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T貌似很值得買,卻又好像什麼都沒買到。近日,漫畫IP《鎮魂街》和遊戲《旅行青蛙》都在支付寶小程序“螞蟻鏈粉絲粒”中上線了虛擬手辦。然而這些都屬於虛擬藝術品,只能看不能動,而且有的做工也不夠細緻,引得網友紛紛吐槽“花錢買了個寂寞”、“與其花錢買虛擬手辦,還不如直接截圖保存” 。
其實螞蟻鏈粉絲粒中的手辦還不算貴,也就幾十塊錢。而近來在全球範圍內的NFT藏品一件比一件貴,拍出上億的天價也已不是什麼稀奇事。不僅是個人藏家,資本、巨頭也瘋狂湧入,使得NFT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然而NFT看得見摸不著,到底憑什麼能拍出天價,又為何能受到資本和巨頭的追捧?如今全球都在為之瘋狂,那麼NFT如今的發展方向是完全正確的嗎?如果不是,這種集體瘋狂的態勢會滋生出更多的噱頭與泡沫,從而造成巨大的潛在風險,需及時更正。
從誕生到瘋狂,NFT越發“不可理喻”?
NFT,英文全名為Non-Fungible Token,即“非同質化代幣”。 NFT屬於區塊鏈的一種,對文字、圖片、視頻進行加密之後,生成無法複製的數字簽名。 NFT藝術品也不屬於“傳統意義上的數字藝術作品”,因為它們不被存儲在硬件設備和硬盤裡,而是將數據加密之後儲存在區塊鏈中。
從理論上來講,NFT是可以把任何東西數字化的,而從起源來看,最早的有據可查的NFT項目可追溯到2017年:當時有一款名為“加密貓”的雲養貓遊戲走紅,一度在以太坊網絡產生了超過16%的交易流量,而在市場中,一隻虛擬貓最高售價超過10萬美元。
但自此之後,NFT始終保持一種半火不火的狀態,有些尷尬。直到去年,疫情促使線上經濟與虛擬空間受到更多關注,NFT頻頻亮相,吸引到許多藝術創作者和收藏家的注意,使得數字藝術品的市場交易規模呈爆發式增長。
進入今年,NFT市場更是持續火熱。今年3月,美國數字藝術家Beeple的NFT作品《每一天:最初的5000天》在全球頂級拍賣行佳士得拍出了6934.625萬美元的天價,成為在世藝術家作品拍賣價格的第三名,也直接促使NFT數字藝術品出圈。
此後,日本藝術家村上隆、籃球巨星姚明、推特CEO傑克·多西通過各個平台發布了NFT數字藏品,名人效應使得NFT進一步為人們所熟知。此後很多NFT數字藝術品也都拍出了令人不敢相信的價格:一副虛擬石頭畫像在8月以400枚以太坊(約合130萬美元)的價格售出,一幅殭屍CryptoPunk作品在8月以1600枚以太坊(約合530萬美元)的價格售出。
而NFT的火熱也表現在相關數據的增長中:2018年,NFT的市場總值為0.41億美元,2020年增長至3.38億美元,到今年上半年則高達127.25億美元,可見其勢頭之迅猛。
在這種火熱的大潮之下,國內外的巨頭們也都“跟風”入局:全球支付巨頭Visa宣布以15萬美元購買並收藏NFT數字藝術品CryptoPunks,Facebook高管表示在考慮推出數字錢包的同時構建NFT功能。在中國,阿里巴巴在6月份基於螞蟻鏈發售了4款NFT付款碼皮膚之後,騰訊也在8月,推出了“幻核NFT”交易平台,以及《十三邀》等系列NFT作品。此外,網易、字節跳動等頭部平台也均在NFT方面有所動作。
NFT數字藝術品發展到現在,已經讓很多人看不懂但感到大受震撼,甚至讓人覺得這些入局者是否過於瘋狂了,為了這種虛擬的存在花費巨資。然而實際上,NFT的投資價值遠大於其實際價值,而NFT的意義可能在未來才會更加明顯地得以體現。
投資價值大於實際價值,巨頭深耕NFT也是在籌謀未來
與傳統的藝術收藏行為相比,NFT數字藝術品的買賣更加“有利可圖”。
從收益層面來看,傳統交易環節中,藝術家的作品一旦出售,藝術家本人就很難在往後的交易中得到回報。但區塊鏈則有可追踪的特性,藝術家利用這一功能,在藝術作品的每一次出售中都能獲取一定比例的費用,該比例可以達到2.5%~10%。
這種抽成方式是傳統交易環節中不可能實現的,所以NFT數字藝術品交易既保護了藝術品的版權,也增加了藝術創作者的收益,有助於激發創作者更多的靈感,反過來給藝術市場增添活力。
對買家而言,購買NFT數字藝術品只是購買了作品的所有權而已,其他人仍可在網絡上隨時瀏覽、複製與下載。這些特點對收藏者可能更具吸引力,出於“炫耀”與分享的心理,當我們擁有價值不菲的物品時,總想讓更多人知道,而NFT藝術品恰恰滿足了這種需求:既能與更多的人分享快樂,也能顯示自己聰明的頭腦和前瞻性的眼光,還能在NFT領域中搶占一席之地,為未來可能獲得的更大利益打好基礎。
因此NFT不僅吸引了老牌收藏家,還有一眾年輕人也參與其中。在《每一天:最初的5000天》的拍賣過程中,共有來自全球11個國家的33位買家,其中91%的買家是首次參與佳士得競拍,並且比以往更加呈現出年輕化的特質。
如果先不去考慮市場是否有投機傾向,那麼NFT受到熱捧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其基於區塊鏈技術發佈在網絡之中,能夠最大限度地解決關於版權的糾紛,從而有效保護知識產權。
在互聯網時代,數字內容被侵權實在是一件太過容易的事,但維權則是難上加難,即使是線下的實體藝術品,也面臨著已形成體系的仿製造假產業鏈,想要鑑別真假,所需成本同樣不低。因此將這些藝術品以NFT的形式放在區塊鏈中是很好的途徑,這樣一來,每件藝術品都有了唯一確定的身份和明晰的歸屬,每一次的交易流轉也有據可查。
可以說,NFT使藝術品創作者的權益得到了保障,也讓藝術品盡可能多地發揮其各方面的價值。而解決了版權和收益問題,NFT在未來必然還能夠產生更為深遠的意義。
從科技發展的潮流來看,NFT也頗有前景。
最近元宇宙成為了熱門概念。今年3月,被視為“元宇宙第一股”的Roblox在紐交所上市,上市之初股價就大漲了54%,市值直奔500億美元。
此後各大巨頭爭相入局:馬克·扎克伯格表示要用5年時間把Facebook變成“元宇宙公司”;微軟CEO薩提亞·納德拉表示微軟要給客戶提供“元宇宙解決方案”。在中國市場上,騰訊在去年年底提出了“全真互聯網”概念;今年字節跳動收購VR初創企業Pico,對元宇宙同樣是躍躍欲試。
而NFT是元宇宙世界中重要的基礎設施,也可看作是通往元宇宙領域的重點渠道。在NFT領域,中國巨頭已經行動起來:
今年5月,阿里巴巴在淘寶的“520拍賣節”中開闢了NFT數字藝術專場,隨後又在6月上線“6月青年藝術家數字作品”拍賣活動。涉及到的作品有《U107-無廢星球系-櫃族之梵高》、《魔鬼貓-多彩流浪體綠》和知名動漫IP《刺客伍六七》的主題皮膚。
網易今年6月在淘寶上發行了NFT作品“小羊駝三三紀念金幣”。
騰訊旗下的“PCG事業群”則於今年8月在“幻核”App中發售了300枚“有聲《十三邀》數字藝術收藏品NFT”,騰訊音樂也發售了“TME數字藏品”。
比起海外的NFT市場,中國對虛擬資產有著更為嚴格的監管措施,所以側重點也與海外有所不同:從切入角度來看,中國的NFT市場注重版權保護,強調無幣化探索;就作品本身而言,中國企業推出的NFT藝術品多數都離不開知名IP,更像是在IP的周邊、手辦上等衍生品中應用了NFT的技術。與其說是NFT數字藝術品買賣,更貼切的說法或許是IP周邊的銷售,這大概也是中國NFT市場尚處初級階段在現實中的一種投射。
由以上種種可以看到,NFT的投資價值大於其現階段的實際價值,入局者似乎都能“躺賺”。然而這個屬於未來的領域,真的是值得所有人義無反顧進入的嗎?
NFT雖好但方向出現偏差,泡沫過多或將透露行業價值
現在外界對於NFT數字藝術品的看法褒貶不一:一種觀點認為其是未來趨勢,一種觀點認為其是投機和泡沫。其實雙方都有一定的道理,不過就目前的狀況來看,NFT數字藝術品雖有前途,但更多的還是噱頭和財富遊戲。
這些價格奇高的NFT數字藝術品讓許多人對“一夜暴富”多了幾分期望,然而這些作品的價格動輒上千萬上億,想要加入投資交易的隊伍,雄厚的資產是基礎,普通人還玩不起。此外,想要找准投資方向,還需做大量的專業功課,否則貿然入場盲目跟風,到頭來損失概率恐怕會遠大於收益概率。
更重要的是,全球的NFT交易市場的監管體係都不夠成熟,投機炒作成分很大。泡沫過多,市場的發展方向就容易出現偏差,透支其未來可發揮的價值。因此在面對NFT數字藝術品領域熱血沸騰的同時,冷靜地防範風險也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