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Arad , 加密KOL
編譯:Felix, PANews
隨著山寨幣領域充斥著犬儒主義,重新檢視舊問題的條件已經成熟。
( PANews註:此處的犬儒主義是指加密人士對自己的所作所為一清二楚,但依舊坦然為之)
為什麼山寨幣有價值?
如果你問周圍的加密“老砲”,你得到的大多是無聊或膚淺的答案——通常為“哦,山寨幣沒有價值,但在歸零之前,我會努力從中獲利”。
這個答案不能令人滿意,因為根本無法解釋市值約8,600億美元的山寨幣市場為何會存在。
- “犬儒主義是好僕人,但卻是壞主人”
本文旨在解釋一下山寨幣存在的原因,以及數千億美元的總市值如何合理,並且將繼續合理。這篇文章是獻給前面提到的犬儒主義的加密「老砲」。
證券交易所VS加密前沿
股票投機遊戲早已成為常識──大家都知道股票理應擁有一定的價值。
人們親眼目睹了許多公司在幾個世代中崛起,股價也一路飆升。這條路已經被走過,留給人們想像的空間很小。獲利途徑有兩種:
- 透過回購/股利進行現金分配
- 減去負債的資產清算
這些路徑定義明確、易於理解且可廣泛複製。
證券交易所的概念至少可以追溯到1602年,甚至更早。股份公司的發展可以追溯到古羅馬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Crypto市場。儘管每天很多人都沉浸其中,但效仿股市的「綜合模仿體」(指Crypto)仍然鮮為人知。
試想一下,如果你是17世紀的農民,遠離當時在城市開始蓬勃發展的法律體系、企業和全球商業。
身為17世紀的農民,你生產的所有東西都是手工完成的,具備明確的使用價值,你的交易活動總結起來就是交換實體或金屬貨幣。最重要的是,一年可能最多去兩次大城市。
因此,商業模式對你來說是完全陌生的,更不用說金融模式了。
你需要有一個常識性的社會框架,也就是「綜合模仿體」(指Crypto),它會告訴你:「是的,可以給那些聲稱擁有某些抽象的、看不見的企業的紙片賦予價值,並由抽象的官僚機構和外來司法系統來保證其所有權」。
17世紀農民對應的是當代非網路使用者。
這些人佔人口的大多數(就像過去的農民一樣),他們從未參與過P2P線上商務,從未買賣過純粹的數位商品,從未感受過匿名的力量,從未透過網路建立過親密關係,從未感受過完全掌控自己資金的力量,也無法理解一個無國界的、確定性的金融體系的價值,這個金融體系源自於一個不可阻擋的世界國家機器。
缺少的「綜合模仿體」會告訴他們:「是的,可以將重要的價值賦予經過加密驗證的代幣,這些代幣在純數位現實中聲稱具有法定權利」…或類似的東西。
現在可以理解人們(甚至一些加密原住民)為什麼對代幣是否具有真正價值有所懷疑了。
因為加密代幣依賴對未知的未來預期。
目前處在一個新的領域。代幣持有者的貨幣化之路在幾個不同的層面上都尚不明確;代幣面臨許多未知的路徑,導致多種可能的結果。不僅路徑的選擇未知,路徑本身的性質也是未知的。 「我們不知道我們不知道什麼」。
然而,儘管價值累積存在不確定性,但代幣仍然有價值,也應該有價值。
逐步思考價值
- 可以為代幣框架的有利結果和不利結果內設機率。一是在某個時間點上,永遠無法找到一個強大的框架來將價值分配給代幣持有者;二是在某個時間點上找到了。在不知道這些路徑是什麼樣子、何時出現或最終是什麼樣子的情況下設定機率。為簡單起見,假設「雙峰結果」——要麼完全弄清楚,要麼根本搞不清楚,並為每個結果分配50%的機率。
- 第二個假設是,Crypto將繼續緩慢滲透到金融體系和全球商業(特別是跨國和/或原生數位商業)。如果把全球金融體系的價值定為X美元,Crypto的滲透率為20%,那麼總估值為0.2X美元。
- 由於「弄清楚」的機率是50%,可以用0.1X美元的總估值來評估加密代幣。
因此,根據內設機率確定了預期總市值。
下一步是針對單一代幣進行同樣的操作,做出第二個假設:不僅是「找出框架」的機率,而且還有該代幣協議在Crypto中的預期主導地位,以及在0.1X美元中的份額。
這裡有個問題:並不是讓你真估算某個代幣的價值。這是愚蠢且天真的。
而是讓你理解一點:儘管目前還不清楚代幣持有者能否從協議的成功中獲利,但潛意識裡,這就是市場如何能夠(並且確實)以9、10和11位數的估值來評估代幣。
下次當你發現自己或其他人因為某個代幣價值捕獲為零而拒絕它,或者嘲笑持有者時,設想一下上面的假設,考慮有一天項目成功的可能性,並考慮這些未來的可能性對其目前的估值意味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