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特邀嘉宾与精华观点:
加密金融已经走到了2.0的时代,数字货币不仅仅是货币的数字化,它的可塑性、商业模式的可拓展性是完全不一样的。 新型的央行数字货币,它是更广义的加密资产里面越来越重要的一种资产类型,它具有很多新的属性,可编程性、可拓展性,它的应用与传统的法币单纯数字化是截然不同的,它有更广阔的应用,包括它对于终端的用户,终端的受众,它的使用企业也将是完全不同的。 目前,人们对于央行数字货币存在的质疑,会随着基础设施与监管体系的完善逐步消失。 未来,所有金融机构、银行最终必然转型成为科技公司。
央行数字货币目前存在两种形式,不管是国家主导还是基金会模式主导,目的均在于通过区块链技术提升效率,将透明度升高,同时兼具政策监管方面的考量。 各国都在央行数字货币上发力。从美国的角度出发,它未必需要发行一种央行数字货币,它去支持已经完善的稳定币体系就已经足够了,例如USDC。从而让他们多一点时间,可以看看其他国家的应对方法,然后美国肯定会再有一套新的法规出来让其可以适用,从而又重新回到“一哥”的地位。
美国联邦银行和联邦储蓄协会可以使用公共区块链和稳定币进行结算,核心点在于使用公共区块链,用公共区块链完成验证、存储、记录和结算。美国目前为止从来没有在官方公开发行,或者说要说过要做一个美元实体的数字货币。但其实USDT、USDC和DAI已经被默认可以进行银行账户的支付结算交易,可以算是合规的数字稳定币了。 从公链思维的央行数字货币角度,不需要官方以法币作为价值锚定物去发行一个具体的数字货币。只要把目前为止加密市场上的游戏参与者合规纳入到整个监管的可追溯架构之下,就可以利用现行为止一个市场化的思路,让大家以美元为最终价值锚定物的“央行数字货币”,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美元能够流通的地方迅速地普及。 未来央行数字货币要真正达到它的可拓展的预期,首先就一定要跳脱银行的账户思维,包括我们现在所有看到的第三方支付,所有移动支付的核心体系。金融机构科技化趋势不可避免,资产将会流向更有价值的地方,或者回报更高、更安全和更可控的地方。 从银行层面来讲,银行会有变化的地方,因为整个主流的商业银行都是央行数字货币的二层分销网络,利用这样的机会,可以开发更多的协议化金融衍生产品。
央行数字货币具备三种属性: 第一,一定是匿名的或允许匿名的。 第二,资金转移是不需要任何中间商,进行点对点支付。 第三,可以流通,不需要任何人管控。 未来5-10年,央行数字货币仍需要各个央行去研究、适应、推动,在这个过程中完全有可能稳定币开始锚定法定货币,然后大规模开始流通。央行数字货币发展将从电子支付开始,最终,个人所有的钱将是100%安全性,100%隐私性,100%流通性,没有任何中间人,并且在法律允许的前提下全球自由流通自由兑换。
以下为对话实录,略经链得得编辑:
话题一:数字货币与央行数字货币的概念与区别
话题二:央行数字货币的信任制度
话题三:央行数字货币及新型金融体系对银行的冲击
话题四:展望2021
文章来源:链得得
文章原标题:《新解央行数字货币:市场化博弈格局与链上思路最优解 | “不得了”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