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是NFT市場迎來爆發式發展的一年,一些位於金字塔尖尖、拍出天價的NFT 項目屢屢刷新我們的認知。其中最出名的當屬Beeple 的《Everydays: The First 5000 Days》,在佳士得拍得6934 萬美元。

在年末,一場拍出近9200 萬美元天價的NFT 作品再次吸引到我們的注意。

12 月2 日,藝術家Pak 的項目“Merge” (可譯為“吞併”)在NFT 交易平台Nifty Gateway 向公眾公開發售。 48 小時後,認購通道關閉,“Merge” 的總成交額達到91,806,519 美元,約合人民幣5.84 億元,超過了Beeple 的作品,成為史上最貴NFT,更躋身全球在世藝術家作品成交金額的第三位。

什麼“球”這麼貴?

Pak 的藝術項目“Merge” ,在拍賣方式上也十分獨特。與以往的拍賣不同,“Merge” 並不是以單個或者一組作品的形式被售出,而是一次“無限量的發售”,參與者需要購買名為“mass”的代幣,在12 月2日至12 月4 日拍賣期間,任何人都可以選擇購買任何數量的“mass”,每個“mass”根據時間的推移,售價會從299 美元慢慢漲到575 美元。據統計,這次拍賣總共有312,686個“mass”被售出,28,983 名買家參與購買,銷售額為91,806,519 美元。

每個購買者擁有的都是一個小球,這個球的大小根據購買的數量來決定,每個錢包都只能擁有一個小球,當買入第二個球時,兩個球就會合併成一個,顏色和體積也會發生變化。 “吞併”會隨著二級市場的交易不斷發生,存在的球的數量也會越來越少,目前體積最大的一個球,是一個包含了12120 mass的球。通過一些列藏家的互動,最終整個作品的外觀會不斷發生變化,整個作品不是一張圖片,而是編寫在智能合約上的交互藝術形式。

視覺藝術家Emre Tanırgan製作了一個可視化工具來展示“Merge” 的吞併過程,這麼看還挺有美感的。

受爭議的神秘NFT藝術家

匿名加密藝術家Pak對於加密圈的朋友們來說並不算陌生。今年9月,Pak的Lost Poets系列NFT在周末共售出5.5萬個,單個價格為0.32 ETH,籌集資金達7000萬美元。今年4月,蘇富比與Nifty Gateway合作拍賣知名藝術家Pak的作品,15分鐘賣出14882個立方體,兩個單品The Switch、The Pixel的報價均超過100萬美元,作品總拍得1700萬美元。

Beeple的畫作NFT《Everydays: The First 5000 Days》由BEEPLE紀念自己從2007年5月1日開始持續創作5000天的藝術作品NFT組成,可以說這6900萬拍賣價是Beeple過去13年努力的兌現,拍得高價似乎合情合理。

但Pak的名聲在NFT圈似乎受到爭議。有網友戲稱Pak似乎不僅是一名加密藝術家,還是一位經濟學家和營銷專家,是炒作和玩概念的高手。他發純紅色像素賣30ETH、賣白紙賺7000萬美元(Lost Poets系列)和賣立方體賺1700萬美元,而這次的項目“Merge”也是之前玩法的延續。

“Pak每次所謂的創新都是怎麼用最少的工作賺更多的錢,現在看來依然精準無比”,網友如此評價。

據了解,Pak是動態特效設計師,也是也是其創辦的Undream工作室的創始人和“AI 策展活動Archillect”的首席設計師。他曾與數百個大品牌和工作室合作,有超過25年的數字藝術創作經驗。 Pak的真實身份也一直成謎,沒有人知道他(通常“他”以男性身份自居)的性別,他是一個人還是一個組織,或者是AI。他在與蘇富比的電話交流中談到匿名的原因:”When I see a name of an artist,I see a face,not the work。So I am trying to separate the two。”

讓高價NFT走向大眾

但也有網友對Pak高度認可。如果說Beeple的作品拍賣只是少數富豪和收藏家的遊戲,那麼Pak是真正的藝術民主試驗者。藝術的交易不應該不應一直是精英階層的遊戲。因此,在這次拍賣中他對參與收藏家的數量和廣度進行了探索。拍賣中,有超過30000名藏家購買了Pak的作品,交易價格也大多是大多數人支付得起的價格。就像Banksy選擇了最接近大眾的街頭塗鴉藝術形式,也是因為”藝術是屬於大眾的共同財產,而非限於特定人士能擁有。”Pak的藝術,讓未來NFT在藝術領域的徹底落地更具有可能性,他讓更多階層,不同背景的藏家加入到加密藝術作品的交易中。

佳士得拍賣行前總監Michael Finley在他的新書《藝術的價值:金錢、社會、美》中寫到,藝術作品中金錢、社會和美三方面的價值是相互交織在一起的,尤其不能拋開金錢、社會來談純粹的美學價值。

對於這場天價拍賣,聰明的讀者你們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