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凱爾
編輯|文刀
一日之內,LTG暴跌超過60%,吉比特礦池客戶端無法登錄,這兩個項目的實控人“雷總”被拘留的消息廣傳於圈內。
1年來,號稱“在吉爾吉斯斯坦擁有政府資源”並自建礦場的吉比特礦池,以“共享挖礦” 招攬投資者進行抵押,挖礦BTC和LTG。一時間,吉比特橫跨礦、幣兩圈。
前期,用戶需將BTC充值進該公司開發的中心化客戶端抵押,支付礦機租賃費後進行“雲挖礦”。儘管管理方多次表示,隨時歡迎用戶實地考察,但對於多數用戶來說,到吉爾吉斯斯坦實地探訪不切實際。
去年底,同樣由“雷總”操刀的“全球首個分佈式存儲公鏈”代幣LTG登陸二級市場,隨即進入吉比特礦池的挖礦體系,用戶可以抵押LTG挖礦。瘋狂時期,LTG較發行價翻了267倍,用戶賜名“辣條哥”。
如今,辣條哥一個月內跌幅達到85.57%,僅靠概念支撐的LTG讓很多投資者翻了車。
共享挖礦、發行概念幣的吉比特礦池,通過華麗的包裝吸引投資者,其突然暴雷,也揭露了雲挖礦項目發幣的大坑,為投資同類模式礦幣的投資者敲響了警鐘。
創始人失聯LTG一周暴跌78.5%
6月30日,一場突如其來的下跌引發了吉比特礦池用戶的恐慌,當天,與該礦池深度綁定的代幣LTG從最高3.54美元暴跌至1.38美元,日內最大跌幅高達61%。此後,LTG持續下跌。 7月6日,LTG在BiKi交易所報價0.76美元,相比一周前跌去78.5%。
與此同時,有吉比特礦池的用戶反映,礦池APP出現無法登錄的情況,系統一直提示“操作過於頻繁,請在5秒後操作”。
用戶反映吉比特礦池無法登錄
6月30日下午,吉比特礦池官方發布系統升級維護公告,但並未公佈維護結束時間。 7月1日,吉比特礦池社群管理員稱,因吉比特遭到黑客攻擊,造成APP無法正常登錄,技術正在處理。截至7月6日,用戶反饋依然無法登錄吉比特礦池客戶端。這意味著,他們存放在該客戶端中的幣無法提出。
與幣價暴跌、客戶端無法登錄相呼應的一個消息是,吉比特礦池的創始人“雷總”失聯了。 7月1日,吉比特礦池社群管理員透露,因個別會員舉報吉比特在國內經營資質不符,故公司相關負責人被處以15天行政拘留,“大家別自亂陣腳,等領導們把雷總趕快弄出來,我們就勝利了。”
根據吉比特礦池官方資料,該礦池主打“共享挖礦”模式,2017年成立於吉爾吉斯斯坦,公司創始人為雷太國,來自中國。該礦池宣稱獲得了吉爾吉斯斯坦政府的扶持,在當地“擁有自己的電力公司並建立了多個礦場”。
所謂的“共享挖礦”指的是質押挖礦,即用戶不需要購買礦機,而是質押BTC並支付礦機租賃費進行雲挖礦。官方社群裡,管理員不時發布礦場的視頻,以此證實礦場和礦機真實存在。但對於玩家來說,他們每天能鏈接的只有一個中心化的客戶端,和上面的“數字化礦機”。無論是質押挖礦還是收益提現,都要通過這個APP來完成。
2019年底,吉比特礦池有了一個“大動作”。號稱全球首個分佈式存儲開源公鏈的代幣LTG正式發行,並很快被嵌入到吉比特礦池的挖礦體系中。用戶可以在二級市場購買LTG,並質押LTG來挖BTC;或者乾脆購買LTG並打入銷毀地址,以獲得虛擬算力挖礦權來挖LTG。
官方資料顯示,LTG是由吉爾吉斯斯坦LTG基金會斥巨資、美國區塊鏈團隊研發的公鏈項目,與吉比特是戰略合作夥伴。不過,從官方在社群裡的宣傳來看,無論是LTG還是吉比特,站在前台的是雷太國“雷總”。
發行以來,LTG接連上線幣兌、ZB、BiKi等交易所,價格也節節攀升,從0.028美元的初始價漲至最高7.5美元,翻了267倍。但從6月初開始,LTG開始走下坡路,持續陰跌了一個月。 “雷總”失聯後,LTG的價格更是一落千丈。
雖然定位是分佈式存儲公鏈,但長期以來,LTG的應用乏善可陳,質押挖礦是其目前最廣泛的用途。
突遭變故後,一些用戶回過味兒來,認為被精心包裝的吉比特團隊騙了。一個長期交流的官方群已被解散,管理員的藉口是“因同行惡意舉報,造成公司被調查,微信及會員群被監控,為了安全過段時間再建群”。群一解散,持有LTG和在吉比特APP上存有資產的用戶,便和官方人員失去了直接聯繫。
“共享挖礦”偽概念埋雷
眼看著LTG價格暴跌,客戶端無法打開,一些後進場的用戶損失慘重。 “在高點買了LTG進行質押挖礦,還沒回本,押金都快虧沒了。”一名吉比特礦池用戶向蜂巢財經吐槽。
7月1日開始,多個上架了LTG的交易所紛紛發佈公告表示因LTG錢包維護,暫時關閉充提幣,這意味著即便有用戶手中有幣,也無法充值到二級市場賣出套現。 “幣砸手裡了,這韭菜割得真狠。”有用戶憤懣發聲。
回頭來看,吉比特引爆的是礦業涉幣的模式之雷。無論是共享挖礦,還是發行概念幣LTG,背後都隱藏著債務風險引發的資金鍊斷裂問題。
共享挖礦與業內一度流行的雲算力挖礦存在一個同樣的信息黑洞——用戶不購買實物礦機挖礦,而是通過線上租賃礦機或者購買雲算力的方式進行挖礦,相當於把錢或者幣交給第三方公司,第三方公司再定期根據約定返還收益。
這種運營模式的風險在於,用戶見不到實物礦機,無法確定平台是否真的保有礦機為用戶挖礦;即便真有礦機支撐,但如果第三方公司因不確定性拒不返還收益和退還押金,用戶也將蒙受損失。
一名吉比特礦池用戶向蜂巢財經透露,吉比特礦池對外的包裝非常有吸引力,管理員經常發佈公司領導考察礦場的圖片和視頻等,有的圖片裡還有包含“吉比特礦場”字樣的橫幅,管理員說隨時可以來考察,感覺可信度很高。
不過,由於吉比特礦池一直宣稱其主要的礦場在吉爾吉斯斯坦境內,對大多數用戶來說,實地考察的難度很大。無法見到實物礦機,也無法核實真實情況,信息不對稱便是吉比特礦池模式中的第一顆雷。
無論是抵押挖礦還是購買雲算力挖礦,都需要用戶率先掏錢支付給中心化的公司,相當於投入了本金再慢慢回本。但多數用戶對吉比特礦池知之甚少,背後的“雷總”是否確有其人?團隊在哪辦公?很多用戶對此並不知情,單純根據宣傳盲目投錢,也為後來的虧損埋下伏筆。
隨著吉比特礦池會員數不斷增加,以“全球首個分佈式存儲公鏈”為概念的LTG誕生,“抵押挖礦”的本質依然是發幣融資,支撐LTG的收益貌似由吉比特礦池支撐,但在礦機真實性存疑的情況下,LTG依然逃離不了空氣幣的本質。
與此同時,吉比特礦池推出了抵押LTG挖礦的玩法,吸引用戶從二級市場高價購買LTG來挖BTC或LTG,一旦LTG價格暴跌,用戶將承擔雙重虧損。這也是吉比特礦池埋下的第二個雷。
根據非小號的數據,近一個月內,LTG已從高點跌去85.57%,無論是從二級市場購買還是挖礦的用戶都損失慘重。
近一個月LTG持續下跌
吉比特礦池突然崩塌,揭露了礦業涉幣的大坑。一般來說,無論是礦機廠商還是礦場,商業模式都比較單純,唯恐避發幣不及,但吉比特礦池與自家發行的LTG深度綁定,多重風險下,暴雷也成了最終結局。
有礦圈人士提醒,市場投資者應警惕雲算力挖礦、抵押挖礦等模式,在不清楚礦機是否真實存在的情況下,不要貿然投機,“特別是涉幣項目,BTC挖礦行業本身就是高投入、高風險的行業,藉此發幣無疑是項目方自加債務槓桿,一旦出現問題,項目跑路,投資者只能血本無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