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José Maria Macedo

編譯:深潮TechFlow

FDV 確實不是一個meme,自從這篇文章發表以來,我一直在與場外交易經紀人交談,試圖了解我做空資產的二級市場結構。調查結果很有啟發性,所以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

總而言之,我不認為這些會是看漲的解鎖(bullish unlocks)。

Delphi CEO:高FDV幣不是Meme,大額解鎖不等於項目歸零

這些資產中有許多都有活躍的賣家,但很少有出價低於市場價70% 的(我們說的是標準SAFT 即簡單代幣協議,有1 年的懸崖期和2/3 年的既得期)。

就交易量而言,我根據與不同經紀人的交談粗略估計,SAFT 的總交易量約為1 億美元。考慮到這些資產在未來幾年內將有累積數百億美元的未實現收益解鎖,這基本上就是塵埃落定了。

說穿了,「看漲解鎖」希望看到的是盡可能低的未實現收益市值比,正如連結文章中所解釋的那樣。

大多數代幣都坐擁來自團隊(0 成本基礎)和早期投資者的大量未實現收益(您可以使用cryptorank.io 等工具自行計算)。

再加上極低的浮動率(一般為5-15%),大多數專案的交易價格是未實現收益市值的4-8 倍,也就是說,專案的全部流通市值有4-8 倍的未實現收益。

假設從懸崖日(Cliff Day ) 算起,2 年的時間裡,這意味著每3-6 個月就會有價值整個市值的資產解鎖。這就很難吸引買家,尤其是當他們的另類beta 曝險是memecoins 和其他沒有供應過剩的資產時。

減少這種影響的一種方法(除了增加初始浮動)是高發行前的二級交易量,理想情況下盡可能接近當前的市場價格。

這有助於重置解鎖代幣的成本基礎,並從根本上降低未實現收益市值比率(例如,現在著名的Multicoin SOL 輔助導致第一次解鎖)

不幸的是,我在場外交易市場上沒有看到這種情況。

與此相關,我正在努力了解市場結構。我不想挑出具體的資產,但有許多資產具有以下特點

  • 極高的未實現收益市值比率;
  • 即使比市價低~70% 也沒有次級需求;
  • Binance 上的資金費率持續為正,未平倉合約(Open Interest) 達到8 位數;

誰會在CEX 上覬覦這些東西,卻對以70% 以上的折扣購買二級市場不感興趣?

我的假設只是買賣雙方都有特殊的摩擦。

我對買方沒有太多了解,但我認為,如果他們花錢做多這些東西,他們很可能是不了解歸屬時間表或場外交易平台的不成熟的散戶賭徒。

賣家可能包括:

a) 創辦人/ 團隊,他們90% 以上的新幣都在鎖定的代幣袋中,因此沒有質押品或做空的傾向;

b) 創投基金的投資者,他們無法或沒有在CEX 上做空資產的設定;

這就是為什麼做空這些資產並從中獲利的機會仍然存在的原因。

順便說一下,與CT 末日論者告訴你的不同,這並不意味著所有加密貨幣都是騙局,甚至不代表所有未實現收益市值高的資產都會歸零。

我非常看好加密貨幣,並且相信會有一些類別的贏家會透過他們的解鎖而上漲,因為他們確實有實際的應用。

然而,也會有長尾資產出現「歸零」的情況。這是很自然的,也是你在一個為早期創投提供流動性的資產類別中所預期的現象。

畢竟,大多數創投都會失敗。在傳統創投中,只有極少數精英公司上市並具有流動性,而長尾計畫則會悄無聲息地失敗。

在加密貨幣領域,有更高比例的創投項目最終不僅擁有現貨流動性,甚至還擁有流動的衍生性商品市場。這在傳統創投中聞所未聞,也是加密創投成為獨特資產類別的原因。

這也意味著加密創投的長尾失敗將是公開和痛苦的,交易雙方要么會賺到要么會損失大量的資金,而不是悄無聲息地失敗。

這也意味著加密貨幣的結構性做空機會將比其他任何資產類別都多。在某種程度上,你基本上可以拿錢去賭大多數新創公司失敗這一經驗上不爭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