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者:Tim Gong,SIG 中國合夥人
採訪:王峰,Element 發起人
整理:MarsBit
我認識TimGong的時間也不算短了。我一直覺得他是一個中國VC裡的非主流人物。
從我2007年第一次創業就听說他。那時候,SIG中國和他的名字沒有在業界這樣的影響力,遠沒有紅杉和IDG出名。但是他的說話方式卻令我印象深刻。我們之間的聊天不算很多,無論在SIG的辦公室,還是在這個圈子吃飯聚會,Tim和我說話的時候,都沒有幾句正經的,以玩笑和段子居多。
人和人是彼此影響的,你要是遇到比較嚴肅的人,很難和他太多玩笑話。可是,你遇到Tim這樣的看起來總是不怎麼正經的人,也很難一本正經的和他談事情。
2021年一個夏天,SIG和紅杉中國一起領投Element後,Tim約我和他的一些VC朋友喝酒,竟然等我到夜裡十二點。我去找他的時候,酒桌上的人已經散去。就剩Tim自己等著我,我到了,他也是嘻嘻哈哈地笑著和我聊天,他總不忘記調侃。那天我第一次聽到、最近在網上也偶爾能看到的他評論投資的幾段精句:“做人比做事重要,情商比智商重要,見識比學識重要,感性比理性重要,膽子比腦子重要,運道比門道重要”以及“做時間的生意,成趨勢的朋友”。讀這些話很少能把他和普林斯頓大學理工科博士生聯繫起來。
Tim的微信朋友圈裡,你看不出來他是掌管中國最牛VC合夥人的樣子,因為他聊的基本不是投資和技術。他是一個古典音樂、紅酒和茶的發燒友。
而這一次,可能是Tim和我之間最認真的對話,甚至這可能是讓一些人感到晦澀的對話。用Tim自嘲的話說:難得用在投資裡不重要的智商、學識和腦子來聊聊Web3。不可否認的是,Tim對Web3 一直有屬於他自己的原創的、構建在底層邏輯之上的見解。
我們的聊天,是微信上完成的,我貼出來。
王峰:作為Web2 時代成功的VC投資人,在中國除夕即將到來之際和我對話Web3,真是一件有些應景的事情。今天,我們身邊談及最多的話題,除了AI就是Web3,也不管ChatGPT是否被過譽,Web3概念究竟有多少是營銷成分。一種在互聯網技術領域裡獨有的氣氛隱隱浮現,似乎向我們預示,下一個信息時代即將來臨。從一個投資人的角度上看,過去二十多年頭部互聯網公司成功模式的基因是否可以被抽象總結?這些總結是否仍舊對未來發展有啟發?
Tim Gong:是的,我也藉此提前祝大家新年好。其實從互聯網的最初,從Yahoo 開始,互聯網上最有價值的商業模式的底層邏輯一直是信息的排序。 Yahoo 那個時代是“專家”幫所有的人排序,每個人消費一樣的信息。 Google 則是由搜索算法根據查詢的關鍵詞對信息進行排序。 Facebook,Twitter,微信這種是根據每個人的社會關係來給信息排序。而到了字節跳動,則是由算法根據你自己的興趣和歷史,把信息排序之後推薦給你。這是我常說的,字節跳動實現了從“人找信息”到“信息找人”的飛躍,“內容找人”、“商品找人”和“服務找人”都是對海量的數字化信息按一定的邏輯(比如興趣)進行排序然後分發。這一切實現之前提都依賴於算力,通訊速度的指數級增長及信息充分的數字化(初級的排序)。
事實上,我們今天看見的下一代互聯網應用,比如ChatGPT,比如Web3 或者Web5,也都是在信息排序上的創新。
王峰:被Elon Musk不斷引用的第一性原理,近幾年活躍引用於科技創業者和投資者口中。但是,你以信息排序的角度來分析互聯網的商業價值的觀點,的確是很有意思。這一點是值得我們這個行業深度解析,對號入座看自己。從這個角度上看,一個互聯網企業處理信息排序能力的強弱和創新能力,要成為判斷這個企業優秀程度的重要指標了。你認為這種價值是互聯網行業獨有的嗎?
Tim Gong: Musk半路出家學了一些物理,我在進入創業和風投行業之前,主修的也是物理,我在普林斯頓大學攻讀的電子工程(應用物理)博士。目前我做Chairman的ByteTrade,從CEO到CIO等有六個人是學物理出身,所以我們喜歡用物理原理來分析世界的底層邏輯。 “排序”這個過程,其實物理上講的就是產生“負熵”的過程。
現實的宇宙世界,生命萬物,從初始到結束都是遵循物理原理的。人的精神世界和數字化的信息世界也在默默的跟隨物理原理。
物理裡有熵的概念,熵是用物理統計學的方法把“無序”這個概念進行了量化。簡單的說,越無序和隨機的排列組合,熵值越大,而越有序或排序級別越高,熵值越低。在一個封閉系統,系統自己都會演化達到最無序的隨機態,也就是熵值最高態。而把一個系統的有序性提高,也就是減低熵,是需要消耗能量的。從微觀角度看,是把某種物質(粒子、原子、分子、電子、DNA、細胞、蛋白質等)進行了排序。比如,地球上能夠進化出包括我們在內的高度有序的高等生命,是因為太陽向我們輸出了能量與負熵。
我舉幾個大家都懂的例子來說明一下熵與排序在人類社會的應用。
第一個例子是黃金。黃金是人類文明社會選出的貨幣,也是金融世界的基石。這個選擇不是偶然的,而是排序的結果。超新星爆發的時候,各種簡單的低排序在周期表前列的元素先形成,在形成鐵的原子核後,金元素的原子核是通過高能量的中子與鐵原子核無數次的撞擊而形成。由於未被結合的中子不在地球存在,黃金除了在實驗室用巨大能量重建高能量中子束能產生,其他方法都不可能。金在元素週期表裡排序靠後,也就是級別高,需要巨大的能量來形成。它的活性很低,幾乎都是以單介物質存在,不會氧化,柔展性強,熔點中上,密度高,具備最高的可流通貨幣的特點,因而是天選之物。幾千年來,人類耗費巨大的能量,把金從地球的各個地方開采出來,一點點形成今天的放在各國國庫裡的金條和金塊,這又是一個耗能排序的過程,但這種排序構建了一種穩定國際金融的基礎。
第二個例子是鑽石。一百多年前猶太人選了鑽石作為輔助的金融流通貨幣。鑽石是所有晶體結構裡最穩定的高級排序,鑽石也是地球內部或地球與隕石碰撞後產生的高壓高溫,高耗能而產生高級排序。人類開採同樣消耗巨大能量再集中起來切割拋光,進行再次排序,4C標準也是一種人的審美排序。
第三個例子是石油。石油是有機物在地表深層經過消耗巨大的熱能,原子和分子重新排序形成的碳氫分子簇。其可燃性是現代工業的基礎之一,燃燒油的目的是發電。電是一種電子的有序排列,而電能是最有序的能量,由此將人類文明提升到新高度,也是當今數字信息時代的最底層的基石。
以上的過程所有的人排序都是一個熵減的過程,大自然或人類生命耗能而產生了新的物質的排序。所以,在物質和數字世界裡面,我投資的底層邏輯也一直是在追求負熵(有序信息)的產生(排序)與分發。
王峰:在經歷了過去20 年的大發展之後,Web2 的平台公司今天在中國與美國都碰到了一些類似的社會性問題。大家越來越質疑他們,比如數據壟斷、權力過於集中以及侵犯用戶隱私等等,甚至技術精英們也開始反思,今天的Web2 巨頭恰恰背離了萬維網最初的技術主義,比如說好的權力分散化、言論自由和個人數據擁有權保障。您是否同意這個觀點?
Tim Gong:首先,信息是一種負熵,越精準的信息熵值越低。早期的傳統媒體、商品和服務的信息都是熵值比較高的。信息不斷升級的數字化過程是一個從低級到高級的排序進化,也是個熵減的過程。以搜索的關鍵詞或人的興趣來對信息排序的目的是分發精準的信息給個人而減熵。互聯網公司的競爭也就是用單位能量減低更多熵的競爭。那麼-dS/dU 這個微分就是它們創造商業價值速度的量化。
但在Web2 的世界裡,無論是“人找信息”或“信息找人”,這個信息的排序都是由中心化平台完成的。中心化平台在排序結果裡面插入廣告,是對排序結果的一種“污染”,增加了用戶收到的信息熵。在本質上是把用戶的負熵轉移給了平台自己。這是為什麼用戶對Web2 平台越來越不滿。
Web2 平台的競爭是減熵效率的競爭。效率越高的減熵服務就可以承擔更多的廣告污染。可是它們的商業模式決定了平台效率提高的目的是為了讓用戶忍受更多的廣告。用戶並不會從技術進步與效率提高中獲益。
這個問題是中心化平台共有的。比如我們看見ChatGPT 會根據平台的意志拒絕回答某些問題,未來也很有可能在AI 的回答中插入廣告等商業信息。
信息論的熵可以通過Shannon公式來計算,Shannon公式和統計力學的熵計算公式非常相似。如何在應用層面上將以上很多想法實現在這些計算裡是很不容易的,一部分的難點在於信息論牽扯到很多社會及人文科學的知識,其變化參數比自然科學的多許多。這些是我們ByteTrade Labs目前在研究的課題。
王峰:你相信Web3 將會解決Web2 平台公司日趨中心化所帶來的問題嗎?最好列出一個清單。
Tim Gong:Web3 的理想一直是“個人主權”。其中講的最多的是個人的數據所有權。但是,從我上面的分析可以推出,我認為個人的數據排序權可能是更重要的。換句話說,就是存算都要去中心化。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投資了ByteTrade 這家公司。 ByteTrade 做的是“個人云”,由個人控制的邊緣服務器。它不但可以存儲個人的信息,還可以計算。比如:
為個人服務的搜索引摯
為個人服務的訂閱服務
為個人服務的推薦引擎
為個人服務的大語言模型
關於這最後一點,可能需要把個性化的模型提示(Prompt)存在個人云裡。
ByteTrade 重構了今天雲計算的架構。每個用戶的節點服務器取代了平台的服務器。算法提供商不再是平台,而是向用戶節點提交代碼,運行算法,給用戶創造了價值之後,由用戶付費。
王峰:話說回來,你在前面提起過的負熵理論,在今天的Web3 生態實踐中是否可以得到進一步解釋?
Tim Gong:其實Web3 與Crypto 這個行業就是建立在信息排序產生的負熵之上的。所有區塊鏈節點的核心任務是要“出塊”,這是在幹什麼?就是在對要上鍊的信息進行排序呀!
比特幣是一種以軟件實現的數字化的排序,通過對算力以數字化計算,以哈希數和Block產生排序,“挖”出比特幣。耗在挖比特幣上的算力和能量的結果是通過排序形成了比特幣,這和人類耗能把黃金從各地挖出來鑄成金塊一樣。所以說比特幣是數字黃金,也如同黃金在傳統金融裡的作用一樣,是數字金融和數字信息世界的基石。
以太坊是另一種排序,POW和POS都是出塊節點對智能合約計算結果的排序。以太坊是數字石油,類似現實世界的石油。 L1和POW時代的低效像極了不經提煉的原油的低燃燒率。以太坊2.0 和L2的形成使以太坊有機會將自己從數字原油轉化成數字電力。用戶用ETH 當Gas 支付給網絡上的計算節點。這實際上是在用ETH 換取排序的服務。 ETH 的流通代表的是負熵的流動。
我是非常認可Crypto 的基本邏輯的。當然Crypto 這個行業的發展目前是不盡如人意的。由於Tokens 非常容易炒作,而這個行業又缺乏監管,造成了Crypto 這個行業在沒有產生價值應用之前,就過早過度地被金融化了。這個很不健康,也是目前這個行業在大洗牌的原因。
王峰:那麼,基於這個負熵理論,你如何看公鏈生態未來的?
Tim Gong:我們前面說過ETH 的流通代表的是負熵的流動,而ETH 這條鏈的特點決定了它上面承載的主要是金融應用。所以ETH 量化的是金融信息裡面的負熵。
而這個世界裡的金融信息只是信息世界裡很小一部分,而web3 要解決的是整個信息世界去中心化的問題。在區塊鏈世界裡,也一直有多鏈/應用鏈的願景,比如Polkadot,Cosmos 這種著名的項目都是以多鍊為核心思想的。而ETH 2.0 也在往多鏈的方向發展。在一個多鏈生態裡,每一條鏈都有自己的原生Gas 幣,這個幣的作用就是要衡量與交換這個應用需要的負熵流動。提供計算與排序服務的節點會收到這條鏈上發的幣。
如果未來數字世界裡只有Crosschain那就像人類世界裡只有石油一種能源。數字世界需要Multichain如同人類需要Alternative Energy一樣。
我認為公鏈與公鏈的Utility Tokens 還會有一個百花齊放的未來。
王峰:是的,Web3 的未來並不只是公鏈技術本身,還有充滿爭議的Utility Tokens。很多人依然是霧裡看花,你可以展開講講自己的看法。
Tim Gong:比如,我們的ByteTrade 個人云節點與公鍊是合作的關係。個人節點屬於個人,它們之間沒有共識或者甚至信息同步的需求。但是這些個人節點會用到別人的數據與服務,會用Crypto 來支付別人的負熵。甚至雲節點上可能會運行公鏈的節點。具體來說,Crypto 在這個應用場景裡面提供了巨大的價值:
Crypto 是機器的貨幣。機器與機器之間的支付是要有自動化,可編程的規則作為基礎的。我覺得區塊鏈智能合約說的“代碼即法律”(Code is Law)講的是機器之間的法律與規則。
法幣是以國家為界的,而多鏈/應用鏈的Crypto 是以應用為界的。 Crypto 之間的兌換價表達的不是國家的相對強弱,而是應用信息負熵的相對價值。
ByteTrade 的個人云節點會有用戶的Crypto 錢包,持有並且經常兌換交易各種應用鏈的Tokens。這是我們為什麼叫這家公司ByteTrade 的原因!
王峰:中心化的平台有成熟商業模式,這一點已經得到多年驗證。所以Web3從業者將他們看成傳統產業一般。但是從商業角度上看,去中心化的網絡怎麼樣才能長期支持自己?
Tim Gong:谷歌和字節這類最優秀的平台是將廣告與用戶的關鍵詞和興趣點進行了強關聯(排序),讓用戶獲取精准信息的同時也獲得精準廣告,但廣告是以廣告主的利益驅動為用戶增熵的信息。中心化平台在排序結果中插入廣告,獲取收益的方法是部分地犧牲了用戶的利益。它不透明地打亂了排序,造成了用戶的熵增。更透明、正義和公平的商業模式應該是網絡給用戶提供了服務,由服務方向用戶收費。
Crypto 行業的發展驗證了,在資產交易中透明地收取Gas 或者手續費,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商業模式。在ByteTrade 生態中,我們已經在建設去中心化的數字資產管理工具,基於點對點的RFQ 交易市場,與自動化的交易機器人等等。我們堅信,用戶是一定會為產生負熵與價值的產品買單的。
王峰:去中心化的合規與監管一直是一個很有挑戰性的話題。今天Web2 的平台都面臨巨大的監管壓力,Web3 的這個問題是不是更嚴重呢?
Tim Gong:數字世界是由軟件構成,軟件是用程序實現合同,所以:
Code = Execution of Contract = Contract。
當我們說Code is Law ,其實就是在說:
Code = Contract = Law。
但人類世界Law is to Enforce Contract to be Executed。所以真正的數字世界Law的作用已經被Code取代。
目前的問題是數字貨幣被賦予了傳統金融裡的貨幣價格,形成了傳統的資產價值。那一但有了不公平的損益,就會有傳統金融的Law來判定對錯。因而數字貨幣的問題是太超前的傳統金融化、傳統貨幣化,也超前進行了傳統的資產交易。這些問題的產生在於所有數字貨幣和交易網絡都是軟件。事實上,除了比特幣(沒有Contract只有加減法)和以太坊(比較完美的有社區開元維護的Smart Contract執行軟件)目前的軟件基礎還不能承受或不適合這樣的帶傳統資產色彩的交易。以一個更加通俗的比喻:過去99%的數字貨幣項目如同千百年來的煉金術和水變油,而當煉出假黃金和假石油類的資產在沒有證明其價值時已經開始大規模的交易了。
去中心化的Web3 把合規的責任從平台下放到了個人。個人既然有了數據主權與排序主權,那麼個人自然也要承擔起法律的責任。所謂With Great Power Comes Great Responsibility。而ByteTrade 這樣的公司會提供合規的工具,就像TurboTax 這樣的工具幫助美國人依法納稅一樣。
比如,ByteTrade 會支持節點自願KYC,KYC 之後的美國節點可以參加按照美國法律組織的DAO 或者DEX 等等。
王峰:聽說你一直在支持與資助生命科學的研究,尤其是有關細胞衰老、死亡與癌症的研究。你在互聯網領域的投資方法論能夠跨界Inform 醫藥領域投資決策?
Tim Gong:生命的產生和消亡何不是一個排序的過程。 DNA,細胞,蛋白質高級別的排序產生了人類。人從出生經過的生長期何不是通過食物和呼吸獲取能量在身體內按自身的規則排序,是一個熵減的過程。這種排序隨著人器官、血液、大腦開始衰老,慢慢開始解體,最終的死亡就是一個熵值最大的無序態。上週哈佛實驗室經過13年的努力在老鼠身上證明排序(Sequence)存在一種可加速或可逆的機理。
我的母校普林斯頓大學的生物工程教授Cliff Brangwynne 以“生物細胞的相變”研究課題,獲得了去年的Breakthrough Prize for Life Sciences(突破獎)。這是生物醫學上最有影響力的大獎之一,由Google, Facebook,Alibaba等公司的創始人合作創立。
Brangwynne 博士的工作是用物理化學的方法研究活體細胞。他揭示了物理上的熵也能很好地應用在生命科學的層面。細胞衰老的過程就是一個熵增的過程。這些物理化學原理對我們治療ALS,癌症,老年癡呆症等細胞衰老疾病有很大的指導作用。
當然Web3 對人類永生還有直接的影響——個人不可篡改永不消失的記憶是不是有一天可以存在ByteTrade 的邊緣節點,讓朋友與後代的計算程序來訪問?
哈佛大學的George Church 教授說過,可能會有一天,到那時候每過一年,科學發展可以延長人類壽命二年。其實這也就是說外面輸入我們人體的負熵超過了自然衰老產生的熵增速度。這個人類永生的奇點,有可能就在未來幾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