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作者:0x137,律動BlockBeats
原標題: DeFi 3.0:躺贏的日子終於來了嗎?
在去年的DeFi 夏天后,整個DeFi 領域就進入了一個休眠期,TVL 和Token 價格出現了明顯的下滑。但令人欣慰的是,DeFi 卻沒有停止創新。不到半年,DeFi 2.0 就以「協議控制流動性」的方式橫空出世,試圖解決1.0 流動性不穩定的問題。現在,DeFi 2.0 連腳跟都還沒站穩,打著「Farming as a service」旗號的DeFi 3.0 就已經殺了出來。那麼DeFi 3.0 與2.0 又有什麼區別?它解決了什麼問題?
為韭菜打造的金錢樂高
在DeFi 領域,我們常會看到一個詞——「金錢樂高」(money lego),這個比喻形像地捕捉到了DeFi 的特徵與潛力,對於這個領域來說,單打獨鬥很難有未來,只有像積木一樣拼在一起,才能建造出龐大的帝國。 DeFi 3.0 就是建立在DeFi 1.0 與2.0 的基礎之上,把高效率、專業化的Farming 策略作為一項服務,提供給對DeFi 或者Crypto 相對陌生的普通人,即「farming as a service」。
建立在以太坊上的Multi-Chain Capital(MCC)是最早掀起這波浪潮的項目。用戶通過購買MCC Token 為協議的金庫提供資金,項目再利用這些資金去參與其他各類DeFi 項目,並用Yield Farming 所獲得的收入回購MCC,推動Token 價值的提升。換句話說,Token 的價值是協議Farming 戰績的間接映射,而用戶所需要做的就是持有Token。
這個概念聽上去似乎並不是非常新穎,畢竟Yearn Finance 早就提供過類似的服務,然而在仔細研究一些有代表性的DeFi 3.0 項目後,會發現它們確實為DeFi 帶來了一些新變化:
順應多跨未來,為用戶尋找最優選擇
我們會發現,DeFi 3.0 項目的名稱裡往往都帶有「cross chain」「multi-chain」等詞彙。一年前,想要成為一位優秀的「DeFi 農民」並不難,因為以太坊佔領了幾乎所有的DeFi 市場,最好的收益也必然來自這裡。然而隨著AVAX、BSC、FTM 等公鏈的發展,如今的DeFi 生態已經變得極為複雜,投資者需要對行業保持高度關注,且頻繁的在各個公鏈之間轉移資金,以確保獲得最佳回報。更別說剛剛接觸DeFi 的小白了,繁瑣的操作和越來越高的gas 可能就會直接將他們拒之門外。 DeFi 3.0 解決了這個問題,尋找最好平台、制定最佳策略這些工作都由協議來完成,用戶唯一要做的就是持有Token,甚至都不需要質押,可以說直接去掉了接納門檻。
保證利益均霑,收益更具可持續性
閱讀過 《公鏈爆發vs 以太坊DeFi 疲軟,Multicoin Capital 聯創告訴你背後的聯繫》的讀者應該知道,DeFi 1.0 遇到的一個問題就是:機構能夠依靠龐大的資金和復雜的算法,準確地狙擊礦池的流動性,導致散戶的收益不斷被擠壓。也就是說,巨鯨成為了DeFi 1.0 普及道路上的一大障礙。為了解決這一問題,DeFi 2.0 通過協議自己控制流動性,保證了流動性的穩定,但卻帶來了另一個問題,就是收益的可持續性。律動編者之前在 《APY 70,000%,被OHM 分叉們支配的DeFi 2.0》一文中提到,很多DeFi 2.0 協議為了快速擴充金庫,提供無法長期持續的高APY,由於Token 稀釋得過快,一些協議的壽命甚至連一周都到不了。
而DeFi 3.0 則與2.0 相反,採取了緊縮型的Token 設計。就拿Multi-Chain Capital 來說,無論是買入還是賣出MCC,每筆交易都會產生10% 的滑點,其中5% 會等額分配給Token 的持有者,另外5% 則會放入協議金庫以投入Farming 或進一步提供流動性。此外,與2.0 協議不同,DeFi 3.0 協議的回購政策是固定的,一般每週回購一次,且被回購的Token 也大多是被銷毀。還是以MCC 為例,現在該協議回購的Token 已經佔總流通量的35%,為用戶收益的可持續性提供了相對有力的保障。更重要的是,DeFi 3.0 項目基本沒有私募,團隊成員也沒有配額,進一步降低了Rug 和巨鯨帶來的風險。
OG 與分叉
和DeFi 2.0 一樣,「farming as a service」的概念一出,各種分叉就開始遍地開花。律動編者整理了各公鏈上一些值得關注的DeFi 3.0 項目。
Multi-Chain Capital(MCC)——ETH
Multi-Chain Capital 是「DeFi 3.0 開創者」,投資策略專注於DeFi 生態的跨鏈Farming,其最新的V3 策略將90% 的資金部署在了Fatom 公鏈,由穩定幣、低IL 算穩挖礦以及DeFi 2.0 三個主要領域構成:用流動性高的主流穩定幣(USDC、DAI、USDT)在Curve 等平台Yield Farming,APY 約7~20%;挖礦FTM 及掛鉤FTM 的算穩TOMB,獲得的收益再進行複利投資,APY 約451%;質押主流DeFi 2.0 協議,如Olympus DAO、Wonderland、Hector DAO 等,APY 可達80,000%。而除Multi-Chain Capital 外, Reimagined Finance(ReFi)也是以太坊上值得關注的DeFi 3.0 項目。
Cross Chain Capital(CCC)——AVAX
Cross Chain Capital 是MCC 在Avalanche 上的分叉,它更像是一個「基金DAO」,嘗試投資和管理各種DeFi 以外資產。 CCC 計劃通過積累藍籌NFT、元宇宙地產、P2E 可租賃資產等方式進軍元宇宙以及GameFi 領域,並希望對這些領域的營銷、文化和收入產生持久的影響。除此之外,CCC 金庫還會用來參與加密領域的私募以及IDO,以提高金庫的收益。
在Token 用例方面,CCC Token 會被賦予治理這個「基金DAO」的權利,以確保用戶資金的安全和資金管理的透明度。團隊還在開發掛鉤CCC Token 的算穩資產(Wrapped CCC),用於打造協議自己的借貸服務,這樣Token 持有者就可以在「躺贏」的基礎上獲得更多的收益。另外CCC 還打算建立自己的DeFi 2.0 項目,以此擴充金庫的收入來源。
Cross Chain Farming(CCF)——BSC
Cross Chain Farming 是BSC 上的第一個DeFi 3.0 項目。利用BSC 生態的優勢,CCF 除了進行DeFi 領域的Farming 之外,還會拓展去中心化Token 發行及上市、鏈上鍊下安全審計等方面的業務,這些所有的收益都將用於CCF Token 的回購和分紅,以提升Token 的價值。同時CCF 還會建立現貨投資組合,並向Token 持有者發放空投。
Scary Chain Capital(SCC)——FTM
Scary Chain Capital 是Fantom 上的DeFi 3.0 項目,旨在推動FTM 公鏈生態的建設。 SCC 希望打造自己的Launchpad,並為Token 持有者發放Launchpad 上新項目的空投。
Empire Capital Token(ECC)——跨鏈
去中心化跨鏈交易所EmpireDEX 的DeFi 3.0 項目。 ECC 意圖彌合傳統金融(TradFi) 和DeFi 世界之間的差距,主要涉及鏈上鍊下的Yield Farming、開發合成股票並包裝為鏈上NFT、部署資本到其他領域技術初創公司以及參與IPO 等。
DeFi 3.0 是未來藍籌還是畫餅充飢?
短短兩個月時間,DeFi 3.0 就發展成了形式多樣的「金融樂高」遊戲,以DeFi 為中心輻射至整個加密甚至傳統金融領域,試圖打造出一個活躍的金融生態。但就目前來說,這些美好的敘事還只是願景,大部分DeFi 3.0 項目沒有經過時間和市場的檢驗,無論市值還是團隊都無法與當前的主流DeFi 項目相提並論。
另外,這些項目的主要收益來源仍然是依靠跨鏈的DeFi Farming,其中就包括尚未成熟的DeFi 2.0,加上協議Token 的價值只是金庫收益的間接映射,價值的提升依賴於協議的回購政策,使其更容易受市場波動的影響。作為加密領域的投資者,不能被美好敘事蒙蔽雙眼,並意識到與之伴隨的巨大風險,我們必須思考,DeFi 3.0的出現,究竟是行業潛力的展現,還是市場浮躁情緒的驅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