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 Tong Carol 來源| PANews

從技術比拼到生態落地,從“萬鏈齊發”到DApp數量競賽。經歷了技術性“吹牛”的公鏈在2019年都將主題切換到生態落地。

“如果將區塊鏈的競爭按階段來看,每個階段的評價指標是不同的,而且指標是人為設置的,EOS引發的TPS,波場帶動的DApp活躍度。” 本體(Ontology 簡稱ONT)創始人李俊接受PANews專訪時表示,他認為,下一個階段的評價指標將變為——誰在實體行業率先落地。為此準備,本體今年新換了標語“Ready for all Businesses”。

與社區型公鏈的DApp不同,本體的生態建設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B端機構,一部分是社區,且為這些合作開發者提供盡可能完善的技術支持和資金支持。不同於靠“博彩”提高日活的部分公鏈,本體並不鼓勵博彩項目,這類項目甚至無法參與本體的“文藝復興”dApp激勵計劃。

針對波場發行的穩定幣TRC20USDT,李俊還向PANews透露,本體也正在與合規的機構商談在本體公鏈上發行美元穩定幣,但是這個合作機構一定不是USDT,USDT這在美國並不合規,本體的合規、受監管的合作夥伴將於近期向大家公佈。

本體是如何建設公鏈生態?有怎樣的扶持機制和治理機制優勢?如何選擇B端大型機構合作? “燒錢補貼”是建設生態的有效手段嗎?公鏈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李俊向PANews詳解本體生態建設的“幾板斧”。

000.png

(對話實錄兩萬字,以下為部分重點節選,在不改變本意前提下略有修改)


談生態:大企業合作,全方位扶持

PANews:本體的生態發展整體是怎樣的規劃?

李俊: 生態發展其實是兩條線,Ontology的核心主線是to B,當然包括金融機構企業這一部分。但這個部分不會是一個大數量的,因為這種合作通常是長達數月甚至一年的長周期合作。目前我們有一些比較明顯的進展,正在跟一些大型企業做合作探討。

另外一條主線就是公鏈的社區部分,我們推出了一個體系化的、公開的激勵計劃,包括節點和DApp。所以目前DApp的上線是由激勵來擴展的,但我們對ONT上每個DApp的質量還是有把控的。節點的激勵計劃效果也不錯,比如說幾天前,EOS和TRON最大的社區成為了本體的節點。所以我們現在節點的生態是比較完整的,既有大型企業的節點,又有大型社區的節點。

PANews:Ontology最近跟韓國的一些大型企業,比如MovieBloc達成合作,那在國內跟哪些大企業有合作嗎?

李俊:國內原來跟復星有合作,另外還正在跟一些大型企業溝通合作,包括製造業,但是他們要形成DApp的話需要一個過程,因為他們現在的模式業務流程比較複雜,體係也比較大。

PANews: MovieBloc也是有非常多用戶的這麼一個傳統的企業,本體是怎樣說服或怎樣推進合作的?

李俊:他們(MovieBloc)也想做去中心化服務,但是因為他們沒有區塊鏈的技術團隊,而且像他這種規模的去中心化是需要一個全球知名的公鏈來做支持的,可能光有全球知名的公鏈還不夠。比如說以太坊,他們也評估過在以太坊上開發等於什麼事情都要你自己做,而且最關鍵是底層的服務很難有絕對性的保證,比如說他在以太坊上做了很多定制化內容和DApp,哪天以太坊要升級,或者以太坊的底層技術有什麼問題,他自己幾乎是無法控制的,也沒有人來幫他控制。這些企業要做這種產品化的、服務化的(去中心)改造,他就不能只依賴於沒有服務保障的公鏈。本體有一部分核心團隊會持續提供技術支持,能為那些做定制化開發的項目方提供開發服務和長期運營的支持,保證其產品的穩定性。

第二,本體本身也是一個全球排名前20的國際化的公鏈,項目方自身因為廣泛性和公信力的缺乏,自己建一條短期內全球認可的公鏈其實是很難的。所以企業覺得這種合作是很有價值的,他們可以聚焦在業務拓展和用戶運維,我們可以提供底層技術,一來可以避免風險,而來可以確保項目成功。

PANews:在技術方面的話,因為之前的時候,早期的公鏈有開發者抱怨工具不全,本體在工具方面也都會為項目量身定做嗎?

李俊:對,都會做定做。比如說像本體自身的,比如說SDK、API、IDE以及各種語言的接口等開發的集成環境,現在已經很完善了,但我們還在持續增加(工具)。對於那些行業性的應用,我們會為他做定制化(工具),比如說內容行業,分佈式社群,他可能需要特殊的工具,特殊的DApp配合的接口,這些我們都會為他們做定制化開發。所以他們就不用在協議和工具層就不用擔心了。這樣,那些沒有任何技術背景的項目團隊也開始做自己的分佈式應用。

PANews:這些合作好像除了技術上面的支持,資金方面也有一些扶持?

李俊:對,我們有個Capital——OGC(Ontology Global Capital)一般分兩部分,一部分是財務投資,一部分是生態投資,兩個Found會做不同的投資。對於特別優秀的孵化項目,我們會在財務、市場、技術以及未來它的持續發展上做綜合性的孵化,使他可以在項目區塊鏈化這個流程中走的更快。這樣也體現了本體的綜合價值。

PANews:我們生態基金現在投了多少項目?

李俊:幾十個吧,肯定超過30個,我們都有專業的GP團隊在做。

PANEWS:除了這一部分我們主動扶持的大團隊,還有一些小的團隊,可能就幾個人或者甚至一個人的開發者想來我們這裡做DApp的話,我們會提供怎麼樣的支持呢?

李俊:可能是幾項服務,第一項可能簡單直白一點,就是錢的激勵。現在DApp運行的底層手續費中60%是直接返還給開發者的,比如說很多用戶花費的gas費,我們是直接返還給開發者的。

第二項是我們每週都有2萬美金的激勵,如果你排名進入前五,就可以按照你的活躍比例來分這2萬美金。下一個階段,因為本體馬上要突破20到50個DApp了,那麼每週的獎金會提升到5萬美金。比如說云鬥龍,可能他現在每週都可以分到好幾萬,甚至10萬以上,這對他們來說已經可以覆蓋運營成本甚至賺錢了。

另外我們還有一些借款計劃,就是開發者有好的idea,經過評審,我們會藉給他開發資金,DApp上線運行產生盈利之後再來還款。

技術上就很簡單,比如根據它的應用類型,開發者需要本體為他提供額外的接口,如果評估下來,這些接口或者協議是有通用化潛能的,我們都會免費做各種技術支持。所以說,本體基本上應該是目前服務體系最完善的公鏈。

談DApp:只有跟真正商業結合才能保證高日活

PANews:我們在官網上看到實時更新的DApp的數據,發現這些DApp的日活差別很大,比如說排名第一的應用每天可能有5000多,但是後面的就是零了。

李俊:因為現在遊戲的生命週期都非常短,即使是好的遊戲,生命週期相對長一點也就幾個月,這也是我們現在可以看到的最大的問題。每個平台可能就是TOP5或者TOP10,可能會比較火一點,其他的可能就不行。但是在所有在做DApp生態的平台裡面,本體是真正每一筆交易都要收gas費的,所以這些數據是沒法用機器人來刷量,是完全真實的量。

未來只有一些跟實際商業,甚至跟實際生活相關的應用,才有可能長效的保持高日活。而且即便到那個狀況,在一個公鏈當中也不可能出現幾百個高日活(的DApp),(未來)還是頭部效應十分明顯。

PANews:據您的預測未來排名靠前的DApp會不會還是遊戲?本體好像沒有博彩類的項目。

李俊:我們博彩比較少,因為我們官方也不支持,本體的激勵計劃也不會對博彩類開放。我們更想做商業的應用。對未來來講,我覺得中短期可能還是遊戲為主。但是如果在B端真正的有一些突破,那些可能會是一些高頻應用。

有幾個方向(值得關注),比如說資產數字化,如果有些高流動性的資產細分之後真的數字化了,它每天的交易量或者交易筆數可能就遠遠不止現在幾千、幾萬。而且它是一個常態交易,那就很容易形成頭部的DApp。比如說我們現在做的複星的積分項目,接下來下半年可能有些用戶會開始交易,即使幾千萬的用戶量日後交易的只有10%和1%,它的數據表現也會遠超一些遊戲了。這種類型的商業應用日後會成為比較穩定的DApp。所以到明年再去看DApp榜,這種應用可能會排在前,而且它的穩定性很強。

PANews::您剛才也提到,本體會對DApp的生態做很多扶持,包括財務上的,現在其實其他很多公鏈也燒了不少錢,您怎麼看這種燒錢的做法?

李俊:我覺得燒錢不是一個長久之計。其實本體本身就有一個(資金)池,比如說給技術社區的,給生態拓展的,這個事本來就是公開的,這部分(資金)本來就用在這裡面。

而且本體的Token設計在現在的公鏈當中是最合理的一個。這種雙Token和循環回報機制,是同時照顧到開發者、投資者和合作夥伴的機制。舉個例子說,以太坊ETH是一個純燃料機制,以太坊高峰的時候會有幾百萬美金的ETH被用掉,但其實這些都回饋給礦工了。其他的以太坊持有人和投資人獲得不到實際的價值,只能靠ICO很火,(把幣價)炒上去才能(實際獲利)。

本體的機制是ONT是治理的(代幣),但是ONG會被循環使用。我即便現在用ONT激勵一個DApp進來,DApp帶來的每一筆交易量都收錢(gas費),收完的錢都會回饋給所有ONT的持有人。所以激勵體系當中,其實除了本體激勵給開發者的部分,DApp使用過程中用戶產生的手續費又會回饋給我們的體系。

所以這套模式是一個可持續化的模式。而且ONT是不增發的,不通脹的。另外還可以通過雙Token的機制保持保持gas費用穩定。但是ONT的持有人可以通過生態擴大,回饋增多來獲利。這兩套機制設計其實是解決了現在很多的問題,因為每個DApp最後產生的回饋價值大於它的激勵價值,即便基金會的初始資金燒完了(激勵)也會不斷的循環下去。所以對公鏈來講,最重要的就是機制設計。靠燒錢只能是短期的。

談技術:分片和跨鏈技術走在前列

PANews:我們現在TPS(Transaction Per Second)實際上跑出來大概是有多少?

李俊:本體主鏈上的TPS,就是layer1層的,在實驗環境裡面,中國信通院第三方測出來的結果是,實驗環境里達到11800 TPS,目前這個數字在公鏈當中是最高的。在實際環境當中,因為我們做了限流,可能是5000到7000 TPS左右,已經能夠滿足絕大部分目前的非高頻商業場景,真正高頻的其實除了交易所集中撮合這些部分,或者你真的做到天貓雙11這種規模了其實也不可能直接在layer1上做了,可能需要一些其他的擴展方案。

本體的分片,6月底會上測試網。而且這個分片真正是達到世界水準的,所謂世界水準就是交易分片、狀態分片、智能合約分片會完全完整的開發完成。目前在設計方面,只有以太坊的Casper跟我們是把這些包含全面的。在開發實現上面,我們是第一家完成的。如果把大家的論文方案拿出來看,我可以講現在本體就是最好的。

這個月還會發布一個本體的跨鏈框架和協議。目前基於我們研究院的橫向比較跟測試,這個跨鏈協議的適用範圍以及性能是可以超過Cosmos。另外本體的layer 2也會在今年第二季度上線。

所以說在擴展性的三大方向分片,layer2和跨鏈上面,我可以說本體是在整個區塊鏈領域中走在前列的。

PANews:在和大企業合作時,他們會不會比較關注於數據隱私,這部分本體技術是怎麼處理的呢?

李俊:會,比如我們現在跟一個做醫療數據的B端企業,他在這個協議中就特別強調隱私保護和客戶授權,這也是本體的強項。因為本體除了底層區塊鏈,上面其實我們還有一層,叫分佈式信任協作平台。這上麵包含一系列跟實際業務打通的模塊,比如說分佈式的身份、分佈式的數據交換協議、分佈式的聲譽評價體系、隱私保護等。這套協議可以讓數據隱私、法律認可流程等與to B業務打通。這個是我們在B端最關注的一些點,必須把這條橋樑建起來,大企業才會願意做更多的分佈式服務。

PANews:您剛才提到未來有時候會有一些高流通性的業務,最近波場也推出了基於波場的USDT,本體未來會不會推出這種類似的穩定幣?

李俊:會的,我們現在正在跟2到3家不同的合作夥伴在溝通。因為USDT其實是人人都可以做,你只能壓一筆錢都可以發,嚴格講每個鏈都可以發,只是發多少的問題。我們現在目前評估,可能不會直接用USDT,USDT在美國並不合規,我們會做一個合規的,所以可能會跟其他的合作夥伴來做美元穩定幣。

談To B:尋找Top3後的行業挑戰者

PANews:您之前也提到,本體很關注B端企業的商業應用,那可否從合作的角度,從技術提供方的角度談一下,現在哪些行業這方面的需求會比較強烈?

李俊:其實目前整個B端行業需求都不算特別強,第一很多的B端企業對區塊鏈還處於一個可能剛認知還在考慮怎麼結合的階段,第二,他們還在衡量這個改造對業務的價值大不大。第三個問題是在去中心化的流程設計出來之後,對現在這些企業有些時候並沒有好處,反而有壞處。項目本身是很好,對客戶很好,甚至對社會很好,整體成本下降了,但企業的既得利益不見了,有些企業本來就是靠這些信息不對稱等方式,來獲得利益和競爭優勢,但這會(被去中心化的項目)打破,所以這些企業的動力不足。

真正把區塊鏈這個模式推到B端是很難的,難度不在技術上,而是商業模型。但如果一個新的流程對生態整體是有益的,成本降低,那它一定有存在的價值。其實除了既得利益者,生態當中還有很多排在行業第三名之後的挑戰者,他們有動力換一個玩法。

區塊鏈在中短期,很難說有巨頭企業開放性的來做這個事情。即便Facebook也是在他自己可控的鏈的體系下做一些事情。所以本體現在找的就是各個行業真正把遊戲規則打破的顛覆者。一般情況,這些顛覆者不會是行業的第一名。

所以區塊鏈to B端推廣的難度就在這裡,我們要做很多合縱連橫的工作。社區類的應用會簡單一點,但類型有限,生命週期有限,而且創新和突破性有限,只是換一個套路,所以區塊鏈真正要突破,還是要走到實際的商業裡去。這條路是必須要走。

PANews:所以我可以理解為本體在to B這條路上的策略,就是用了行業內各個公司之間的博弈關係?

李俊:我們也會去扶持不同行業的合作夥伴。本體現在在這個階段有個“二八計劃”,就是這兩年我們會在八個行業重點扶持5到10家核心團隊,給他免費的技術支持。本體目前是少有的在中國市場還有基因、意願、資源和能力去跟B端去做交流的公鏈項目。

EOS是純社區的項目,他沒有一個絕對的核心團隊在推這個事情,憑社區和節點的意願做貢獻。波場重心可能是放在美國,其他公鏈可能太小,排在三十位、五十位之外的不是不能做,而是它的資源有限,影響力也有限。總市值如果排不到前20名,公鏈的前10名,很多機構也不會願意把資產放在你的鏈上。

所以必須公鏈要一定規模和全球影響力,別的機構才會願意把一些產品上鍊。具備這樣的條件在中國拓展市場的,至少在現階段本體是處於最佳位置的,所以我們要抓好這些機會,雖然這條路很難,但值得去做,機會還是在,除非的確很難做成,那是行業邊界的問題。

PANews:您前面也提到了,比如說一些排名三四十的公鏈,他們可能資源上也不是很足,就如果看今年或未來公鏈的一個格局的話,您覺得本體大概是在一個怎樣的位置,或者扮演怎樣的角色?

李俊:現在本體是在數字貨幣總市值是前20,如果是公鏈裡的話是前10,本體在中短期內,比如說兩年到五年之內,保持在公鏈前10概率應該是很大。因為說從目前所有的資源,比如說我們至少能保證在沒有任何新增收入的情況下運營五年。另外我們一方面肯定要走國際化、全球化的路線,另一方面在中國市場其實是我們有自己獨特的優勢,在中國市場有基因和資源投放能力,能夠跟B端進行規模性的拓展的公鏈在中國市場並不多,其他的幾家熱門公鏈其實要么是社區化的,要么base在海外,要么是娛樂、遊戲類的基因。

從技術基礎講技術的底層性能,本體是準備程度最好的,我們現在新的slogan是“Ready for all Businesses”。


談競爭力:看誰在實體行業率先落地

PANews:如何看待目前公鏈的排名和評價?

李俊:每個階段你發會發現對公鏈有一套評價標準,這套評價標准其實是人為造出來的。你仔細想,最開始大家說TPS,就是EOS自稱超百萬TPS,造了個叫TPS的評價標準;波場造了個叫DAPP活躍度的評價標準,但是你仔細再想,這些評價標准其實是有點像“海市蜃樓”的。

下一階段的評價標準是什麼呢?大家可能覺得數量也不是一個標準,以太坊到5000了又怎麼樣,你說日活,先不管日活是真的假的,你覺得也沒什麼價值,就是換了一個玩法,傳統的遊戲不管從國產,如英雄聯盟到王者榮耀日活是超區塊鏈幾百倍對吧?慢慢大家也不再簡單關注DAPP。

第三個階段,我覺得評價標準就是誰在實體行業率先落地,我也不知道真正規模性落地能到哪一天能到來,但是如果能到來的話,我覺得本體至少是其中一個玩家。

PANews:雖然評價標準都不一樣,那麼換一個角度想,從您的角度來說,公鏈競爭的核心你覺得是什麼?

李俊:在現階段,因為大家都沒有規模性的落地的應用的情況下,公鏈競爭的第一當然是技術,這是一個基礎。第二個競爭是說市場影響,這個不是個虛的,這是實打實的誰的市場影響力更大。市場影響力,當然包括說有多少信仰者等等這些部分,這兩個是目前我們公鏈最重要的兩個點。那技術其實更多的現在技術是用來宣傳的技術宣傳的作用,所以從現階段來講,就是營銷和市場形像是一個更重要的點,而且它的比重非常高。

下一階段,當講故事階段過去,慢慢開始落地之後,不管是投資者還是市場的評價,就越來越會關注鏈的底層技術是不是能支持實際業務,業務落地是不是真的有價值的。我覺得什麼時候到第二階段,就是哪家率先有實體落地,大家的關注度就開始慢慢轉移。

但是現階段市場營銷是保證你能夠活下去,你只要有足夠的資源,你才能走到下階段,所以這種策略是沒有錯的。

PANews:您剛才提到國際化這塊,今年或者說未來一兩年有怎麼樣的規劃嗎?

李俊:今年我們重點國際化的重要市場,美國、日韓、東南亞、歐洲這四大市場,當然還會包括一些美洲比如說南美,明年可能會擴一些邊緣市場。現在我們在美國、韓國、日本都設了團隊,有專門進行全球管理的團隊,像今年我們在東南亞做了很多活動,印尼還有越南,下階段我們跟一些頭部的交易所也會在東南亞做更大規模的活動。東南亞是一個新興市場,對很多項目的了解都還不夠,所以先入的話其實有很多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