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趙越 編輯 | 蔣照生 排版 | 溫馨
本報告旨在信息傳遞,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摘要
基於區塊鏈的產業金融服務項目由中國銀行發起,長亮科技為首批服務商。該項目主要應用於供應鏈金融場景,面向產業鏈條上下游及衍生生態的企業客戶及個人客戶預計最多服務企業客戶2萬戶。該項目構建了供應鏈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四流”信息上鍊與可拆轉融的數字信用憑證(中銀E證)相結合的金融生態。利用中銀E證可轉讓、可拆分、可融資的特性,供應商可以將單筆債權拆分並按需選擇融資或轉讓,核心企業信用可以穿透到多級供應商。該項目通過了合法合規性評估和技術安全性評估,並置了風險防控機制和投訴響應機制,整體項目解決方案設計較為完善。但是,目前由於包括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等在內的多家銀行推出的“區塊鏈+供應鏈金融“解決方案取得一定成效,該項目面臨較大的市場競爭壓力。
自2008年比特幣問世以來,作為支撐比特幣網絡的底層技術,區塊鏈逐漸為世人所知,並在實踐中不斷演進創新。經過十餘年探索,區塊鏈技術已經與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其他新興信息技術一起,已經成為中國乃至全球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並憑藉數據難以篡改、信息透明可追溯等特徵,正成為構建全球信用價值網絡的基礎設施。
2020年是中國區塊鏈產業應用實踐的關鍵之年。在政策、技術、市場三重力量的共同推動下,中國區塊鏈產業應用多點開花,各類創新實踐加速推進。但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當前區塊鏈產業仍處於發展早期階段,在商業模式、人才培養、技術創新、監管配套等方面均存在諸多挑戰。為了提升區塊鏈技術的社會認知度,降低區塊鏈技術服務商和傳統企業之間的供需信息差,01區塊鏈·零壹智庫將持續推出《全球區塊鏈創新應用案例報告》 ,以饗讀者。
本篇為01區塊鏈·全球區塊鏈創新應用案例報告的第1篇。本篇分析的案例是:基於區塊鏈的產業金融服務項目。
該項目由中國銀行發起,主要面向供應鏈金融場景,針對融資過程中銀行業務成本高、中小微企業融資難等問題,提出了將區塊鏈技術和供應鏈緊密結合,幫助鏈上中小微企業有效融資的解決方案。該項目一方面可以幫助銀行降低服務成本、減少融資風險;另一方面,能夠打破鏈上參與方的業務邊界和信息壁壘,提供融資效率,優化金融生態。
目前,該項目已經成功實現落地應用,首筆項目以汽車供應鍊為基本場景,為吉利汽車供應商提供了全流程、全線上化的供應鏈金融服務體系。
案例名稱基於區塊鏈的產業金融服務應用場景行業應用-金融相關應用-供應鏈金融主要實施/運營機構中國銀行參與機構長亮科技實施時間2020 年6 月(擬正式運營時間)網信辦備案情況無關鍵技術分佈式賬本、零知識證明、密碼算法等
案例背景分析
公司/團隊簡介
基於區塊鏈的產業金融服務項目
由中國銀行推出,是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科技創新監管的第二批試點項目之一,其中,長亮科技為該項目的首批服務商。
在區塊鏈實踐方面,2015年,中國銀行開始立足傳統銀行業務,研究區塊鏈技術和理論演進,剖析區塊鏈在金融行業的應用前景和適用前景。 2016年,中國銀行金融技術創新辦公室啟動了區塊鏈技術的系統研究,並與北京阿爾山金融科技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通過“產學研”一體化的方式,探索區塊鏈技術在金融業的應用,搭建了中國銀行首個基於雲架構的區塊鏈應用平台,推出了中銀數字錢包系統。
目前,中國銀行主要將區塊鏈技術應用於跨境支付、貿易結算、電子錢包、數字票據、押品估值、公益扶貧以及供應鏈金融等場景。根據01區塊鏈的《中國區塊鏈專利報告2020》,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中國銀行共計申請了55件區塊鏈專利。
長亮科技成立於2002年,2012年在深交所上市,主要為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提供金融科技應用解決方案,主要產品分為數字金融業務解決方案、大數據應用系統解決方案、全面價值管理解決方案以及產品與解決方案為基礎的創新型技術服務等四個方面。長亮科技的原始客戶是煙台銀行、恆豐銀行,騰訊為其第二大股東,持股6.66%。在區塊鏈技術投入方面,目前,長亮科技已經成立了有關區塊鏈的項目組織,並已經針對央行數字貨幣進行了常態化研究與技術準備。
目標場景分析
基於區塊鏈的產業金融服務項目主要應用於供應鏈金融場景。
1、供應鏈金融市場分析
供應鏈金融能幫助中小微企業解決融資問題,受到了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2017年10月,國務院發布《關於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供應鏈金融發展上升到國家政策層面。此後,央行、銀保監會等機構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供應鏈金融發展。 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及要創新供應鏈金融服務模式。
根據信通院數據,2017年-2020年,中國供應鏈金融市場規模保持平穩增長,增速維持在4.5%-5%左右,2020年,市場規模約為15億元。同時,隨著產業鏈、資金鍊以及數字技術的發展,供應鏈金融呈現出場景化、數字化、信用化、資產標準化以及資金多元化趨勢。
2、供應鏈金融場景的痛點分析
目前,供應鏈金融主要有應收賬款融資、庫存融資以及預付款項融資三種模式,其中核心模式是應收賬款融資。
傳統的供應鏈金融解決方案存在信息不對稱、核心企業信用無法傳遞及業務效率低下等問題:
第一,由於同一供應鏈上企業之間的ERP系統不互通,導致企業間信息割裂,難以實現全鏈條信息的互通,可能導致信息欺詐風險的發生;
第二、核心企業僅能對一級供應商進行背書確認,核心企業的信用難以傳導到供應鏈閉環上的所有參與方,供應鏈閉環上的中小微企業被排除在信用傳到鏈條之外,且中小微企業自身製度不成熟,財務數據不完善,從而導致中小微企業融資難;
第三,目前供應鏈金融模式以銀行與核心企業共建平台為主,對核心企業依賴性過強會增強銀行供應鏈金融業務隱患,核心企業較強的議價能力導致銀行獲客成本高,同時隨著核心企業主導地位的凸顯,欺詐風險也隨之增加。
基於區塊鏈的產業金融服務的解決方案分析
基於區塊鏈的產業金融服務的業務模式分析
基於區塊鏈的產業金融服務通過建立一個基於區塊鏈的關係網絡,實現供應鏈上下游企業、金融機構、物流以及政府等各方信息的有效交互,解決供應鏈金融服務中各參與機構面臨的合作信任、數據安全、融資成本高等問題,即構建供應鏈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四流”信息上鍊與可拆轉融的數字信用憑證相結合的金融生態。
在具體業務模式設置方面,中國銀行構建了基於區塊鏈的產業金融服務平台(以下簡稱“平台”)。使用該平台的用戶(以下簡稱“用戶”)與中國銀行簽訂協議,並開立中銀E證。中銀E證作為用戶在平台上的電子債權憑證,用於記載並證明電子債權憑證持有方持有的以中銀E證開立方為債務人的應收賬款,任一中銀E證均可通過其編號對應特定的應收賬款。中銀E證可轉讓、可拆分、可融資,其轉讓、拆分和融資即所對應應收賬款的轉讓、拆分與融資。
圖1:基於區塊鏈的產業金融服務業務模式
資料來源:01區塊鏈
以該項目的首筆業務為例。首筆業務圍繞汽車供應鏈這一場景展開,吉利及其上游供應商作為客戶參與了該項目。在“基於區塊鏈的產業金融服務”項目下,吉利汽車為供應商提供認證,將供應鏈企業間的交易數據、物流數據、稅務發票、合同與結算單等信息上鍊,實現基礎交易信息的交叉驗證,並防止信息篡改。在融資過程中,銀行根據吉利汽車提供的相關交易信息,為鏈上供應商提供融資支持。利用中銀E證可轉讓、可拆分、可融資的特性,供應商可以將單筆債權拆分並按需選擇融資或轉讓,在這一模式下,由於數字信用憑證的債務人是核心企業,所以核心企業的信用可以穿透到二級、三級等多級供應商,從而幫助二、三級供應商等快速獲得融資。
基於區塊鏈的產業金融服務的技術功能分析
基於區塊鏈的產業金融服務系統可以提供企業註冊審批、數字信用憑證的開立簽收、拆轉、融資及相關審批流程等功能。該系統採用私有云服務器的部署方式,保證客戶數據實現中國銀行的內部化管理,並利用密碼算法對交易數據信息進行加密保護,關鍵數據信息以密文形式進行存儲。
同時,系統針對區塊鍊網絡節點和上層應用,配套建設了監控和報警系統,能夠及時發現和報告系統運行過程中的異常問題,並製定有應急預案,保障系統一旦出現問題就可以及時解決。
優勢及創新點
從整個項目設計來看,基於區塊鏈的產業金融服務在技術創新的基礎上,設置了風險防控機制和投訴響應機制。在製定業務風險管理、內控合規管理和數據安全管理的同時,制定了風險補償機制、退出機制和應急預案,能夠及時發現並防控風險;其次,為方便客戶快速、直接解決問題,該項目設計了機構投訴、自律投訴在內的投訴解決機制。
從技術創新來看,該項目通過建立一個基於區塊鏈互信的關係網絡,實現供應鏈上中下游企業、金融機構、物流以及政府等各方信息高速交互,解決供應鏈金融服務中各參與機構在合作信任、數據安全等問題;依託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技術,使得金融機構快速做出金融服務決策,解決傳統中小微企業的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採用零知識證明等技術,提高基礎業務驗證速度,增強對企業隱私信息的保護,提高企業間信任度。
該項目的應用價值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第一,實現對供應鏈商流、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的數據管理,打通多方數據孤島,集合產業鏈上下游數據信息,能夠建立供應鏈企業誠信體系;
第二,可以為中小微企業提供包括可拆轉融的數字信用憑證、流動資金貸款、應收賬款融資等場景在內的金融服務;
第三,利用區塊鏈的可追溯性及供應鏈相對閉環的特性可以實現對相關業務產品及企業行為的穿透式監管,促進產業生態向有序化、健康化發展;
第四,可以實現貸款業務的線上線下融合應用,涉及信用貸、抵押貸款等多種貸款形式。
基於區塊鏈的產業金融服務的實施效果分析
實施效果及經濟效益分析
該項目主要服務產業鏈條上下游及衍生生態的企業客戶及個人客戶。根據中國銀行披露,在風險可控的基礎上,該項目預計最多服務企業客戶2萬戶。
中國銀行預期通過該項目提升供應鏈管理及金融業務的風控能力,有效降低金融服務門檻,降低中小微企業融資及銀行業務成本,構建正向循環的產業融合生態。
輿情及合規分析
基於區塊鏈的產業金融服務為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科技創新監管的第二批試點項目之一,並通過了北京市君合律師事務所的合法合規性評估和杭州趣鏈科技有限公司的技術安全性評估。
在業務合規性方面,該項目構建了產業金融服務綜合服務生態,進一步提升供應鏈的效率、降低了金融服務門檻和成本,有助於中小微企業成長,契合當前國家的政策要求,契合新技術和金融業界的發展方向;在金融服務端,沒有新增金融服務品類、模式或服務內容,沒有改變傳統金融服務本質;僅是從技術角度提高了交易流程效率,增強了交易涉及相關基礎文件和信息的安全性、可靠性、可查性,沒有突破或違反相關業務的監管規定和內外部管理要求,不涉及新增業務合規性風險。
在技術安全性方面,該項目符合區塊鏈分佈式架構標準、數據隱私保護標準、密碼安全規範、測試標準等的要求。
表1:基於區塊鏈產業金融服務技術安全性評估維度
技術評估維度具體標準技術架構符合中國人民銀行《雲計算技術金融應用規範技術架構》(JR/T 0166—2018)、《雲計算技術金融應用規範安全技術要求》 (JR/T 0167—2018)、 《金融分佈式賬本技術安全規範》(JR/T 0184-2020)和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可信區塊鏈:第1部分技術參考架構》(TBI/TJ-2018-01)、 《可信區塊鏈:第2 部分總體要求和評價指標》(TBI/TJ-2018-02)。數據隱私數據的標準格式、數據的收集、存儲、應用、披露與刪除,符合國家工信部《區塊鏈數據格式規範》(CBD-Forum- 002-2017)和《區塊鏈隱私保護規範》(CBD -Forum-001-2018)。密碼安全使用密碼算法對交易數據信息進行加密保護,關鍵數據信息以密文形式進行存儲,密碼算法及參數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密碼管理機構認可的標準密碼算法及相關參數,如《SM9 標識密碼算法》 (GM/T0044-2016)、《SM2 密碼算法使用規範》 (GM/T0009-2012)。測試標準對系統在共識算法與容錯、智能合約、數據的存儲與傳輸、簽名與驗簽、節點的穩定性和可擴展性、性能的測試方面,符合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可信區塊鏈:第3 部分評測方法》(TBI/TC-2018-01)《可信區塊鏈:第4 部分性能基準測試方法》(TBI/TC-2018-02)。系統運營針對區塊鏈節點,區塊鏈上層應用,配套建設有完善監控和報警系統, 能夠及時發現和報告系統運行過程中的異常問題,並製定有應急預案,保障系統發生問題時及時解決問題。同時具備對系統上鍊信息的審計能力。
資料來源:中國銀行《金融科技創新應用聲明書》
基於區塊鏈的產業金融服務整體點評
無論是從政策環境還是產業規模來看,供應鏈金融發展空間廣闊;同時,供應鏈金融又是目前區塊鏈技術應用最為成熟的場景,因此中國銀行推出的基於區塊鏈的產業金融服務項目有較強的市場潛力。
從具體的解決方案來看,該項目的可用性較強,目前已經成功落地應用;而且該項目合規性較強,通過了北京市君合律師事務所的合法合規性評估和杭州趣鏈科技有限公司的技術安全性評估。
目前,中國工商銀行的工銀e信、中國農業銀行的e鏈貸、中國建設銀行BTCrade2.0區塊鏈貿易金融平台、浙商銀行應收賬款、眾邦銀行“眾鏈貸”、江蘇銀行“蘇銀鍊”等均在區塊鏈+供應鏈金融領域取得了一定成效。
以工銀e信為例,上線首月已註冊包括中鐵、招商局等500多家供應鏈企業,累計簽發6.1億銀行貸款,交易流轉金額達5億元。從整個市場競爭性來看,中國銀行的基於區塊鏈的產業金融服務項目面臨較強的市場競爭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