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都知道哈耶克,197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20世紀最偉大的經濟學家之一。
他的著作《貨幣的非國家化》是比特幣誕生的思想起源,許多比特幣的早期佈道者,都是這本書最忠實的粉絲。幾十年過去,這本書仍然散發著非常燦爛的光輝。
我也一樣,對哈耶克的著作進行了反复研讀,而且從哈耶克開始,我格外關注諾獎。
10月14日,最新揭曉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由三位學者獲得:阿比吉特·巴納吉(Abhijit Banerjee)、埃絲特·迪弗洛(Esther Duflo)和邁克爾·克雷默( Michael Kremer)。
(圖一網絡公開資料)
諾貝爾獎官方表示:三位學者在減輕全球貧困方面的實驗性做法改變了發展經濟學,如今這已成為一個蓬勃發展的研究領域。
特別為我注意的是,獲獎者阿比吉特·巴納吉與埃絲特·迪弗洛是一對夫妻,是諾獎首對夫妻檔。
在印度貧民窟長大的他們,用了15年的時間踏遍了五大洲、18個國家和地區最貧窮的地方,有了這本現實之作、驚世之作。
他們通過對窮人生活、教育、健康等生活的多個維度來探究貧窮產生的真正原因。
書中定義的貧窮是指每天可支配收入在1美元以下,這和我們很多人的現狀是有很大差異的。
但是,當我認真讀下去之後,我認為每一位投資者、每一個夢想變得更富的人,都應該看看這本書。書中所說的“窮人思維”,對於我們每一個人都能給予重要的啟發。
每個人的投資都會或多或少受到成長經歷的影響,今天閱讀我文章的朋友們,大多數是富有的,但我相信有很多人是在相對貧窮的環境長大的——包括我。
那麼,在我們思維的局限性中,窮人思維佔比多大?又是如何影響我們決策的?我試圖結合起來思考。
一、貧窮的陷阱
很多人不知道如何借助外在的優勢強大自身,習慣了自給自足,思維始終局限固有的模式之中,於是會陷入貧窮的陷阱。
書中舉例說:一個名為肯尼迪的老農,一直以種地為生,但是由於沒有錢購買足夠的化肥,他就不能通過施肥提升農田產量,之後便更不可能買得起化肥,最終不可避免地陷入螺旋式的下降。
然而有一天,肯尼迪得到了一次免費的化肥,因此當年的收成是前幾年的20倍,他因此得到了更多的收入,並用收入買了更多的化肥,並從此擺脫了貧困的處境。
好像“貧窮陷阱”只要通過補助就能解決?
實際上,當然沒有用。很多國家採取的給錢、給物並不能解決窮人的問題。我們也能看到不少窮人中了大獎之後幾年就揮霍一空甚至流落街頭的例子。
三位學者在經過大量的隨機田野試驗後,認為“貧窮陷阱”的根本原因在於窮人沒有有效地利用資源和留存收益。大量本該被用作未來發展的資本開支被浪費了,因此肯尼迪最終陷入了貧窮之中。
也就是說:窮人更“擅長”浪費錢。
(資料來源果殼網)
我對這一點特別有感觸。比如我知道,現在給我100萬和五年前給我100萬,其作用是天差地別的。
五年前,我會用這100萬改善生活、購買房產(雖然這個會漲),但總體這100萬的效用會很快消失,我除了購買房產,大多數錢應該會用於消費。
五年後,儘管這100萬相比5年前大為貶值,但我有信心讓它的收益遠遠大於前者,我更知道怎麼花這個錢了。
即使我生活水準不高,我也不會將這100萬用太多來改善生活,而是在基本水準之時,進行更有耐心的長期投資。 ——當然,這是關於投資的另外一個話題,我會後期寫長文分享。
二、思維的局限
僅是發現貧窮本質,根本不足以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他們還分析了窮人無法擺脫困境的幾大原因,並給出了方案:
(一)窮人缺乏正確的信息來源,而往往選擇相信錯誤的事情。
很多窮人相信把藥物直接輸入靜脈更好,所以他們更相信輸液——實際這是錯的。
窮人不清楚給兒童接種疫苗將可以節省更多的醫療費用,不明白基礎教育能夠在未來產生更高的收益,不知道如何使用避孕套以避免艾滋病等等……
我的父母是普通人,他們小時候是很貧窮的,中年的生活也頗為不易。
我從他們身上也能看到很多貧窮導致的影響。比如每半年一次的體檢他們會覺得是浪費錢,購買健康保險他們會覺得是浪費錢,有些壞掉的水果、隔餐甚至隔夜的飯菜不捨得扔掉等等。
看起來正確的事,都會導致更大的錯誤結果。
在非洲,一個研究表明,與患過瘧疾的兒童相比,未得過瘧疾的兒童,長大後每年的收入要多出50%。
在肯尼亞,買一個經過特別處理的蚊帳,能使用5年,最多需要14美元,而當孩子使用它避開瘧疾後,未來的工作收益遠比14美元多得多。
但是,很多人不會選擇去花這14美元。
從我們的角度看,其實很多人也存在這種思維。比如,我建了一個微信群,免費進入——經常進入廣告黨、我和群友不勝其擾。
但我仍然堅持不收費,為我知道,即使收費10元,也會將很多想進群學習的新人拒之門外——而這與我幫助更多的新人躍遷的初衷是違背的。
我自己會好一些。比如,我為了學習微信公眾號運營技巧,在1分鐘內決定向一位微信大V轉帖1980元,買了一個PDF。
內容不多,但很有乾貨,我不覺得虧了——但這種事情讓我的家人來看,則會是“令人難以置信的浪費”。
(二)窮人面對更多的壓力,更容易做出“錯誤”的選擇
“窮人即便獲得了很多信息,也很難利用它們,因為現實限制太多。
儘管人們知道,自來水衛生設施可以減少痢疾的發病率,可當一個窮人家庭每個月要花費不少支付衛生費用時,許多窮人仍然會選擇拒絕”。
人們處於壓力之下時,身體內會分泌皮質醇,以維持正常的生理機能。但如果皮質醇分泌過多,會產生負作用,使人們變得易於衝動,做出不理智的決定。窮人面對的壓力比富人更多,因而更容易不理智。
書中給出的解決方案是:降低窮人的生活成本。
從這個角度想想我們的投資,我們很多人衣著光鮮、出入車馬,但壓力其實也不小,房貸、車貸、貸款,投資的幣種不斷下跌,種種壓力,也會讓我們做出錯誤的決策。
幣圈有一個“48萬哥”,他堅信比特幣會到10萬一個,他花48萬買了100個。
最後,他因為經常受到老婆和丈母娘的抱怨(不得不說,有個支持自己玩數字貨幣的老婆真的很重要),最後頂不住壓力虧本售出,宣布離開幣圈。
他後來再也沒有出現,我不負責任的猜想:後來2017年牛市,他看到上漲到12萬一枚的比特幣,其痛苦可能遠大於24萬元賣掉100個比特幣。
既然我們每個投資者也壓力很大,我們如何釋放或減小壓力?
一是贏得家庭的支持;二是一起努力增加場外收入;三是要加槓桿,但要在可承受範圍之內,避免遇到黑天鵝事件崩盤。
(三)服務於窮人的市場正在消失或窮人在其中處於不利地位
在極度貧困的地方,窮人不像其他地區那樣可以得到銀行的儲蓄服務,但高利貸卻觸手可及,往往使得他們被利息壓得無法翻身,並增加更多不合理的借貸;此外,窮人無法享受保險等規避風險的工具,並因此承受更多損失。
從我的角度看,適度的槓桿是有益的。因為你是“富人”,你本可以貸到銀行的錢,但你不去貸,這是錯的。
唯一要注意的前提是,你要先學會如何投資。在此基礎上,那就必須學會如何貸款——那本來就是你應該運用的社會資源。哪一個大公司沒有融資?哪一個富人是不貸款的?
當然,要把握尺度,風險防控第一。
另外,貸款的坑很多、訣竅很多。前幾天“不死姐”寫到他貸款10萬元,我在底下留言說”你虧了”,但因為比較忙的關係沒有詳細說明,而且我不習慣手機打字。
限於主題,我先簡單提醒大家一點:凡是分期貸款,需要同時還本金和利息的都不要(房貸、車貸除外)。有機會我會長文分享給大家。
(四)窮人往往因短視和成見放棄長遠規劃
窮人會聽到這樣的聲音:“你永遠都買不起那台電冰箱,還是喝杯茶吧”,“學習是沒有用的,反正我不夠聰明”、“存錢有什麼意義,還不如立刻就花掉。”
在我老家的農村,有些父母讓孩子早早初中畢業甚至小學畢業就開始了工作;有些父母則省吃儉用讓每個孩子都上了高中或大學,最後每個人都有了一份工作。
家庭之間的差異信號在20年前就開始發出,但其效果將在很久之後才顯現。
我們在幣圈是否要需要長遠規劃?是否需要信仰價值投資?
“傻逼的共識也是共識”,很多人聽到之後覺得發現了李笑來暴富的真相,不再相信價值投資。那相信短線大神?
其實區塊鏈世界和通證經濟是一個新的領域,這是無需質疑的。我們要做的就是不要離開、不斷學習、不斷進步,而且最好眼光放長遠一點,就早晚能在區塊鏈世界找到機會、抓住機會。
你如果都不相信區塊鍊和通證經濟,但又買TOKEN,實際上還不如去菠彩猜大小來得痛快。
長遠規劃很重要,你對自己接下來一年、二年、三年有規劃嗎?你在哪?你要做什麼?
要做富人,就和窮人的思維逆向而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