圖低等特點。價格、安全和缺乏支付選項是消費者最大的痛點,也是在線零售商面臨的最大挑戰。鏈上數字商品將極大地解決這些問題。
我們對元宇宙的實現
站在2022年下半年的時間點上,我們思考應該在中國建立怎樣的Web3, 打造怎樣的東方元宇宙生態?我們的初心是建立一個服務廣泛的實體經濟、各Web3和區塊鏈的建設者(包括企業和個人開發者)、及大部分普通用戶(而非少部分對資訊有高敏感度、有特殊技術能力或特殊風險偏好的少數群體)的元宇宙生態,並持續探索並提出可行的技術路徑。
首先,我們正在做一個面向中國的元宇宙技術基礎設施:靈境生態TM 。很多地方都在用“靈境”兩個字,我們希望用一個非常普通的詞彙凸顯生態的包容性,這個生態並不是某一個公司或者某一個小團體擁有的生態,而是整個社區共同的。我們的願景是讓用戶擁有自我數據,讓開發者免許可創新,讓生態夥伴共享共治這個生態,最終上面的商業應用就會展現參差多態的美感。
靈境生態TM具體怎麼做?首先我們要建立底層區塊鏈的網絡,由多方負責擔任節點,比如已經建立的BSN酒泉鏈,陸續還會有建立在其他平台上的生態鏈,同時也會有一些專項的應用鏈,甚至還可以連接以太坊這樣的公有鏈。所有底層鏈通過靈境跨鏈樞紐聯結在一起,獲得靈境主網TM提供的基礎服務,比如跨鏈信息通訊、跨鏈資產交互、NFT或者數字商品的數據存儲等。靈境主網TM與各參與鏈一起形成了靈境鍊網TM 。在這個區塊鍊網絡之上,我們會提供一些鏈外服務,包括但不限於孵化、基金;此外還會提供鏈上技術服務,有三個比較重要的模塊:其中兩個是上一篇文章中提到的鏈上人民幣和鏈上身份,這使得我們的靈境生態TM可以實現Web3最重要的免許可的創新和完備的可組合性。第三個重要的模塊叫做MaaS(Metaverse-as-a-Service,元宇宙技術服務),把靈境鍊網TM提供的能力用API進行包裝,提供更簡單的開發者SDK工具甚至提供白標的組件。當用戶想發行NFT、甚至運行NFT發行平台時,可以通過很簡單的方式立即部署、上線和運行。
有了鏈外服務、鏈上服務和靈境鍊網TM之後,靈境生態TM裡的數字身份可以與數字商品生態結合起來,這些數字商品生態可能有發行交易平台、社群、媒體、電商、票務、遊戲、文娛等等,場景通過數字身份的認證通道與實體經濟結合,讓應用層獲得一種觸達自己消費者的新手段。
除了數字藏品外,所有與非同質化相關的傳統業務都有可能利用到NFT 技術。產品進行同質化主要是為了解決交易過程中定價和流動性的問題。無需二級市場交易的非同質化產品是國內NFT 產品形態的主要探索方向。例如以太坊創始人Vitalik 最近關於Soulbound NFT的論文,闡述的就是一種不可轉讓的NFT,這類型的NFT 體現的是一種身份,每個人在互聯網世界所留下的數據、行為都是獨一無二的,用NFT 技術對用戶數據進行封裝並綁定到用戶的賬戶中,“將數據還給用戶”也是Web 3.0 領域常聽見的口號。還有很多企業在權益憑證方面進行探索,期待未來會有更多符合國內特色的NFT 產品形態的出現。
(注:圖片來自分佈科技)
本文作者為分佈科技創始人&CEO達鴻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