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圖來源 | ssyer
來源 | 光明日報
作者|王志誠
隨著比特幣出現,各國央行開始關注數字貨幣,全球主要國家和一些國際金融組織逐步進行研究測試。中國央行數字貨幣試點項目的推進,使數字貨幣成為近期關注焦點。當然,哪類數字貨幣才是未來最終形態尚在演化過程中。能夠解決和適應不斷變化的信息技術、現代科技及經濟合作,能滿足互聯化地球村主要金融需求的一類數字貨幣才會笑到最後。
貨幣本質是一般等價物,作為等價物就要能與其他物品對應、容易實現對應,而一般的意義就是具有普遍性,能得到大家認可,這是最基本的前提,同時其也隨著社會結構、經濟發展水平和技術條件而不斷演化。貨幣得到認可有兩種途徑:一是自發、自願的認可,二是承認、接受的認可,貝殼、黃金等是前者,法幣、美元體係是後者。等價是艱難的,據統計人類歷史上出現過幾千種法幣,平均存活只有27年;最長存活300年的英鎊的價值目前只剩開始時價值的0.3%,美元的價值也只有最初的0.2%。
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科技發展,貨幣形態逐步走向電子化,但從電子化形態到數字化貨幣之間,差異和更迭的必要性方面還需明確。從紙幣到電子化貨幣只是改變了載體形態,目前還沒有實現類似等價物的貴金屬到信用貨幣的模式改變。而電子化貨幣到數字貨幣是需要模式改變的,有模式改變才能真正擔當數字貨幣的職責。數字貨幣的重要載體是互聯網,在互相交織的互聯中對人類社會組織方式、經濟發展方式、人們生活方式實現改變的基礎上,建立一個與之相配的新型貨幣運行方式。數字貨幣主要需求應該是互聯網體系下的數字資產確權、鑑權,打破互聯網巨頭的數據壟斷,同時能保護個人隱私和個人金融信息,保證數據資產的安全性。
從目前已知信息來看,中國央行數字貨幣DECP採用的是雙層構架,頂層是中心化並具有穿透性,下層能實現匿名。從現實環境條件和切換風險盡可能小的角度看,也確實是比較可行的一種選擇。 DECP基本上沒有改變紙幣目前的發行結構和模式,但實現了降低印製成本和配送成本,是一個比較完整的貨幣介質替換。隨著其體系逐步完善和建立,將會對國內貨幣基本職能發揮重要作用,但目前的模式對人民幣走出去、國際化所產生的可能優勢不大。目前其構架沒有完全解決互聯網體系下的隱私保護問題,對貨幣政策調控和反洗錢有信息優勢,但大幅降低了匿名性,與數字資產的關聯度不夠緊密,可能對數字資產的製度建設助力不足。這就意味著,儘管金融市場希望增加信息的透明度,但水至清則無魚,要求所有交易都完全透明也許是不現實的,反而可能會影響民眾的接受度。
數字貨幣處於測試早期,目前主要側重在支付場景方面。從支付功能來看,中國已經有微信和支付寶,央行數字貨幣僅從流通中介和支付角度帶來的功能性改善並不大,但對安全性和反洗錢的作用將會比較突出。 DECP目前在全國東南西北選擇了有各自特色的試點城市,開始對各種應用場景進行測試,特別是最近推出的深圳紅包測試,是一個選擇比較巧妙的並只對收付這樣純粹功能的測試。目前切入點主要是替代M0(流通現金),當驗證成功並全面推廣完成後,其對M1(現金+存款)甚至是對M2(M1+金融產品)實現替代也很容易,如何與現存支付融合併實現平穩替代,可能是接下來需要探討的問題。因為DECP目前設計是提供流通支付免費,這將會對目前支付機構形成比較大的衝擊。 DECP數字貨幣將來最重要的發展方向應該是結合數據資產相關方面進行改進,發揮更大作用。 DECP設置離線功能,目前被認為是一個重要特色,但從貨幣介質替換角度看,通常並不會實現完全替代,貨幣模式的替代則相對比較徹底。事實上,目前數字貨幣需要給現有的紙幣留有餘地,在優勢領域發揮特長特色,同時為一些傳統活動保留生存空間。
從目前技術和經濟環境條件來看,數字貨幣還處於發展早期,沒到實現更迭的時候。儘管已經公開啟動項目、進行測試,甚至準備落地的主權數字貨幣已有36個,但眾多主要國家都還在研究和探討測試中。對一個還沒有完全明確的領域保持關注、積極跟進是值得鼓勵的,但要認識到,貨幣基礎本質還是信用和共識,技術只是手段。沒有堅實基礎來建立共識,僅靠技術優勢是形成不了貨幣的,這都是需要我們進一步考量探討的。
(作者王志誠系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金融學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