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萬向區塊鏈蜂巢學院第58期邀請了EthSign Project Lead閆欣,分享了他們在開發Web3產品中的經驗和想法,並解析了以Web3技術棧重構電子簽名平台帶來的好處?
萬向區塊鏈B站直播間的朋友們,大家晚上好。我是閆欣,之前一直做區塊鏈投資,但我其實是工程師出身,一直希望能夠做自己的產品。我們團隊大概在一年半以前就開始做EthSign,是一個非常實際的應用。今天跟大家分享下我們在開發Web3產品中的一些想法和經驗。
第一,什麼是Web3?
Web3不像教科書一樣會有人給出一個非常好的定義,然後大家都按照它來理解。我認為Web3是很多很多理念的集合,我最喜歡的介紹Web3的一句話是來自波卡的創始人Gavin Wood,“Web3就是用戶可以控制自己的錢、身份、數據的互聯網。”
一般來說,Web1就像查字典一樣,打開網頁就可以把上面所有的信息給放到瀏覽器上給用戶看到。
Web2做成了交互式的,比如說像Twitter一樣,可以發推文,自己可以寫東西放到服務器上,服務器又會把我們的東西給別人看。
Web3好像聽起來特別難,但說簡單也簡單。從技術上來講,只需要我們廣泛地去用公私鑰加密就能實現這一點。
但Web3可能也不止這一點,還包含許多開放平等的觀念。比如以太坊社區經常倡導的“Share truth create value”,意思就是大家一起分享真實的消息會產生價值。或者說我們希望我們做的東西是抗審查的,就大家是平等的,或者說希望我們做的產品不像傳統那樣是一個Server to Client的模式, 不是服務的提供商和用戶的關係。我們特別希望這些東西能夠像以太坊一樣,大家在生態裡面是用戶,也可以是開發者、參與者、維護者,然後大家共同在這個網絡裡面受益。
第二,Web3會代替Web2嗎?
這應該是個非常長期的過程,因為Web3不是簡單的技術概念。如果說明天要用公私鑰代替現在用戶名的密碼登錄是很容易的,但觀念上,比如說用戶是否已經做好準備去為自己的私鑰負責呢?比如說Web2應用中密碼丟了就丟了,點擊找回密碼,服務器就會把你的密碼告訴你。但是在Web3的世界裡面,你必須要為你的私鑰負責,如果你的東西丟了,那麼你的身份、錢等等可能就真的丟了。所以說需要一個非常長時間的用戶教育過程。
下面具體說一下Web2到底有什麼問題?
其實因為大家都特別習慣了,所以很多問題雖然說是老生常談了,但其實從來沒有真正解決過。
1、過度依賴中心化服務器。把所有的信息都存在在別人的服務器上,細思極恐。大家想一下,你的用戶名、密碼都存在了別人的服務器上,所有的數據也都存在在別人的服務器上,無論說你旅行的記錄還是滴滴打車,甚至你天天問吃什麼飯,數據收集方是可以對你非常了解的,會有很多的隱私問題。而現在各國的法律也不一樣,我們沒法保證這些公司都能夠很好地保護我們的隱私。實際上也經常聽到各種消息說大互聯網公司通過售賣用戶的數據當成盈利來源。
2、依賴於中心化服務器不僅有數據問題,還有宕機的風險,比如說AWS或者阿里雲這些大的雲服務商,可能在一些極端的情況下宕機。
另外,從電子簽名服務的角度來講,傳統電子簽名服務商付錢給雲服務商,然後把自己用戶的數據、合同都存在上面,但假設有一天公司倒閉了,沒有人付錢給那些雲服務商,那些數據只能被刪掉。
3、帶來不健康的商業模式,主要是兩種:
前面說過的一種,大公司通過收集用戶信息去發廣告或者賣什麼東西,這種盈利模式實際上是一種比較深遠的隱藏的更加不健康的方式,比如美國Netflix拍的一部記錄片《Social Dilemma》,它其實就講了很多,比如說推特如何通過篩選信息來影響美國大選。
saas模式,比如說我們公司作為服務商,大家作為用戶,我們賣這個服務給用戶,那麼一個比較神奇的現象就產生了,當你打開這個頁面的時候,會發現這個頁面上面有巨多的按紐,點擊之後可以把你link到它們的銷售那邊。
比如說右下角會有個彈窗,裡面會有個機器人跟你說話,就是“哈嘍,晚上好,很高興為您服務,您有什麼問題?”然後右上角會有一個免費試用,點擊就可以試用7天,它就會不停地給你e-mail裡面發還剩6天、5天,今天已經用完了,明天要不要交錢什麼的。從某種角度上來說,它是一種騷擾,會明顯地降低用戶體驗。
我們希望通過引入Web3的新技術來改變下現在的情況。我們大概用了幾層的協議棧去重構非常熟悉的應用場景,比如說在登錄上應用了去中心化身份協議,也就是DID協議。比如說在區塊鏈圈大家最常用的METAMASK,每個用戶都有的,大家可以直接用它來登錄,然後拿私鑰作為你的身份來進行協議簽署或者驗證,Ceramic和ENS也是類似的東西。
值得一提的是Magic,傳統用戶是沒有錢包的,用戶在Magic上面只要輸入郵箱,它會自動幫你通過郵箱創建一個公私鑰對,然後給你的郵箱發一個link,只要一點link就可以登錄進來。它非常好地能夠幫助Web2的用戶進入Web3的世界裡面,我們非常支持它們,也跟它們有合作關係。
我們產品的邏輯並不跑在服務器上,實際我們服務器上只有網頁,一旦用戶把網頁下載到瀏覽器裡面,後面跟服務器之間就沒有直接的通信了,只有跟節點的RPC通信等。
我們通過引入智能合約來在智能合約上執行後端所有的邏輯,我們把所有的EVM-Compatible Blockchain都當成公共雲。我們作為應用會努力給用戶提供更多選項,EthSign會集成所有支持以太坊虛擬機的區塊鏈。每個都有不同的價錢,比如以太坊就特別貴,現在如果用以太坊簽名要個位數美金,但如果用Matic就在一美分之內,會非常便宜。
簽名和你對協議發生的所有事間的都會被記錄在區塊鏈裡面,但是我們並不能把協議本身存在區塊鏈裡面,所以我覺得去中心化存儲的網絡在去年爆發和上線其實對我們這樣的應用或者說對所有Web3的應用非常有意義。
現在可以把簽完的協議直接存儲到一個很安全的地方,比如arweave,它提供了一個永久存儲的功能,一旦你把文件存進去,它就可以避免說拒絕付費以後雲服務商就把你的文件刪除這種問題。
除此之外,更加重要的是有些中間件。 Web3中加了很多這樣小的模塊,能夠優化很多地方,比如剛剛說的Magic能夠解決用戶沒有錢包的問題,自動地通過E-mail來生成錢包。比如說Covalent和the graph,我們希望用戶一登陸EthSign就能夠看到用EthSign簽署的所有協議。但實際上在區塊鏈裡面做搜索是很慢的,但現在有了Covalent和the groph,能夠提供和傳統Web2服務器直接交互的體驗。另外關於HAL的功能,比如就是A在鏈上給B發一個簽名請求,B在鏈下就會收到一條短信提示。
從用戶角度,在一個網站裡面通過幾個很簡潔的步驟就可以完成了想要的功能,這正是我們想要的結果。我們希望技術實現方式是新的,但不要在用戶那邊有太多的感知,這是我覺得能讓我們的應用深入到實際應用中最關鍵的一個環節。
下一個話題也特別想討論下,很多人會說區塊鏈剛剛開始,很多技術還不成熟,已經可以做應用了嗎?
實際上我們是第一批在做這類實際應用的,圈內大多數項目仍然在做基礎設施和中間件的開發。我們的想法比較樂觀,首先我覺得任何一個行業或者一個新的賽道,在初期的時候大家都把注意力放在基礎設施搭建上面,等到基礎設施搭建的差不多的時候,基礎施項目會發現自身價值實際上是來自上層應用的,因為應用才能接觸到實際的商業,有了應用才能提高效率、減少用戶摩擦,實際地創造價值,那麼就會開始做應用。應用繁榮之後又會發現也有天花板,並且一定是來自於基礎設施的不夠完善,這兩個過程是交替上升的。
一個很好的觀察是2017年以太坊進入第一個高潮時(以太坊最大的創新就是智能合約),但當時用的最多的就是ERC20合約,其實等於大家沒有真正使用。
但它經過不斷成熟的過程之後,我們在去年DeFi summer裡面看到的項目都是智能合約的創新,僅僅用幾百行代碼實現了非常複雜的場景,也能夠提供非常實際的商業服務,這是非常非常有意義的。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從基礎設施被設計出來、到成熟和應用的發展、應用的繁榮之間,大概需要1-2年的過程。
換言到整個Web3來看,去年10月份Filecoin上線,arweave也逐漸走向成熟,包括剛才說的那幾個中間件,大概都是在去年上線的。我們在現在這個時間點出發,和很多基礎設施項目一起成長,在集成很多舊設施協議的過程中經常會給他們一些反饋。我們稍微做的早一點,好的地方是現在這賽道還很空曠,我們也能夠成為最熟悉這些技術的團隊,所以我覺得在兩年之後,當基礎設施更成熟的時候,我們一定會是第一批成熟的應用。
那麼我們為什麼要從電子簽名平台開始呢?
首先,做EthSign是來自非常實際的情況,因為我家裡有人在做法律,前幾年電子簽名平台在手機APP裡面集成的特別多,經常出現那種說我簽了,但應用說沒簽,大家去對簿公堂,法院就要求服務商提供證據,服務商會出具一個書面大概幾頁的東西,最後蓋個章告訴你簽了。所以作為對以太坊特別熟悉的人就會覺得這東西用以太坊做特別好,其實以太坊的公正至少對一半的節點是公正,所有人都看得見,而不是說被一個權力賦予的。
我這頁PPT裡畫了一個金字塔,我覺得它是Web公司估值的體系,最上面叫Social Networks,比如說像微信、facebook,這些東西能夠在金字塔頂端其實也是因為它有非常強的網絡效應。如果從那邊開始做,會覺得做一個Web3版本的微信可以捕獲到更多價值,但其實你是非常難做、非常難實際讓大家去用的。
我們的選擇就是說直接從底端開始做,從特定的功能和工具開始做,只要我們可以提供一樣的功能和一樣的用戶體驗。
下面再談談Web3化的上下半場。
我們的想法是,上半場我們能夠用Web3的這些新技術去實現Web2的一些場景,比如說像EthSign的第一步,就說它是Web3版本的docsign,就是如果你作為docusign的用戶,然後現在上EthSign可以完成所有的要求,用戶體驗應該是完全一樣的。
如果只做成這樣其實並不夠,因為我們談很多Web3對於Web2的好處或者說優勢,其實並不是每天能顯現出來的,我覺得這也並不是Web3的全部魅力所在。新的技術可以提供更多想不到的功能。
EthSign是個開源的協議,能夠方便地被集成到很多大家已經在用的場景中。
比如說今年出現很多的“DAO”,“DAO”用來治理項目,經常涉及到鏈上鍊下的交互,比如說投資是簽一個協議,實際上是用鏈上的身份向鏈下去傳輸些東西。現在就說大家在鏈上先投票,投票通過以後,每個“DAO”裡面會去註冊公司,再有個秘書給大家發協議,大家簽完協議再去打款,其實整個流程非常冗長,而用EthSign可以把這東西優化成全部在鏈上,大家投完票以後直接簽協議、打款,非常簡單。
對於EthSign來講,我們作為功能提供方,我們不會去自己整個場景,反而我們會跟所有相關的平台合作,被接入到其中。
還有些我覺得更加迷人的地方,比如說從產品到網絡。我們會努力在更多的國家建立中間層節點,這些節點會幫助傳統用戶使用Web3的服務,傳統用戶大多數人沒有以太坊或者錢包,那麼可以只在網絡上做一個簽名,再把自己簽名的結果發到節點,節點幫忙提交上鍊,節點和用戶怎麼去收費我們不約束,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商業計劃,等上線的時候,EthSign就可以為全球用戶提供便捷的服務。
此外,傳統Web2的這些電子合約簽名平台難以完成合約條款的自動執行,因為做的東西都是簽協議,但不是智能合約。我們會將協議智能合約化。比如說我們把裡面打款條款,簽完協議以後如果72小時內沒打款就只能找人告我,但如果在鏈上用區塊鏈去做條款的實現,在72小時之後,平台會使合約自動觸發,沒有人可以抵賴,這是我們在明年最大的一個設計,或者說是真正可以發揮Web3新功能的設計。
講了這麼多,其實是希望能夠更好地應用Web3的這些技術來重建或者重構Web2的傳統應用,讓大家更多地使用Web3,我們也希望能夠加速所有流程的自動化和去中心化,讓大家能夠得到更好地用戶體驗。
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