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投資人都需要好點子,但總是不斷的反复尋找它本身已經說明還不明白什麼才是好點子——如果這個決策的有效期達不到起碼3年以上,不能在相當長的一段週期內帶來穩定可信和具吸引力的投資邏輯,不能讓投資人遠離躁動不安的享受投資的寧靜和快樂,那還叫什麼好點子呢?

對於普通個人投資者來說,相比較機構最大的優勢就在於專注和時間。可這兩點恰好也是最不被散戶重視的。幾乎什麼東西都搞,天天急不可耐,這兩點就足夠讓一個本來的聰明人輸掉底褲。公眾號關注:博森科技小蝶。

初學者總對“操作體系”這詞兒感覺很神秘,更想得到些“幾個持股、分幾次買入、間隔幾個百分點”之類的秘籍。其實在我看來這些都是細枝末節和可以靈活處理的。我本人既曾全倉過1支股票,也曾分散持有5、6個;既有花了1年半時間慢慢建倉的,也有發現第二天就一次性買足倉的。這事兒不能盯表面。

從幾年的周期來看,真正具有重大操作意義的時刻並不多。關鍵是這種時刻出現時你要富有行動力,其它的垃圾時間儘管隨它去好了。尋機操作的原因是因為不滿意,如果局面很滿意,不操作其實就是最好的策略。但如果局面不滿意,重點也應該是尋機,而非操作。瞄準不行,扣扳機再勤奮也是枉然的。

投資的世界裡單談任何一個獨立的“點”都沒啥意義,否則投資就不會那麼難了。護城河不等於業績增長,業績增長也不等於投資價值,投資價值不等於業績前景要好,長期投資價值更不等於短期必漲,短期漲了還不等於驗證了正確的投資邏輯...把這些糊塗賬都弄明白了,投資才算是入了點門。

“買好的和買的好”哪個更重要?當然都重要,但如果不明白什麼是“好的”,那麼既不可能買好的更難買的好。那種“總是貴”們不就是如此嗎?其實回顧一下就很清楚,哪怕是超級牛股也大多出現過很便宜的時候,甚至是以年計的股價低迷。那時候“總是貴”們在哪裡呢?價格當然重要,但不能本末倒置。

當然我無意貶低以低價作為優先的投資方法,市場中可以賺錢的方法很多。但我個人選擇與優秀的公司一起成長,因為我選擇在陽光下生活。那些終日與垃圾公司鬥智斗勇的活兒太累人煩心了,既然是個自由選擇的市場,為何不選擇愉悅呢?如果投資意味著天天掙扎在狡詐欺騙和懷疑中,我寧願不做了。

投資人都喜歡說找自己真正能理解的公司,也就是要搞清自己的能力圈。但其實很多人並沒有清晰的定義出怎樣才算是“能力”?很多情況下,人們是看到公司確實業績增長特別是股價大幅增長了,所以感覺看對了。在沒有條理清晰的理解到底什麼是能力圈之前,匆忙確認所謂的能力也許比沒有能力更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