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Fi:美好而徬徨

文| 王澤龍編輯| Tong 來源| PANews


2018年8月31日,Medium上一篇名為《Announcing De.Fi , A Community for Decentralized Finance Platforms》的博客,宣告了DeFi(去中心化金融/開放金融)這一概念的正式發端。文章的作者是藉貸產品Dharma的聯合創始人Brendan Forste。

Defi 1.jpg

DeFi的推崇者,往往用DeFi對傳統金融服務的問題解決力來論證其意義。如准入門檻較高,據世界銀行的統計,全球20億人沒有銀行賬戶;又或者許多人難以享受跨境的金融服務;又比如,政府、銀行等機構對個人的審查;透明性不足,資金的流動和使用狀況缺乏足夠的信息披露等等。他們認為,相比之下,DeFi能夠抗審查,低門檻甚至無門檻,公開透明,因而很有可能促進甚至替代許多傳統金融服務。

Defi 2.jpg

圖:以太坊上的DeFi生態| 包含了支付、抵押服務、基礎設施、交易所與流動性、資管、KYC與身份認證、衍生品、穩定幣、預測市場、保險、信用借貸這些方向| 來源:The Block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以太坊是DeFi中最重要的應用公鏈,此外比特幣的閃電網絡、Bitshares、Bisq(比特幣上的點對點交易協議)都屬於DeFi的範疇】

這些分析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目前DeFi已經形成了一定的生態,以上的特性或許能夠得到更好的發揮。然而,DeFi仍然有一系列內外部問題亟需解決,否則難以有足夠真實有效的需求來支撐其市場,更枉談依靠DeFi來替代傳統的金融服務。

產品有待升級完善

| 界面複雜,使用門檻高

儘管想要獲取DeFi中的服務,無論是藉貸還是資管服務,都無需像傳統的金融服務一樣,提交複雜的材料以及漫長等待的審批程序。但是這些DeFi產品的交互體驗,確實給很多用戶設置了門檻。

以藉貸服務Compound為例,如果要享受它的服務,用戶需要先掌握Metamask的操作,才能進一步使用Compound,這對很多的普通用戶來說,顯然是一隻“攔路虎”。

Defi 3.png

圖:打開Compound後,首先就會跳出Metamask的界面 | 來源:Compound官網

| 缺乏比較成型的徵信體系,依靠抵押建立

傳統的借貸市場可以依靠對個人的身份信息、動產/不動產、親屬資產情況等信息進行綜合分析後,建立個人信用體系。

DeFi中存在不少借貸產品,一般來說,用戶想要從其中獲取貸款,都需要抵押主流幣(BTC/ETH居多),或者是法幣。

這意味著,借貸方對用戶的資信情況評價,非常依靠資金的抵押(無論是法幣形式還是數字貨幣形式)。這種方式的可靠性令人存疑。比如,用戶有沒有可能將從別處的借款,抵押至這些平台再進行借款,形成“多頭借貸”或“以貸還貸”,這種操作必將積累巨大的金融風險。

| 穩定幣超額抵押,流動性受到影響

DeFi中很重要的一個“成員”是穩定幣。目前穩定幣中,除了同法幣掛鉤的USDT、TUSD等穩定幣,另一個很重要的類型是依靠抵押數字資產的穩定幣。

這一類型的穩定幣存在一個問題——超額抵押。以該類型中市值最大的項目Maker DAO為代表,它的穩定幣是Dai,目前,如果用戶想要獲取價值1萬美元的借貸,需要抵押至少150%該數值的ETH才可以,一但抵押數值低於此,系統就會進行清算。據橙皮書,不同渠道的估算甚至表明,MakerDAO中的平均抵押率甚至已經達到了300%。

Defi 4.jpg

圖:Maker DAO上的CDP抵押率| 來源:橙皮書

儘管這樣可以維持整個MakerDAO系統的穩定,但這種超額抵押也的確對用戶資產的流動性造成了比較大的影響。

此外,DeFi還存在著場景有限、增量市場匱乏、開發工具不友好等問題,這都成了DeFi向前發展的“拖油瓶”。

強監管或是攔路虎

| 穩定幣或面臨SEC監管

作為業內廣泛共識的區塊鏈發展過程中“低垂的果實”,穩定幣長期保持著話題性和熱度,也被認為是加密世界與現實世界的橋樑,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然而,就在3月15日的SXSW(奧斯汀的西南偏南大會)上,SEC負責數字資產方面的高級顧問、有“加密沙皇”之稱的Valerie Szczepanik卻表示,根據現行證券法,穩定幣可能會遇到問題。她認為穩定幣分為三種:一種是與黃金或房地產等實物資產相關聯的;第二種是與儲備中的法定貨幣相關聯;第三種使用市場金融機制來保持價格穩定。隨著時間的推移,最後一種很可能會進入證券監管的範疇。

曾經風頭強勁的穩定幣項目Basis便是監管之下的“犧牲品”,儘管它拿到了來自A16Z等投資機構1.33億美元的巨額融資,也因為沒有得到SEC對其免於受到證券法規制的首肯而在去年年底宣布關閉業務,並將資金退還給投資人。

一但穩定幣被確認納入證券法的監管範疇,其昂貴的合規代價或將極大阻礙其推進。

| 託管服務或需轉型營利方式

儘管業內都不願在檯面上攤牌承認,但事實就是,一部分託管平台無法自證清白是否有將客戶的託管資金挪用它處——如放款收息,以謀求額外利潤。

囿於監管,對於純粹的託管平台來說,這種模式在傳統的金融市場當然是幾乎行不通的,有些服務商會利用監管空白在加密世界中大行其道。

然而此前PANews報導中指出的懷俄明HB74立法,或許會使得這種躺著賺錢的方式不再是法律漏洞。該法律要求包括區塊鏈企業在內的特殊存款機構不得從事借貸業務,必須100%保存客戶的資金安全。

這意味著,DeFi中從事相關服務的產品,如果說此前還有這樣的小九九的話,往後就要重新考量,尋求新的獲利方式了。

| 匿名的身份與潛藏的犯罪

DeFi中還有一個重要的部分是去中心化交易所(協議),比較知名的包括0x、Uniswap、Hydro、Bancor等。雖然它們採用不盡相同的訂單撮合模式,但一個主要的共同點是都沒有嚴格的KYC要求。

這一方面為交易者降低了門檻,增加了交易的選擇;另一方面,也為黑產、洗錢及其他類似的犯罪打開了一扇門。長期來看,監管層將如何處理這一問題,成為DeFi中這一方向產品的達摩克里斯之劍。

DeFi很美好,一眾開發者和富有熱忱的支持者,通過不斷的開發測試與調整,為加密世界開拓了豐富的開放金融應用,為眾多用戶提供了新的選項,事實上實踐著“開放金融”的理念。然而,它的前途充滿著不確定性,美好的憧憬也無法掩蓋DeFi面臨的一系列問題,究竟它將走向何方,普通人又能如何把握住DeFi中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