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Web3 知名風投Paradigm 的《Intent-Based Architectures and Their Risks》文章中, “以意圖為中心的(Intent-centric)的協議及基礎設施” 位居十個加密領域的首位趨勢,結合在巴黎ETHCC大會上Bob the Solver計畫和Anomo、DappOs 數年的沉澱與探索。引發了業界對於 Intent-centric 架構以及該賽道的重點關注,其核心目標立足於大幅提升用戶體驗,完全隱去繁雜的交易細節,所以被視為促成 Web3 普及的新引擎。

筆者亦這次Token2049的黑客鬆比賽中,與AstroX錢包技術團隊(ToB端服務側重高ROI增長的產品),一起實現了基於intent理念的DeFi賽道第二名項目:Ethtent。本文將從自身實現Solver的歷程以及兩大落地中的應用ERC4337和UniSwapX出發聊聊 Intent-centric 。

探究"intent"是什麼?可以如此美好嗎?有怎樣的應用?落地的挑戰是什麼?

1、回顧Intent-centric 是什麼?

正如帳號抽象的概念甚至遠於以太坊本身的開發,其實最早具體的 「意圖」的理念可追溯至 18 年 DEX Wyvern Protocol 在介紹其設計理念中。其理念的核心點在於,與傳統交易的重點不同,對一般使用者而言,一直追求的其實是結果的一致性與準確性,並不是執行過程的嚴絲合縫。

假定一個場景,我要完成某Token的swap。

  • 在傳統交易:得先進行3筆交易,轉入eth作為gas,給與approve授權交易,再提交swap交易
  • 在意圖交易:只要使用者簽名,我願意用X個Token盡量快且多的換到YToken,可以給1%的手續費

我們可以將以「意圖」為中心的協議理解為是一組經過簽名的合約,允許用戶將交易的過程外包給第三方,而不會放棄對交易的完全控制。

使用者只需明確想要幹嘛的意圖,一個簽名就能完成所有操作。

即交易 = 你具體要如何做;意圖 = 你制定你想要什麼,但不必關心如何實現它。

類比於傳統互聯網的發展歷程,本身也是有同樣的經歷,從服務商有什麼賣什麼轉換到用戶需要什麼來撮合什麼,再到智能化的服務平台,回顧20多年互聯網興衰演變其核心的脈絡是

早期的垂直服務(各類門戶入口,用戶自己來查號碼找工人買服務)

中期的服務聚合平台(58同城等,透過聚合流量撮合服務商與使用者需求)

後期的智慧化平台(結合演算法配對推薦,提升意圖準度,如滴滴跨城順風車,客製化服務)

可以說 Intent-centric 的確實理念很美好,而web2的發展歷程也驗證了這是擴大用戶量的關鍵路徑,那麼真的可以如此美好嗎?讓我們先從市場應用情況出發。

2、Intent-centric 的典型應用

儘管以意圖為中心的概念剛剛被提出,但涉及的項目數量已不再少數,或者說很多落地中的項目本身的立意也是以用戶意圖為中心。在Bastian Wetzel 的這篇文章中 ,亦歸類了各種主流項目。

下圖中可以看出,許多協議其實並非屬於通用意圖解決方案,而是特定意圖解決方案,例如uniswap、Seaport,這點對比web2做得好垂類解決方案也是意圖為中心的必經發展之路。

而ERC-4337則是協助意圖的一個基礎設施,由於bundler的存在降低了對使用者原有gas的必要性。

從UniSwapX和AA出發,解讀意圖為中心的落地挑戰

但是我們的核心目標也還是探究這些項目的商業模式,是否足夠支撐起intent的落地。筆者看來目前跑在落地最前沿的即是UniswapX圍繞交易的意圖實現,以及ERC4337將會作為意圖的必要基礎設施。 2.1 從UniSwapX的經濟設計看intent-centric

筆者在UniSwapX官宣後即作為Filler和參與作為報價員參與RFQ系統,之所以說他是最前沿可落地的Intent之一,關鍵在於他是最成熟的最直接解決了意圖的對手方經濟誘因問題的系統。

2.1.1.為什麼要有UniSwapX ?

總結uniswapV1-3的發展,可以說在過往Amm協定都面臨了使用者成本、成交價格、交易連結、路由服務、LP 激勵等等具體的問題。如今 Swap 的市場情況可以說 MEV 完全包圍了鏈上的記憶體池,每一筆大規模的 Swap 都幾乎面臨被夾。用戶總是以最差的價格成交,其中的利潤被MEV分走。

而UniswapX 的推出便是透過徹底改變了 AMM 成交機制的方法來從另一個維度嘗試降維打擊解決上述問題。

拓展閱讀 :UniswapX研報(上):總結V1-3發展鏈路,解讀下一代 DEX的原理創新與挑戰

2.1.2、UniSwapX是什麼?

從定義來說:UniswapX 是一種新的無需許可、開源 (GPL)、基於拍賣的路由協議,用於跨 AMM 和其他流動性來源進行交易。

其實對於 Web3 的交易市場運作模型,大體上是三類,除了AMM模式外還有

鏈上撮合鏈上成交的訂單簿模式。拓展閱讀:《【合約解讀】CryptoPunk 世界上最早的去中心化 NFT 交易市場》

鏈下撮合鏈上成交的訂單簿模式。拓展閱讀:《X2Y2 NFT Market 系統運轉架構》

UniswapX 便是從 改變了UniswapV1-3的 AMM 模式 轉變為了鏈下撮合鏈上成交的訂單簿模式。

2.1.3、UniSwapX 如何運作?

從使用者端視角來看,假如場景是使用者希望以 1900 左右的價格(允許 2% 的滑點)進行 ETH<=> 和 USDT 的交易,只需要:

選擇訂單,價格衰退曲線限制訂單時限(如 1 天內從 1950U 兌換 1ETH ,最低為 1850U )

簽署訂單,並發佈到訂單簿的服務群中。

等待交易,需由 Filler 發現並完成成交

對使用者而言,要做的僅此而已。

從Fillers 端視角看,他是主動完成使用者交易訂單的人。是有著充裕資金,熟練資訊跨鏈服務,並且建構有全鏈全 DexPool 狀態監控的 服務商,他要

掃描鏈上各協議的 Pool,建構即時訂單計算所需的基礎資料

掃描 Mempool,預估後續的價格變動趨勢

掃描 RFQ Fillers 專用網絡,透過提供報價獲取到優先成交權。

掃描 Fillers 公開網路的訂單訊息,分析最優成交連結

滿足營收條件,則參與競價(這裡的每一分鐘都需要爭取,荷拍的模式下越晚上鏈則結束價格越低)

分析其他 Fillers 的競價底線,尋找在下一次有收益的訂單中優先他們競價(即使因此我的單筆收益會減少但會獲得更多單量)

那為什麼他有這樣成交的動機呢?這就回到了uniswapX的經濟模型。

2.1.4、如何評價UniswapX的意圖設計

解決意圖本身的發布意願是關鍵的落地問題。

曾經DEX 面對CEX 的許多局限性,例如交易成本,MEV,滑點磨損,無常損失等等,未來都將透過更專業的Filler 群體來與MEV 群體進行對抗,在技術競爭中逐步啃下一塊肉,並最後回歸到用戶手裡,形成發展的正循環(更多用戶使用UniswapX,更多的Filler 有手續費分紅)。

並且,鏈上交易拆單路由的複雜性也將分散到後端系統中,使用者只需要作為甲方提出訂單,而不需要去思考這樣麻煩路由的問題。

所以這是一個良性的經濟循環,雙方都有收益,經濟模型是良性就總會落地到實處。

從UniSwapX和AA出發,解讀意圖為中心的落地挑戰

拓展閱讀:https://research.web3caff.com/zh/archives/10004?ref=shisi

2.2 從ERC4337看intent-centric

在上文的應用圖中,最下方即是圍繞帳號抽象AA的板塊,對於uniswapX這樣的系統而言,由於交易本身是Fillers提交,所以對於用戶而言,本身就是可以完成無需gas的跨鏈交易。

但是要在整個交易週期裡,用戶還是需要先提交一筆approve交易去許可uniswapX的鏈上合約可以代扣用戶金額,如果真想純意圖的交易模式(完全無需用戶發起交易),就還是需要ERC4337作為帳號主體以及paymaster的整合設計。

關於ERC4337是什麼、實現原則、發展歷程等,十四君在過往有過直播和總結,拓展閱讀:用一個小時講清楚帳號抽象這件事

簡單來說,ERC4337是套基礎設施

鏈上透過entryPoint合約來驗證使用者的簽章以鑑權,最終驅動使用者的CA帳號作為身分主體

鏈下透過使用者簽署UserOperation作為指令,傳遞在Bundlers網絡,由Bundler批量打包上鍊執行。

這套機制的最佳化核心是可透過CA的高度客製化能力提升局部功能,例如社交恢復錢包、或專案方幫用戶墊付 Gas 費、支援USDT等作為Gas支付方式等功能

但今兒我們則是從商業模式角度,來分析4337對intent的價值。

回溯到我們看UniswapX 之所以認為他的商業模式好,是因為Token成交的雙方(用戶與fillder)都會因此收益,只有mev是損失的一方。但回過頭來看,透過手續費確保成交對手方的利潤和意願,其實只是商業模式的一種,而未來大部分的「意圖」 應用走的模式會是直接To B 做收入或主產品To C拿書續費,但主產品的服務不只有滿足「意圖」 的服務。

就像是作為支付系統,微信支付或支付寶等,不會在C2C的流水中收費,但是一般會在商家支付提走資金時候收取0.6%的手續費(亦需要給給底層交易系統付費)。

在過去十年的行動互聯大戰中,基本上也都是做高用戶量為目標,收益的閉環可以放在用戶基數之後。

所以未來會有更多的Dapp出現,並且為了用戶能夠體驗和使用其Dapp,會樂於為用戶提供免Gas的伺服器,就類似Lens 社交協議,在polygon上會為了培養用戶的使用和內容生態,先行為用戶每週數十萬刀的墊付手續費,而這,在曾經打車大戰每天消耗上千萬的補貼成本對比之下,還只是毛毛雨而已。

那麼最符合標準,最通用的代付機制,最值得信任的平台信用體系,就必然會是在ERC4337上的paymaster系統(源自於元交易但超於元交易)。

他是一種特殊的智能合約帳戶,可以為其他人支付 Gas 費。付款主合約需要對每筆交易進行某種驗證邏輯,並在交易進行時進行檢查。 Paymaster合約可以在「validatePaymasterUserOp」方法中檢查是否有足夠的已批准的ERC-20餘額,然後在「postOp」呼叫中使用「transferFrom」提取它。 (具體執行邏輯解讀可參考上文拓展閱讀裡的b站直播錄影畫面)

總之,這是一套比起元交易更為通用的免Gas方案,即不存在非標的混亂,也沒有向前兼容性問題(元交易需要合約的改動支援)

3、Intent落地的挑戰有什麼?

綜上所述,意圖確實很美好,意圖也必然是持續發展和優化的方向,拋開商業模式的挑戰之外,還有那些技術細節是其落地的核心難題呢?

3.1、與AI結合的矛盾點

雖然不少intent的分析觀點會認為AI提供的交易意圖解析能力是體驗的優化點,但筆者曾經從事過安全策略行業,期間一大感悟就是,可解釋性和可還原性是AI在策略情境應用的最重要環節,例如封號,如果無法提供準確的策略命中原因,則一旦用戶發起投訴就很難自圓其說。同樣的,對於任何金融系統而言,追求穩定一致性是第一要務,任何機構都無法保證 AI 在掌握資產權限後不會作惡。

所以AI在長時間內都只能作為意圖解析的輔助性工具,且鏈上資料解析需要對區塊鏈運作原理層面的深刻理解,否則極易出現誤報。

可拓展閱讀:深入EVM-合約分類這件小事背後的風險

3.2、intentPool 的抗Dos風險與Solver配對問題

對於IntentPool類似ERC4337的記憶體池,也會是一大卡點。首先intentPool無法重複使用目前以太坊客戶端(Geth,Eirgon)等的MemPool記憶體池機制,必須單獨自建出intentPool。

即使有ERC4337的BundlerPool作為參考,但MemPool設計都有各自優缺點

去中心化的記憶體池模式:存在傳播機理問題,因為對於許多應用程式來說,執行意圖是一項有利可圖的活動。因此,操作意圖池的節點有動機不傳播,以減少執行意圖時的競爭。

中心化的記憶體池模式:解決了傳播機制問題,但無法避免中心化審計和介入問題。

總之,設計一個既相容激勵又不集中的意圖發現和匹配機制並非易事。

3.3、意圖隱私性風險

簽名具有不可撤銷特性,即使在簽名內容裡加上過期時間,也存在此過期時間之前無法低成本取消簽名的問題(凡是取消都必鬚髮交易上鍊)。

所以目前也湧現出一些試圖解決意願的標準性、隱私性的一般意圖方案如Anomo。

隱私性的保護很難透過EVM系統實現,所以目前更前沿還有圍繞新型隱私保護意圖語言的開發在開發,例如juvix,用於創建注重隱私的去中心化應用程式。它可以編譯為 WASM,或透過VampIR編譯為電路,以便在Anoma或以太坊上使用Taiga進行私有執行。

4、總結

其實看到Intent的概念火熱起來,還是很值得高興的,終於web3開始不在那麼閉目自嗨,開始為真正用戶普及的卡點嘗試破局之道了,只有圍繞用戶最實際的需求出發,而不是陶醉於高大上的敘事嗨點,放下身段貼心服務,才能贏得廣度用戶的逐步青睞。

未來的Intent的模式上要么是類似UniswapX從手續費上創造營收補貼對手方的意願,要么從整體系統用戶分級的角度,少量付費高客單價用戶和大量不付費但是重要生態構成的用戶。

所以,意圖這件事,本身就是在優化產品本身的體驗,而不是為了意圖而意圖。

並且,DeFi 也將是Intent綻放的第一舞台,已經有20 餘個DeFi 協議與DappOS 合作,其次是Brink Trade 開發出了意圖引擎(Intent Engine),可以將Bridge、Swap 和Transfer 等操作都可以透過一次簽署包含在一個意圖內。此外,CowSwap、1inch、Uniswap、LlamaSwap 等老牌協議也不斷擴充自己的功能以滿足用戶的更多意圖。

在本次Token2049的黑客鬆比賽裡,筆者參與的亦是從DeFi賽道,解決了一個跨鏈Swap+策略輔助定投場景的Intent solver(Ethtent系統運作如下圖)。

從UniSwapX和AA出發,解讀意圖為中心的落地挑戰

也不禁感慨,其實在現有EVM的基礎設施上,實現固定需求的垂類的意圖並不難,真正困難的是在未來能出現intent solver 的market或者稱之為協作標準的協作框架,如何讓不同的solver進一步組合、重複使用實現通用標準化的意圖解決方案,還能調配經濟模式解決雙方意願。

標準化這件事,往往需要自上而下的標準定義,目前看DappOs和Anomo都走在這條路的前沿上,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