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DeFi農耕熱潮引發以太坊網絡擁堵開始,Layer2就成為一個熱門賽道。持續至今,7月28日PANews邀請到了四位Layer2領域的典型代表來為我們分析Layer2當下發展的局勢以及他們作為Layer2賽道佼佼者的功、守、道。四位分享嘉賓分別是Tokamak Network的創始人兼CEO Kevin Jeong、Cudos Network的創始人兼CEO Matt Hawkins、Celer Network的聯合創始人董沫以及Polygon的韓國負責人Tiger Kim。


以下為問答實錄:

PANews:很高興邀請到了四位Layer2領域的典型代表,各位所代表的都不單單是Layer2上的某個項目,而是一個平台或者是多種擴容解決方案,可以為各種DApp提供服務,首先請四位嘉賓簡單介紹一下自己的項目是怎樣的Layer2平台,又有怎樣的特色呢?

Tokamak: Tokamak網絡是按需部署的以太坊第二層平台,其獨特之處是提供了任何DAPP都可以在其上根據自定義的需求進行開發的Layer 2解決方案(Plasma 以太坊虛擬機、zk -Rollup、Optimistic Rollup)。

此外,Tokamak網絡特別重視的一點是可以在不經過第一層的情況下,讓狀態值在Layer2網絡間進行轉移。這一機制需要大量的流動性才能正常運轉,而這種流動性將由Tokamak網絡代幣TON提供。 TON目前已經在Upbit韓國站、Upbit印尼站、MEXC、Uniswap 和Klaysway上線交易,而在後面兩個交易所也已經可以提供TON流動性。

Celer: Celer Network 是一個Layer 2擴展平台,旨在推動以太坊、Polkadot 和其他區塊鏈上的快速、安全和低成本的區塊鏈應用程序大規模採用。 Celer 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個廣義狀態通道網絡(Generalized State Channel Network),通過先進的Rollup 技術繼續推動Layer 2 擴展平台加速發展。目前,CelerX、cBridge、layer2.finance 等基於Celer 構建的應用程序和中間件已經在遊戲、DeFi、以及區塊鏈互操作性等領域吸引了超過100 萬用戶。

Celer 的Layer2.finance 主要解決阻礙DeFi 大規模採用的兩個最大挑戰:一個是極高的網絡交易費用,另一個是操作導航和使用難度較高。 Layer2.finance 是一種全新的解決方案,它就像一個“DeFi 公共交通系統”(DeFi Public Transportation System)一樣,允許人們以極低成本訪問當前所有的DeFi 協議。

Celer 的cBridge 是一個多鍊網絡,可以在以太坊Layer 2、以太坊主鏈、以及其他Layer 1和這些Layer 1上的Layer 2鏈之間實現即時、低成本、“ANY-to-ANY” 價值轉移。

Polygon: Polygon的前身是Matic Network,是一個用於構建互聯互通區塊鍊網絡的框架。

Polygon的定位是一個以太坊擴展解決方案,包括Plasma框架和PoS共識機制的側鏈。目前正有大量的DeFi、NFT和遊戲類等項目在Polygon上搭建,我們很高興用我們獨特的、經過實戰測試和應用就緒的區塊鏈擴展以太坊。

CUDOS: CUDOS是一個跨鏈去中心化計算網絡,旨在賦能Web 3.0。它能讓任何人都可以通過區塊鏈/ 智能合約,或是更為傳統的雲計算API,出售或是消費去中心化的計算資源。簡言之,這意味著CUDOS 將是少數既可以賦能其他區塊鏈,又可以滿足當今龐大規模的雲計算需求的網絡。目前很少的區塊鏈可以讓你擴展計算能力,他們大部分是為了擴展小型的智能合約設計的。 CUDOS改變了這一點。可以說是新互聯網時代的算力Airbnb!

PANews: Polygon在Layer2方面是相當成功的,吸引了很多以太坊的用戶和資金,但隨著其它擴容方案陸續上線,如Optimism Ethereum、Arbitrum、Starkware等,這可能對Polygon形成一定的競爭關係,但有利於Tokamak和Celer這樣提供跨平台服務的應用,也給CUDOS提供了更多可以發展的平台。你如何看各種Layer2方案之間的競爭呢?

Polygon:作為首個Layer 2解決方案,Polygon確實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截至目前,Polygon已被超過450個DApp,約3.5億次交易和1350萬的獨立用戶採用,且日均交易量是以太坊的8倍。

有一種叫做“林迪效應”的理論,它認為一些不會自然消亡的東西,比如一項技術或一個想法,它們的預期壽命和它們目前已經存在的時間成正比。即它每多生存一段時間,就意味它的剩餘預期壽命就會增加一點。

以太坊就有很強的“林迪效應”,而Polygon作為Layer 2亦是如此。 “測試網”和“主網”之間有著很大的差異。很多新項目還需要先證明自己。

PANews:  除了開發一個個獨立的平台之外,提供跨平台的服務也是多鏈時代一個很大的發展方向,這個方向也已經有一些項目,例如O3swap、DeGate等,他們也會直接與Celer的cBridge形成競爭,你們為什麼都認為為不同的鏈提供聚合服務是一個好的方向?同時如何處理這種合作和競爭關係?有請董沫、Kevin Jeong、Matt Hawkins來回答這個問題。

Celer:多鏈擴展是區塊鏈擴展未來的必然方向。本質上,我們是在可組合性和互操作性之間進行權衡以“換取”可擴展性。如果我們不將所有碎片化的流動性粘合在一起,那麼最終,整個區塊鏈生態系統的效率肯定會變得非常低,因為生態中的應用程序和用戶都會被隔離在不同的區塊鏈中。所以,如果我們想在多鏈世界中保持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系統,跨鏈橋接和流動性合併將會是基本要素。

我建議大家可以訪問一下Celer的博客,以了解多鏈橋接的信息。相關內容鏈接是: https://blog.celer.network/2021/07/22/celer-cbridge-launches-seamless-bridging-cross-chain-and-cross-layer-liquidity-2/

事實上,橋接服務的設計空間非常大。首先,不同橋接提供不同類型的託管模式。例如,DeGates 的Layer 2橋接和O3Swap 的橋接功能都依賴於中心化託管聚合器,以此確保委託流動性資金的安全。另一方面,Celer 的cBridge 則是完全非託管的,每個流動性提供者和用戶始終能保持100% 的資金所有權。其次,定價機制也可能不同。例如,DeGate 和O3Swap 都使用基於單一AMM(自動化做市商)曲線的定價機制,所有流動性提供者都必須遵循完全相同的定價,而Celer cBridge 則使用了更加靈活的定價機制,以便每個流動性提供者都可以使用不同的AMM 曲線單獨表達他們的定價偏好。不同的橋接解決方案可以做出許多不同的潛在設計決策,不僅如此,除了流動性橋接之外,Celer cBridge還可以通過諸如函數調用橋和狀態橋之類的橋接來完成更多事情。我們期待看到市場對這些設計決策的反應,以及後續產品的迭代情況。總的來說,致力於提供橋接解決方案的團隊越多,多鏈世界中的用戶就會越好。

最後,Celer 的cBridge 只是我們正在進行的互操作性計劃的一部分。 Celer 的layer2.finance 未來將能夠聚合所有layer-2 鏈的流動性,並允許用戶在一個地方度不同鏈上各種DeFi 策略進行無縫投資。在某種程度上,它就像一個Layer 3,可用於聚合所有鏈上特定類型的應用程序。

Tokamak:連接獨立的區塊鍊和連接單個第二層區塊鏈有內在的不同。具體來說,我的觀點是,從長遠來看,連接獨立的區塊鏈並不是未來市場機遇之所在。這是因為市場需要許多具有高度安全性的大型獨立區塊鏈,但現有的此類區塊鏈數量有限。

相反,二級(Layer 2)區塊鏈易於搭建並且能有效擴展。正因為如此,在構建跨鏈平台,連接Rollup等二級鏈的時候,我們需要採取不同的方法。許多人認為鏈接獨立的區塊鍊是有良好的前景的,但市場要持續增長的話,這些第二層的二級區塊鏈必須要連接起來,這帶來的附加值將是巨大的。

CUDOS: CUDOS主網將包含跨鏈協議IBC,這將自動使我們的區塊鏈可以和其他基於Cosmos的區塊鏈具有互操作性。已經有超過200個區塊鏈使用這一架構,其中很多在遷移到主網後依然運行IBC協議。此外,我們也在集成與其他非Cosmos區塊鏈的連接橋,比如以太坊。波卡、Algorand、Solana也在我們的計劃中。

這不僅意味著我們將可以向這些其他區塊鏈上的開發者和消費者提供雲計算服務,而他們目前是沒有渠道獲得這種資源的,也意味著DeFi用戶和NFT服務的運行障礙也將大大降低。舉例來說,NFT可以在CUDOS網絡上鑄造和發行。該資產的所有者可以通過我們集成的連接橋,將資產轉移到以太坊區塊上的OpenSea平台上。

CUDOS的原生代幣可以通過連接橋與CUDOS ERC20代幣自動轉換,從而免去了當前在跨鏈轉移時需要人為兌換貨幣的繁瑣步驟。因此,在我們眼中,這種合作是絕對必要的,將會給整個區塊鏈的生態系統帶來巨大益處。

我們的網絡也有一個到很多區塊鏈的連接橋,正因為如此,區塊鏈應當可以與其他相交互和分享外部資源及DAPP,就像互聯網提供商相互之間的溝通一樣。

PANews:  二層生態的發展,一方面要引入已有的明星項目,比如Sushi已經在以太坊、BSC、Polygon等十條鏈上上線了,另一方面也要在各自的鏈上開發新的項目,如何看待這種遷移和原創項目之間的關係,你們更看重哪類項目?

Tokamak:首先,我們需要明確定義一個服務在多個鏈上運行意味著什麼。雖然名字都叫Sushiswap,但在幣安智能鏈(BSC)上運行的Sushiswap 和在以太坊區塊鏈上運行的Sushiswap 是不同的、獨立的服務。問題的關鍵是,兩者在多大程度上有著有機的聯繫。就這個例子而已,相比於在不同鏈上完全沒有相互聯繫的兩個或多個Sushiswap,在同一區塊鏈上有不同的項目,比如Sushiswap 和Uniswap,會產生更好的結果。

Polygon:與其他項目相比,Sushi在Polygon上的交易量最大。實際上,基於Polygon的Sushi的交易量甚至要比以太坊主鏈還要多。不過,Sushi並不是Polygon上唯一的明星DeFi項目,幾乎所有主要的DeFi項目都已部署至Polygon上,包括Aave、Balancer、Curve、Sushi和Kyber等。當然,這些明星DeFi項目的加入對Polygon是件好事,因為它們會帶來交易量和現有用戶。這也使得Polygon通過相對較少的努力,便可帶來更大的影響。

有原生項目或新項目也是很重要的。想一想Netflix、亞馬遜Prime等流媒體服務之間的競爭,除了需要好萊塢電影,也必須擁有本地電影或原創節目,因此Polygon擁有自身或創新項目也很重要。所以很難說哪一個更重要,另一個不那麼重要。我應該說這都是令人讚許的。

PANews:實際上,在以太坊應用最多的時候,對擴容的需求才最大,但現在的Gas費和幾個月前的高點相比已經下降了90%,你們是否認為對Layer2平台的需求降低了?

Celer: Gas 費用降低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有許多側鏈其實在充當以太坊的Layer 2。因此,許多用戶和應用程序已經遷移到這些側鏈上,結果就是以太坊Layer 1的需求顯著減少。目前,大多數用戶其實不太關心“側鏈”是否是“真正的Layer 2”,他們只想參與DeFi 和NFT 遊戲體驗。所以在某種程度上來說,Layer 2擴容已經發生了。

然而,在中期,真正的Layer 2解決方案很可能會開始快速發展並主導市場,因為越來越多的大型應用程序將需要與以太坊Layer 1相同級別的安全保證。

從長遠來看,我們堅信區塊鏈技術和應用需求將持續增長,不可避免地,市場導致對layer2 擴展解決方案和互操作性/聚合解決方案的需求也會越來越大,比如我們在“ multi-layer-2”架構上構建的cBridge 和layer2.finance。

CUDOS:我並不這麼認為。我們距離區塊鏈技術,比如以太坊的大規模應用還很遠,因此我們現在所看到的也和真正的使用量的峰值相去甚遠,那個時刻到來時,將會需要Layer2解決方案來支持以太坊網絡。

作為對比,即便現在,在以太坊上進行一個單一函數計算的成本依然比在普通的雲平台上貴10億倍。

Polygon:雖然Gas費大幅下降,但Polygon的活躍度並沒有大幅下降。其實從每日活動地址數都在增加,以及留存率越來越高來看,Polygon上的用戶體驗是相當令人滿意的。大家可以在推特上看到統計數據。 https://twitter.com/RaphaelSignal/status/1414997530895601665/photo/1

PANews:直到現在,我們可以看到還有超過70%的資金停留在以太坊上,你們認為隨著Layer2層項目的崛起,未來這一比例可能會下降到多少?

Tokamak:我們需要理解的一個重要問題是,離開以太坊進入Layer 2區塊鏈的資產仍然依賴於以太坊。例如,在Rollup Layer 2區塊鏈上,資產雖然已經“離開了以太坊”,但它們的安全性最終仍然依賴於並且必須經過以太坊區塊鏈的驗證。而且,這些資產如果要移動到Layer 2,就必須託管在Layer 1區塊鏈上。所以這意味著以太坊的重要性和影響力並不會降低。從這個意義上說,重要的是去觀察哪種模式會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是支持網絡擴展的Layer2解決方案模式,還是在架構上與以太坊不同的側鏈模式。

Celer:對於真正的Layer 2解決方案,流動性其實永遠不會離開以太坊Layer 1。舉個例子,對於像Celer 的layer2.finance、Optimism 和Arbitrum 這樣的Optimistic Rollup 解決方案,當用戶從Layer 1遷移到Layer 2時,他們只是將Layer 1流動性存入一個Rollup 橋接合約中,然後Layer 2鏈就會將Layer 2上的資金餘額記入貸方用戶。接下來,用戶就可以在Layer 2上直接使用他們的餘額資金了。

未來以太Layer 1上的大部分流動性(> 60%)很可能會被鎖定在此類rollup/Layer 2鏈合約中,未來大部分計算和應用也將會發生在Layer 2。以太坊Layer 1上仍然會留有浮動流動性,因為某些流動性仍然更喜歡Layer 1提供的安全級別,他們也許並不在乎應用程序的延遲和費用這些問題。

PANews:在以太坊2.0實現之後,以太坊一層的性能會大大提高,到時候Layer2擴展方案的應用是不是會受到影響?你們對以太坊2.0和近期要實現的EIP-1559怎麼看?

Tokamak:如果以太坊2.0 的TPS(每秒交易處理量)提高100 倍,那麼Rollup的TPS也會相應提高100倍。由於Layer 1和Layer 2都是同一應用程序的一部分,因此Layer 1的性能提升也會導致Layer 2發生相同的提升。從擴展的角度來看,以太坊2.0 和Layer 2之間並不是競爭關係,而是相互支持。

CUDOS:以太坊2.0將提供更低的成本和更好的擴展性,但是依然還有很多限制。它顯然不是所有問題的答案。 Layer2網絡將會繼續演變,比以太坊的更新速度更快。因為他們體量更小,更靈活,並且在創建的時候有更多擴展性設計。他們也會創造自己的生態系統、社區和集成。

EIP-1559將會幫助降低成本和優化交易在網絡上的分發。這也意味著銷毀代幣而不是支付給礦工。這不對開發者社區的幫助不太會太大,而是會有利於以太坊持幣者社區。我的意思是礦工將獲得更少的以太坊支付,但以太坊價格將會上漲,因此礦工最後獲得的差不多,因為以太坊更值錢了,而開發者情況將會變糟糕,因為燃料費會增加,以太坊使用成本增加。這對於Layer2有利。

Polygon:兩年前,以太坊網絡上每天進行著數千筆交易。目前,以太坊日均交易量約為150萬筆,而Polygon的日均交易量約為700萬筆。隨著圍繞著即將到來的升級需求和可擴展性的增加,交易數量將激增。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的是,如果加密市場擴大,每天的交易需求也將增多。即使是有ETH 2.0,這也遠遠不夠。可以肯定的是,ETH 2.0的可擴展性將是現在的64倍,也就是說它肯定會提供更多的容量,但到那時需求也會越來越多,ETH 2.0這一解決方案還不足以滿足。我們相信在ETH 2.0之後依舊需要Layer 2解決方案。

PANews:最後的時間再留給你們,請各自再簡單介紹一下近期項目的進展和未來的規劃吧。

Celer:我們最近推出了cBridge 主網(cbridge.celer.network),支持跨以太坊、幣安智能鏈、Polygon 和Arbitrum 的即時流動性橋接。我們也會繼續增加對代幣和其他區塊鏈的支持。任何有興趣成為節點運營商的人都可以通過運行節點(https://github.com/celer-network/cbridge-node)加入網絡。在下一次迭代中,我們還加添加更多靈活定價功能,並繼續推動不僅是流動性橋接,還有鏈之間的狀態和函數調用橋接。

對於layer2.finance,我們正在準備一次重大升級,從v0.1 到V1.0,為用戶提有更多的策略選擇。更重要的是,我們計劃在V1.0 版本中與DeFi 啟動合作夥伴一推出流動性挖掘活動。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相關信息,請關注我們的推特https://twitter.com/CelerNetwork 或加入我們的電報群https://t.me/celernetwork。

Tokamak:如上所述,Tokamak網絡正在致力於構建一個按需部署的Layer 2平台,其中包括Plasma、Optimistic Rollup、zk-rollup、Validium 和其他各種Layer 2解決方案。正如我們在路線圖中闡述的那樣,Tokamak Network正在研究新推出的Optimistic Rollup解決方案,Optimism解決方案其實已經受到了很多關注。

我們很快還會發布一個測試網,其中我們的網絡代幣——而非ETH——可以被用於支付網絡費用。此外,托Tokamak Network背後的公司Onther 將在韓國銀行(Bank of Korea)央行數字貨幣試點測試中與Kakao 的GroundX 合作。實際上,這些都充分說明我們對技術的理解已經開始得到更多人的進一步認可。

此外,我們的Layer 2 Launchpad“TONStarter”最近推出了質押產品,社區規模也一直在發展壯大以支持這款產品的成功推出,所有這些努力都有助於Tokamak Network提升全球影響力,也感謝大家對Tokamak Network感興趣並提出這麼多好問題。

Polygon:如前所述,Polygon擁有超450多個Dapp,約3.5億筆交易和約1350萬多個獨立用戶,且Polygon每日交易量是以太坊的8倍。最近,我們推出了Polygon Studio分支,專注於幫助推進區塊鏈遊戲和NFT代幣。其中,旗下的“Polygon Gaming Studio”項目旨在幫助開發者創建和運營區塊鏈遊戲,而“Polygon NFT Studio”則幫助開發自定義NFT模型和市場。

此外,在擴展方面,我們正在做Optimistic Rollups、zk-rollups、數據可用層、類似Polkadot 的Substrates、側鏈,任何團隊可以在其中創建連接回以太坊的平行鏈。

CUDOS:我們從2017年開始開發,迄今已經有35萬用戶註冊我們的軟件,有5萬個傑斯安可以為網絡提供算力。我們也與AMD、Ultra等結成了合作夥伴,這將幫助我們在明年擴展到上百萬硬件設備上。我們的代幣今年年初上線,目前我們已經擁有私有測試網。我們將會發布我們的公共測試網,擁有35個驗證者。鏈上質押也將在下週上線。

這兩個階段目前都在有序進行,有望本季度推出,其中質押將在下週的8月2日上線。測試網的第一階段,我們把它稱為“Cognitum”(為人所知),這一版本目前已經上線,並且我們已經邀請了最初的1萬7千名開發者加入我們的測試組,一起開發和給予反饋。我們已經開始收到這一小組中一些開發者的反饋意見,我們的團隊正在密切和他們合作,確保在公共測試網“Somniorum”上線前,解決盡可能多的問題。我對迄今為止的進展非常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