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緊張、衝突或戰爭等局勢會強化比特幣的避險屬性。
本文很大部分篇幅用白話講述國際局勢。
昨天,伊朗開始對伊拉克境內的美軍基地進行導彈襲擊。
國內媒體報導讓人偏向於認為戰爭不可避免,憑藉避險屬性,最近一周比特幣展現凌厲的上漲趨勢。
從美伊衝突中部分疑點出發,以窺國際各方勢力的角逐狀況。
1.導彈襲擊等於開戰,總統的話不符合邏輯。
美國總統川普(Trump)推特說“All is well!”,意思是各位看官,稍安勿躁,一切安好。導彈襲擊美軍基地,等於是對美國開戰,連一句正式譴責的話都沒有的開場白,邏輯上講的通嗎?
2.美軍對導彈無攔截,或是一場空城計。
這一場美軍早有準備的伊朗導彈襲擊當中,幾乎所有媒體的現場報導,沒有任何美軍對導彈的攔截動作。這可能是美軍上演的一場空城計。為什麼不攔截呢?
3.伊朗外長表示沒願望升級戰爭。
伊朗外交部長(Javad Zarif)推特宣稱伊朗已經完成對等報復,等於是你殺我一將軍,我炸你一基地,這事就完了。這跟伊朗國內高漲的愛國主義,要把美國從地球上抹掉的高昂鬥志就明顯不一樣,原因何在?
4.沙特、以色列並未表態。
這麼大的國際背景下,美國完全同意這樣的軍事報復安排,就說你像徵性打幾個導彈過來,我人躲起來,不過你得打準了,你別亂打,然後我這邊也不升級衝突。在這關鍵時刻,熟悉國際關係、國際政治的人知道,沙特、以色列是一定要表態的,要支持美國,要怎麼表態、要怎麼打,並未表態,說明已達成默契。默契何來?
結論:美伊政府雙方台底下似乎已達成某種共識。
接下來講述整個美伊衝突的大背景和兩國為什麼要這樣做。
1. 伊朗與鄰居不和,國內曾全面斷網。
在中東地區,沙特阿拉伯、阿聯酋等遜尼派國家跟伊朗為敵;什葉派人口稍微多一些的地區,例如敘利亞、伊拉克、黎巴嫩也較少有國家政權宣稱會跟伊朗站在一起;部分什葉派武裝、游擊隊散兵會進行一些恐怖襲擊,這是整個大的國際和地區形勢。
2019年11月,伊朗因調高燃油價格50%以上,並實施新的配給政策,而引發的示威持續擴大並引發衝突,造成民眾與警察死傷,國內十多個城市爆發騷亂。在11月16日晚,伊朗全境互聯網服務幾乎完全中斷。
政府切斷互聯網用戶對國內外的網絡通訊,試圖防止示威者通過社交平台、通訊軟件,號召聚眾集結,避免中東未息的示威之火助長伊朗的反政府浪潮。與以往只嘗試限制頻寬、減慢網速、封鎖個別網站(例如Facebook、Twitter、Telegram等)不同,直接隔絕網絡路由,阻止資訊透過網絡傳輸。
政府宣布斷網5天后,已逐步重新恢復網絡。
2. 為求快速抽離中東,川普曾不惜開掉博爾頓。
川普上台後,核心思路就是把以前在各種政治利益勾兌、多邊政治環境下簽下來的雙邊協議和多邊協議,準備都推翻,重新來。
例如,歐盟協議、北美貿易協議、環太平洋協議,甚至巴黎氣候協議等。
恰好,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博爾頓是對國際事務多邊主義極度嗤之以鼻的一位鷹派人物,是搞雙邊協議的好手。
不過,博爾頓對於幾乎所有的國際事務,簡單概括一個字“打”。在敘利亞問題和中東游牧民族庫爾德人等問題上存在很多糾纏不清的宗教民族衝突,而川普只想盡快抽身,再加上博爾頓對伊朗的極端強硬態度。
最後,川普在2019年9月開掉了博爾頓。
3. 美國一定要從中東抽身而出,轉向亞太對付中國。
美伊石油利益日益減少。
美國淡出中東起碼在川普任內是既定的,具有多重原因。
關鍵是石油利益糾葛日益減少,2017年美國成為天然氣淨出口國,2020-2030年間將會成為石油淨出口國。無需中東石油,沒有核心利益驅動。
與美國利益糾葛最大的是中國。
中國的加工出口式的經濟增長模式,可複制性強,競爭力不強。印度、越南等任何一個地區都可以把這種加工出口的形式複制走,中美貿易戰也已完全證明:沒有自主創新的民族企業發展,難以繼續做大做強。
美國正在將中國太空軍事、無人機、人工智能技術等的發展視為威脅。
4. 中國態度不明。
中國對伊朗進行了大量的油田和基礎設施的投資,如果戰爭開打,會蒙受損失。
同時,如果戰爭開打對美國能夠有所牽制,還可以為國內經濟形勢獲得改革的時間和空間。若公開表示支持伊朗,可能會遭到美國在科技輸出、金融方面更重的打擊。
科技軟件不只影響軍事,對於整個民族的科技民生髮展相關的資源探明、國土海洋測量、航空領域等都會受到影響。
暗中使勁,可能獲益更大。
5. 俄羅斯目前有一個新的不同的戰略佈局。
俄羅斯從國內民主道路建設上接近西方,從傳統地緣政治的觀念中走出來,減少與美國和西方的正面對抗,減少一城一池的爭奪。
這也是在伊朗本來自己後花園出現戰爭威脅的時候,竟然不動聲色的根本原因,當然它也想在各種衝突中獲取私利。
之前,在中東問題上,俄羅斯跟美國是處於焦灼狀態,叫軟對抗。美國進,俄羅斯退;美國退,俄羅斯又回來推進。
目前,美國不再追求全面控制,花錢扶植親美政府親美政權,好像對美國安全很好,但是往往得罪另一股政治力量,造成地區不安定。
現在,美國要做的事情是所謂的幫助當地建設民主制度。儘管在中東這個地方傳統宗教差異巨大,基督教和伊斯蘭紗巾非常大,文明衝突很大,在這個地區它也這麼做,雖然難度很大。
美國全球戰略的變化,讓俄羅斯發現:如果再跟原來一樣去搶奪勢力範圍,會發現很難,要花更多的錢去尋求自己的利益。現在,美國如果退了,俄羅斯也不推進了,這是一個特別重要的國際關係的微妙變化。
如此,疑問不解自明。
1. 美軍有能力,但是沒有動手攔截。
未看到美國發射攔截導彈。為了針對前蘇聯的飽和導彈攻擊戰術,美國80年代做的反導彈系統開發—宙斯盾,兩組垂直發射系統可以同時攔截24枚導彈,實現密集近距防禦。
再說,攔截導彈的成本較高,把軍營的鐵皮房全炸了,重拆重建的成本也不會太高。
另據洛杉磯時報消息,美國預警系統早已探知伊朗方面發射導彈,所有人員已經進入防空設施躲避了。
2. 伊朗外長沒願望升級戰爭,但要平民憤。
美伊之間達成了事先的政治約定。
你把我的高級將領給搞掉了,我民憤難平,得給國內一個交代。
伊朗的上次全國斷網幾乎覆蓋所有網點,僅極少數連接政府網點的人可以上網。伊朗民眾得不到全面的信息,只要伊朗政府跟對人民說我們報復成功了,美帝被我們打倒了就行了。
例如,據伊朗法爾斯新聞社消息,阿薩德基地內至少有80名美國軍人被殺、200人受傷,而川普說無美軍傷亡。數字過於整齊劃一,邏輯上也不成立,從幾百公里以外打導彈,也許只有千里眼能看見有多少美國人傷亡。
有個兩伊戰爭的例子。
兩伊戰爭打了八年,伊朗每次軍事行動之後都搞個對外通報,說打死了數百人到幾千名伊拉克人,數千次近萬次的軍事行動,如果把伊朗公佈的伊拉克人的死亡人數加起來:一看,伊拉克全國都死光了。
伊朗核協議全稱是伊朗核問題聯合全面行動計劃(JCPOA),這裡面有高層通話機制。
所以,就不難理解,伊朗第一時間知會美國,並告知報復計劃和無意升級戰爭的打算,把球遞到川普手上,看你怎麼拍這球了。
伊朗政府:請你們在軍事基地劃個標誌讓我們對準。
美國政府:待我們先清場,你們才發射啊。
伊朗政府:好的,好的。謝謝,謝謝!
3.未來的伊朗問題有沒有完全解決?
肯定沒有。
蘇萊曼尼被清除了,什葉派民兵反而成了散沙,局面更加失控;伊朗徹底解除核協議,這就意味著它又可以開動和生產了;美國前任幾屆總統挖下的反恐泥淖仍然會讓美國的中東政策出現反复,不過大勢已經完全改變。
美國的傳統理念是建設強大的軍事力量,強大到其他人都不敢跟其對抗。這一點很像中國戰國時期的墨家“非攻”,就是我有這個能力,我能打,你心裡計算一下,是否能打得贏我,你要勝算不大,你就放棄了。
川普更趨向於用強大的軍事手段輔助來震懾對手,再施以經濟金融手段。
所謂武,止戈也。
3. 戰爭避險屬性弱化,比特幣就不漲了?
經過以上分析,比特幣的戰爭避險屬性事實上已經弱化。
那麼,行情無法上漲了?
比特幣之所以存在,是因為它對現有全球貨幣體系進行了有效需求補充,是金融問題的替代性解決方案。
臨近5月的產能減半、寬鬆的貨幣政策(抑或負利率)、加密市場正良性發展(嘉楠耘智等美國上市)、越來越高的認可度、資本全球流動需求等將是其持續的正面積極因素。
注:參考資料源於多邊消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