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白話區塊鏈的第1406期原創
作者| 五火球教主出品|白話區塊鏈(ID:hellobtc)
還記得4月份我們寫過一篇《本輪牛市何時到頂? 7個指標幫你判斷下車的時機》不?
當時更多是從圈內人的視角來看,拿包括BTC前高、BTC佔比、交易平台餘額,以及江卓爾60日指數等指標來衡量,大體上判斷只是牛市中期前後,還不到頂。
時隔四個月,比特幣先是去了29000,現在又回到了48000,相信不少朋友心裡再次打起了鼓:現在這是反彈,還是反轉?反彈就得趕緊跑,反轉就老老實實拿著別動。
之前那篇圈內視角的幾個指標依舊有效。然而這篇讓我們拋開圈內,試著完全站在圈外一個金融人的視角,來看區塊鏈的這場“牛市盛宴”。畢竟,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01 大餅與區塊鏈
對於圈內人來說,很少有人全倉大餅,甚至超過半倉的都沒幾個,除了那些早期通過BTC早已財富自由的BTC老人們。從歷史經驗來看,你一通折騰下來,大多數人其實跑不過全倉比特幣的玩家。
然而在圈內,很多人都是帶著個“一夜暴富”的夢想來的。買入大餅,放著不動幾年後再看,要是這樣那還研究什麼DeFi,NFT,Layer2,元宇宙,還看什麼白話區塊鏈呢?
沒辦法,在傳統金融圈大餅幾年下來3-5倍,已經是很驚人的收益率了。然而我們圈內踏准幾個熱點和風頭,通過“山寨幣”,讓自己的資產在牛市裡添上1到2個零,才是大家真正“心水”的收益。
不過再怎麼折騰,再怎麼熱點,大餅跌了,任你什麼熱點板塊都得給我下來,哪怕近來Coinbase上ETH的交易量歷史上首次超過了BTC,但至少就目前而言,包括整個區塊鏈行業的晴雨表,依舊是BTC一個。
這也導致了圈外的金融視角基本只集中於BTC自己身上。在他們眼裡,比特幣作為一個數字黃金,一個投資品,一個代表著去區塊鏈行業的興衰的“尺子”,究竟收到哪些因素影響呢?
大概率會是下面幾個:放水、美債收益率和美聯儲加息。
02 放水
也許從圈內來看,這一輪牛市的催化劑是從去年開始的ETH與DeFi的敘事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然而從圈外來看,放水才是這一輪影響比特幣價格最為重要的因素,沒有之一。
美國政府2019年的債務只有22萬億,去年疫情大放水之後,年底時直接飆升至28萬億,印鈔機感覺都要發燙了。這不最近一個一萬億美元的基建計劃剛通過沒多久,緊接著又是一個3.5萬億的經濟預算計劃再次獲批。
然後比特幣就漲了!你也許會好奇,不是說比特幣是“數字黃金”麼?那為什麼黃金這兩年沒怎麼漲?這就牽扯到你對黃金的理解。黃金幾千年共識下來,本質上已經是一個“避險資產”。而比特幣10年共識下來,本質上仍舊是一個“風險資產”。有什麼區別?
在美聯儲印鈔機印個不停,鈔票如雪花般向外飄時,這些多印出來的錢首先會去哪裡呢?答案是風險資產,首當其中的便是美股,大宗商品,比特幣。所以你可以看到從去年到現在,這三兄弟漲的那叫一個不亦樂乎。
當然,房子也可以算至少可以看成是一半風險資產一半避險資產的存在,所以美國和西方國家近期的樓市,也是向上突突個沒完。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經常把房子、股票和比特幣這些東西看做是應對貨幣濫發而導致通貨膨脹的抵御手段,這也是為什麼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國內4萬億大放水環境下,買了房的和沒買房的,今時今日已是完全不同的兩種境遇。
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之後,貨幣的貶值幾乎是個一路向下永不停歇的勢頭,手裡沒有可以抵禦的資產,往往便只能接受什麼都漲,只有工資不漲的命運。而幾輪下來被持續推高的資產價格,也只能讓剛踏入社會的年輕人“望而興嘆”,“躺平”於是成了許多人自然而然的選擇……
話題扯遠了,說回黃金,黃金作為投資品雖然有風險資產的部分功能,但它更多還是一個避險資產。想像一下,如果現在發生第三次世界大戰,互聯網都打斷掉了,那麼大概率黃金依舊是亂世硬通貨,而比特幣……我想是不會有幾個人要的。
所以在圈外的角度來看,說比特幣是“數字黃金”,確實“有失偏頗”,比特幣就只是比特幣而已。
03 十年債收益率
這玩意又和比特幣有什麼關係?有印象的朋友,可能還記得今年2月份,10年期美債收益率大漲那幾天,比特幣、美股這些“風險資產”一起手拉手呼通呼通的往下跌。
為什麼呢?那你首先得對美國十年期的國債這東西有個大概的了解,畢竟它算是金融圈“頂級晴雨表”之一,號稱“所有資產價格的錨”。
10年期美債收益率大漲,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金融市場對經濟復甦的預期,這個是這麼算的,首先你要知道的是美債收益率,和債券價格是相反的。
這個經常玩DeFi的朋友應該很好理解,一個債券買的人多自然價格就高了,但同樣因為進來的資金變多了,那麼自然收益率也就下來了。實在不懂的,去看看ETH2.0的Staking收益率就明白了。
美國國債是政府背書,雖然收益和美股什麼的沒法比,但是勝在安全,至少你不擔心美國政府跑路,所以經濟衰退期,大家通常會買美債避險,股票、大宗商品這些風險資產會被拋售掉,價格暴跌。這時候美債的價格上升,收益率下降。
到了衰退週期的末期,開始走向經濟復甦了,投資者肯定會想要更好的收益回報,這時候很多人會拋售美債,來買入美股這些風險資產,這時候美債的價格下降,但收益率開始提升。
看到這,你可能覺得問題來了。
按照上面說的,美債價格下降,收益率提升,這不意味著大家開始看好疫情之後的經濟復甦,選擇拋售美債,來買入美股,比特幣之類的風險資產麼,為什麼美股和比特幣不但沒漲,卻一起跳水了?
正常情況下是這麼個邏輯,但是疫情期間這個邏輯就被下面這一條給打破了,也就是馬上要說的利率,或者說對於美聯儲加息的預期。這比美債收益率對於股市和幣市的影響要大得多。
04 加息
估計你可能看到過不少文章說現在美股泡沫嚴重,早晚要破掉,而捅破這個泡泡的針就是加息。
只是具體什麼時候回來,沒人說得準,金融圈主流觀點麼,今年不太可能,大概率會是明年上半年,甚至更晚一些。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圈內懂金融的大V,普遍看好比特幣2021年下半年行情的原因之一。
有的朋友應該還記得,過去幾個月,美聯儲和耶倫經常拿“可能加息”這種“狼來了”言論嚇唬市場,想要試探市場的反應。無一例外美股都是迅速跳水,一副“你敢加我就死給你看”的無賴模樣。
那為什麼一說加息美股比特幣就暴跌?因為利率這東西,對於企業來說,本質上來說就是資金的使用成本。
高利率當然企業借代的資金使用成本也高,也就意味著企業得有更高的利潤,才能保證自己還的上這個錢,利潤不夠乾脆別藉這個錢。低利率自然資金使用成本降下來了,對企業盈利的“寬容度”大大增加了,利潤低點也沒事,反正還給銀行的錢也不需要太多。
配置過股票的朋友都知道市盈率PE這個概念,在有了DeFi之後,很多有盈利能力的項目也開始用市盈率來作為輔助估值的指標之一。 PE簡單來說就是你買了股票,按照現在企業的盈利狀況,多少年吃分紅能吃回本。
市盈率*年利率=1
一個企業市盈率是20,也就意味著你買他家股票,每年可以拿5%的分紅,20年可以回本。 DeFi圈就相當於APR=5% (這點回報率說實話咱根本看不上,Defi裡面流動性挖礦APR100-500%的項目不要太多好麼!)也就意味著這家企業的年利潤是5%。
這時候企業借代的利率如果高於5%,這企業就難了,因為利潤都還不上利息,大概率這時候市面上的利率會低於這個數。
所以利率越低對企業盈利的能力要求就越低,投資者可以放心買入的股票市盈率就可以越大(比如利率2%,那麼50倍以下市盈率的企業都可以買),這時候企業的估值也就越泡沫,美國長期量化寬鬆政策下的低利率時代,加上這些年無窮無盡的放水,導緻美股的泡泡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吹了起來,PE一個比一個高。
這時候一旦加息,相當於資金的使用成本發生了變化。市場對於企業市盈率的要求以及對企業的“合理估值”,一下子也就變了“緊縮”了許多,不難想像對於風險資產來說,一定會面臨巨大的拋售,尤其是那些PE值高的股票。
那為什麼要加息?一直低利率不香麼?
不行,一直低利率,又放那麼多水,資本總是逐利的,這會導致金融資產,大宗資產這些價格越來越高,泡沫越來越大,同時市面上錢多了,東西還是那麼多,食品、日用消費品這些東西價格也會慢慢漲起來,漲到一定時候老百姓就吃不起飯了,現在美國各種房價物價飆漲就是最好的例子。
加息一是企業那邊借代成本高了抑制投資,二是老百姓那邊存銀行錢更多了抑制消費,市面上流通的錢少了,資產和消費品價格自然可以得到控製或者緩解。
所以通常來講加息是抑制通貨膨脹的有效手段。只是現在美股泡泡這麼大,美債這麼多(加息也同時意味著美聯儲每年要還的利息更多了),所以這事暫時還停留在“狼來了”的階段。
明白了這個,回到上面第二點的美債收益率,美債價格下降,收益率提升,大家開始看好疫情之後的經濟復甦。經濟復甦意味著後續經濟增長,會比較強勁,這很好。
但同時經濟增長通常伴隨著通貨膨脹(因為投資和消費活動的增加),在當前泡沫已然夠大的前提下,通貨膨脹極有可能大幅影響到老百姓生活,到了那個時候,就逼著美聯儲不得不加息了。
於是,美股和比特幣2月份美債收益率飆升時雙雙跳水了。所以你看金融圈的人投資比特幣和圈內關注的點有著根本性的不同,牛市見沒見頂與放水力度以及加息時間息息相關。
作為圈內投資者,我們不妨借鑒過來,收納進自己的投資模型之中,多一個維度,多一種視角和思維總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