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背景

一、Layer 1 與封閉的孤島

  • Layer 1 指的是底層區塊鏈

  • 包括以太坊,比特幣、Solana、Polkadot、Near、Cosmos、Aptos、Sui 等

  • 是各自生態系統中的主要網絡

  • Layer 1 能夠在自身的區塊鏈上處理並完成交易,同時自帶用於支付交易費用的原生代幣

  • 以太坊巨頭,但無法一家獨大

主動型中繼鏈跨鏈先鋒MAP Protocol

https://defillama.com/chains
  • L1 生態蓬勃發展,不斷蠶食ETH 生態份額

主動型中繼鏈跨鏈先鋒MAP Protocol主動型中繼鏈跨鏈先鋒MAP Protocol

由於技術、生態、競爭等原因,各主鏈之間像一個個孤島,之間無法互通,資產無法進行轉移

主動型中繼鏈跨鏈先鋒MAP Protocol主動型中繼鏈跨鏈先鋒MAP Protocol

二、跨鏈

  • 跨鏈:多鏈間的互通,主要包括通證交換、通證傳遞和信息傳遞

  • 各鏈孤島現狀,限制了用戶需求的多樣化和區塊鏈擴展性

  • 新dApp 不斷增多,資產需要轉移,數據需要互通

  • 跨鏈技術被認為是區塊鏈領域的聖杯,是實現萬鏈互通的關鍵技術

  • 重要性和互聯網的TCP/IP 進行類比,它將網互聯變成互聯網

  • Web3 的龐大需求

1.整個Web3 需要的TPS 可能是幾十億次,眾多的L1 一起可能都無法承載

2.有將所有L1 聚合成一個整體的強烈需求

三、跨鏈範式

1、基於哈希時間鎖的原子交換

  • 簡單原理

用戶A 生成隨機密碼r , 併計算出r 的哈希值m=hash(r) ,將m 值發給用戶B;

與此同時,用戶A 發起一筆交易,向用戶B 轉1 BTC,該交易的成功是有條件的,須

用戶B 出示密碼r 才能成功,否則超過預設的時間,交易將自動失敗;

用戶B 看到A 發起的交易之後,也發起一筆交易,向用戶A 轉移10 個ETH,該交易

的成功也是有條件的,需要用戶A 出示r 才能成功;

用戶A 看到B 發起的交易之後,出示r 值,使得B 發起的交易成功,獲得B 轉賬的10

個ETH,r 值被披露;

用戶B 在上個步驟中也拿到了A 出示的r 值,使得A 發起的交易成功,獲得A 轉賬的1 個BTC;

超過預設時間(哈希時間鎖),交易也將自動失敗;

  • 哈希值和時間鎖實現了跨鏈雙方去中介的原子交易,無需任何信任假設,因為哈希運算是不可逆的,知道m 無法推算出r

  • 被耦合為一個事件,要么整體成功,要么整體失敗,不會出現A 給B 的轉賬成功,而B 給A 的轉賬失敗的情況

  • 交易雙方必須同時在線,嚴格執行參與流程,如果無法找到一個在線的交易對手方,則必須等待

  • 交易手續費相對較高

  • 無法實現通證傳遞及更廣泛的跨鏈信息傳遞

  • 往往和其他跨鏈技術組合使用

2、多方見證人

  • 見證人的產生方式可能是許可式的,也可能是自由准入的

  • 用戶對見證人的信任基礎,可能來源於見證人自身的信用,也可能來源於見證人做了超額抵押

  • 見證人可以指定、輪流,也可隨機抽取

  • 見證人模式是一種相對容易實現,且通用性強,適配成本低的跨鏈方式

  • 黑客攻入見證人服務器成功便可偷走所有跨鏈鎖定的資金

  • 項目方監守自盜可取走相關資金

  • 整個驗證過程便無法完全規避作惡風險

  • 跨鏈橋2022 年被盜損失達20 億美元,使用MPC 跨鏈的項目則首當其衝

  • 主流跨鏈設施如Multichain、Celer、Axelar 都採用了MPC

主動型中繼鏈跨鏈先鋒MAP Protocol主動型中繼鏈跨鏈先鋒MAP Protocol

3、類中心化預言機

  • 預言機和中繼器獨立工作,相互驗證

  • Chainlink 的Oracle 提交源鏈跨鏈信息(receipt)到主鏈上,同時中繼鏈Relayer 也提交跨鏈信息(blockhash 和blockreceiptsRoot)到主鏈,主鏈交易驗證合約對Relayer 所提交的receipt 和Oracle 所提交的receiptsRoot (這裡不順序不對應,需要確認)的對應關係進行驗證,如果驗證通過,該receipt 被認為是合法的receipt,並向上層協議轉發,觸發後續的跨鏈資產操作

  • 必須假設Relayer 和Oracle 是獨立的,而這種信任假設是不可能永恆成立的,無法從根本

  • 上保證二者不能合謀做惡

  • Relayer 依靠質押量進行權威排名,雖然隨機選擇,但仍屬於權威人士,有Oracle 和權威人士合謀的風險依然存在

  • 同時預言機跨鏈數據投餵不夠精準,並且去中心化程度無法提供密碼學證明,存在第三方聯合作惡的可能性

  • 代幣項目為LayerZero

  • 不是絕對去中心化

4、輕節點

4.1 輕節點

  • 即light client

  • 是指一個體積較小的,只存儲區塊頭信息的節點

  • 輕節點並不存儲鏈上的全部交易,但是可以通過區塊頭信息,即可實現對源鏈來的消息進行真實性驗證

  • 其過程大致如下

當源鏈A(如SOL)有請求傳遞一筆跨鏈交易信息給目標鏈B(如ETH)時,交易發起者將該交易的明細內容、區塊高度、以及該交易SPV 證明(指該交易的Mekre 路徑)一併提交到B 鏈;

部署在B 鏈上的A 鏈輕節點合約,通過SPV 證明,重新計算該交易所在區塊的區塊頭哈希值;

得到的哈希值與輕節點中對應的區塊頭哈希值進行比較,如果一致,則表明該交易確實發生在該區塊中,若不一致,則說明該交易並不存在於該區;

4.2 雙鏈雙向錨定型輕節點

  • 兩條鏈均為主鏈,均有共識機制和原生通證,各有安全保證

  • 源鍊和目標鏈的關係是相對的,兩條鏈可以互為源鏈

  • 在一個跨鏈消息傳遞事件中,消息的源起方往往被稱為源鏈,消息的接收方則被稱為目標鏈

  • 跨鏈雙方通過互埋對方輕節點,即可實現互相讀取對方鏈上的信息,互聯互通,這種形態被稱為雙向錨定(Two-Way-Pegging)

  • 兩個方向都有Relayer 組負責向對方傳遞信息

  • 代表項目為MAP Protocol,MAP Protocol 與任何鏈均為雙向錨定

4.3 子鏈雙向錨定

  • 子鏈與主鏈通過輕節點互傳信息,如Polkadot 主網與子鏈之間的關係,Cosmos 及子鏈的關係和Aurora 與子鏈的關係

  • 子鏈沒有自己的共識機制和原生通證,其安全性完全依託於主鏈,具有單向性,而側鏈本身是一條獨立運行的區塊鏈,側鏈與主鏈的關係,是相對概念,具有雙向性

4.4 中繼鏈

  • 在每兩條鏈之間建立雙向錨定輕節點,連接數和適配成本隨著鏈數量的增加,將以指數級增加

  • 中繼鏈:建立一條中繼鏈,中繼鏈上有所有其他主鏈的輕節點,然後再每一條鏈上建立該鏈的輕節點,其他所有鏈都與中繼鏈建立連接,成本立即從n(n-1)/2 下降到了n(n 為鏈的數量)

4.5 中繼鏈型輕節點的優勢

  • 共享主網安全

中繼方案是雙向錨定方案的變體,共享主鏈安全;

通過區塊頭驗證交易信息,其可靠性是在密碼學上被保障的,交易是否存在,與驗證人無關,完全去中心化;

輕節點的驗證程序和源鍊網絡的驗證程序完全相同,共享源網絡安全;

Relayers 傳遞的區塊頭也不可能造假,因為輕節點合約可以像全節點一樣,對區塊進行嚴格的驗證,虛假的區塊頭無法通過驗證;

惡意的Relayers 如果串通作惡,唯一可行的方法是傳遞一個分叉鏈上的區塊的區塊頭,但對於一個健康的網絡,分叉鏈最終不會成為最長鏈;

只有源鍊或者目標鏈的本身出現重組,才會影響到輕節點合約的安全性;

  • 完全去中心化

Relayer 與見證人的不同,Relayer 由合約控制,與中心化無關;

不依賴於任何特權第三方,或授權第三方進行合法性驗證;

  • 更低的運營成本,更廣的去中心未來

輕節點式側鏈中的Relayer 並不需要像見證人那樣做超額抵押,可以用更小的代價實現更多的跨鏈錨定資產發行;

輕節點無需強大的硬件或運行全節點所需的高帶寬,手機或嵌入式設備借款即可參與,更利於去中心化;

  • 輕量級的方式快速在整個賬本中驗證某筆交易的合法性

  • 輕節點利用互埋對方輕節點方式合約驗證,具有獨立自驗證特性

  • 具有很高的擴展性,是當前最被廣泛應用的跨鏈方案

4.6 中繼鏈的劣勢

  • 要根據不同的接入鏈的特性,制定不同的適配方案,做主動兼容,工作量較大

  • 不同的鏈安全性有差異,會涉及到不同接入鏈的跨鏈授信問題,以保護整個跨鍊網絡的安全

  • 新的區塊鏈層出不窮,如果出現新特性的接入鏈,則需要開發新的適配方

4.7 中繼鏈形成的藍圖-全鏈

  • 全鍊是多鏈的未來,一勞永逸的解決跨鏈問題

  • 真正實現萬鏈互聯

  • 某個中繼鏈成為區塊鏈世界的layer0,其他的鏈以layer1,layer2…的形式接入

  • 中繼鏈不只是一座橋樑,而是一個中樞(鏈樞),鏈樞在承擔跨鏈消息傳遞的任務的同時,還需處理好鏈間消息路由,消息時序等問題

  • 不同主鏈上的dApp、協議和用戶無感無縫交互,用戶體驗更佳

  • 接通所有區塊鏈上的用戶和資產,多鏈賬本不再割裂

  • 是多鏈並存格局下dApp 的最佳增長方案,是Web3 實現增長的關鍵

  • 在多鏈競爭愈發激烈的未來,全鏈基礎設施或許是比L2 更重要的區塊鏈擴容方案

4.8 霸道型中繼鏈Polkdot 和Cosmos

  • Polkadot 的平行插槽、Cosmos 的Hub 是典型的“雙向錨定”關係,均蘊含了中繼思想,目的是實現萬網互聯

  • Cosmos 的跨鏈消息傳遞協議IB 依舊是靠內置在接收鏈上的輕節點合約來對跨鏈消息做驗證波卡的跨鏈消息傳遞協議XCMP 沒有採取輕節點式的技術來驗證跨鏈消息的合法性,而是採用共享驗證人

  • Polkadot 中繼鍊和Cosmos Hub 不具備圖靈完備性,無法編譯智能合約,Polkadot 創造了Substrate,Cosmos 則創造了Cosmos SDK,跨鏈SDK 需要他鏈在鏈底層進行植入,也就是以太坊、BNB 、Klaytn、Polygon、Avax 等其他非發鏈工俱生成的區塊鏈而言,需要主動修改區塊鏈底層結構讓其與二者同構,然後再植入SDK 到鏈底層才能實現跨鏈。但修改底層結構是一件極其複雜的挑戰,因此目前無任何繁榮的L1 與Polkadot 中繼鍊和Cosmos Hub 實現鏈通

  • 要與Polkadot 中繼鏈進行鏈通,必須將記賬權交給中繼鏈,也就意味著需要將安全交給中繼鏈,這是其他生態繁榮的L1 沒法接受的

  • 對於dApp 開發者而言,使用Polkadot 和Cosmos 需要先搭建一個自己的專屬L1,然後再將dApp 部署在自己搭建的L1 上。但搭建自己的L1 不是dApp 的核心需求,覆蓋更多用戶和資產才是。無論從開發成本、學習成本還是安全性來看,先建L1,再尋求跨鍊鍊通其他鏈的用戶資產的發展路徑都不划算

  • Polkadot 和Cosmos 雖然運用了輕節點(light client) 跨鏈機制,也十分安全,但整體看來更像是構建了一個龐大的內部生態體系,在真正的互鏈互通和拓寬dApp 生態上做的並不理想。二者的設計結構和技術機制讓其很難與繁榮的區塊鏈如以太坊、BNB 進行互鏈互通。對dApp 而言,二者雖然提供了便捷的發鏈工具,但沒有真正解決其用戶和資產覆蓋度的訴求

  • 任何主鏈想鏈接Polkadot 或Cosmos,只能主動兼容

  • 目前仍舊沒有看到雙方會兼容的動機與動向

MAP Protocol 項目分析

一、項目介紹

  • MAP Protocol 主鏈Relay Chain 為中繼鏈,鏈上有所有其他主鏈的輕節點

  • 並已在其主鏈上安裝MAP Protocol 輕節點

  • MAP Protocol 主動的在主鏈Relay Chain 上預編譯合約層內置各個繁榮L1 的簽名算法和hash 算法

  • 全面接通Ethereum/Polygon/BNB Smart Chain/Klaytn/NEAR 等主流EVM 和Non-EVM, 將MAP Protocol 主鏈Relay Chain 輕節點以智能合約形式部署到各個L1 上

  • 通過輕節點與已安裝Relay Chain 輕節點的主鏈進行互聯,讓所有L1 與Relay Chain 成為同構鏈,同時還實現了輕節點之間的跨鏈有效性驗證

主動型中繼鏈跨鏈先鋒MAP Protocol主動型中繼鏈跨鏈先鋒MAP Protocol

二、項目架構

1.協議層Protocol Layer-基礎核心

  • 由MAP Replay Chain 、各鏈佈署的輕節點,以及鏈間消息傳遞程序Maintainer 構成

  • MAP Relay Chain 虛擬機層以預編譯合約的方式成功將各大L1 簽名算法、 hash 算法和Merkle Tree 證明內置,讓MAP Relay Chain 就像精通各國語言的超級語言機器,通過MAP Relay Chain 鏈與鏈之間就能相互溝通,這為各鏈互通打下了同構基礎

主動型中繼鏈跨鏈先鋒MAP Protocol主動型中繼鏈跨鏈先鋒MAP Protocol

  • 輕節點具有獨立自驗證和即時最終性保證的特點,基於MAP Relay Chain 的同構基礎,輕節點交叉驗證網絡可以擁有相同的數據語言,能以智能合約的形式輕鬆地部署到任何對應的L1 上,繼而進行去中心化的跨鏈有效性驗證

主動型中繼鏈跨鏈先鋒MAP Protocol主動型中繼鏈跨鏈先鋒MAP Protocol

  • Maintainer 是獨立的鏈間消息傳遞程序,負責更新輕節點的最新狀態,將各個鏈的共識層區塊頭(Validator 簽名)信息,以交易形式寫入目標鏈上的起源鏈的輕節點智能合約中,以此保障目標鏈上的起源鏈的輕節點與起源鏈的Validator 信息一致

主動型中繼鏈跨鏈先鋒MAP Protocol主動型中繼鏈跨鏈先鋒MAP Protocol

2.MOS 全鏈服務層

  • MAP Omnichain as a Service Layer

  • 類似於面向安卓生態的Google Mobile Service,為dApp 開發者提供全鏈開發服務

  • 該層擁有部署於各個區塊鏈上的跨鏈資產鎖定智能合約和鏈間消息傳遞組件Messenger, 開發者可直接利用這一層建立全鏈應用場景,也可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進一步編譯,由此節省全鏈的開發和學習成本

  • 這一層的智能合約都是通過CertiK 審計的開源組件,dApp 開發者可以直接使用,無需擔心安全與開發成本的問題

主動型中繼鏈跨鏈先鋒MAP Protocol主動型中繼鏈跨鏈先鋒MAP Protocol

3.全鏈應用層

  • Omnichain Application Layer

  • 以去中心化衍生品和合成資產為例,目前二者受制於其他鏈上資產價格、數量的情況,通過鏈下預言機無法獲取精準、及時的資產數據信息,所以流動性和用戶體驗都欠佳。

  • 雖然多鏈佈署可以解決這一問題,但這一過程耗時費力,更會增加不必要的開發成本。

  • MAP Replay Chain 上完成佈署,去中心化衍生品和合成資產就可以從MAP Protocol 鏈上預言機上獲得精準的多鏈數據,不再受制於數據流動的阻礙,從而輕鬆實現資產的全鏈流動

  • 類似應用場景還有全鏈DID、全鏈借貸、全鏈Swap、全鏈GameFi、全鏈DAO 治理、 全鏈代幣及全鏈NFT,無論dApp 的主業務合約部署在哪個L1 上,通過MAP Protocol開發者即可輕鬆構建有能力覆蓋所有鏈用戶和資產的全鏈應用程序

4、zk 技術應用

  • 簽名檢查:針對特定Merkle 根的Merkle 證明檢查,以及哈希鏈接和累計工作檢查都適合通過zkSNARK 進行認證

  • 在輕節點的構建方面,簡化存儲大量的驗證器組信息或塊頭

  • 承諾是關於驗證器集合(PoS)或最新的塊頭集合(PoW),每次集合改變時,承諾都會被更新。

  • 用zkSNARK 來證明從舊的承諾到新的承諾的變化反映了驗證器集或塊頭集的有效變化

  • zkSNARK 施加的限制主要包括檢查是否有足夠多的舊驗證人批准了新的集合,並且投票權重通過了一定的閾值

三、全鏈應用範例

1、跨鏈借貸

  • 目前,如果一個用戶在A 鏈上有錢,但想在B 鏈上挖礦,那麼這個用戶必須經過9 個步驟

在A 鏈上質押-> 借款-> 跨鏈橋(費用)-> 交換(費用)-> 在目的鏈上挖礦-> 交換回來(費用) -> 跨鏈回來(費用) -> 償還貸款- >取消質押;

  • 通過MAP Protocol,在A 鏈上質押,在目的鏈上借款、挖礦、還款、解鎖質押,跳過四次跨鏈橋和交換的費用

2、全鏈Swap

  • 全鏈Swap 通過連接最好的跨鏈DeFi 協議,用大大低於傳統DeFi 交易所的費用換幣。

  • 通過MAP Protocol ,開發者可以建立一個真正的去中心化的全鏈交易所,讓用戶可以交換任何鏈上的任何代幣

  • 全鏈SWAP 還可以通過連接主流DEX 的流動性來實現全鏈的聚合交換

  • 現有的AMMs 可以被包裝起來,以執行從一種資產到另一種資產的全鏈交換,而不需要修改任何現有代碼

  • 用戶將能夠從以太坊的ETH 交換到NEAR 的Near,只需從源鏈上進行一次交易

  • 在用MAP Protocol 構建的全鏈交換中,用戶可以在一個池子裡增加多鏈幣的流動性,這意味著向來自不同鏈的一對代幣提供流動性成為可能

  • 用戶可以直接將一個代幣換成另一個不同鏈的代幣,而不使用任何中間代幣,如穩定幣,實現全鏈互換的最短路徑

  • Butter Swap 是第一個真正去中心化的跨鍊網絡,使用戶能夠交換任何鏈上的任何代幣,目前已經在測試,即將上線

3、全鏈GameFi

  • 通過MAP Protocol,GameFi 項目可以在多個鏈上部署其代幣,並允許來自其他鏈的用戶高效、安全地將其資產轉移到他們項目的鏈上

  • 例如,一個BNB Chain GameFi 項目將其代幣部署在Polygon 和WAX 鏈上,來自Polygon 和BSC 的用戶可以通過跨鏈橋將其資產轉移到WAX 並參與GameFi,從而成倍地增加用戶

  • 另一種可擴展並保持良好遊戲體驗的方式是直接部署在MAPO Relay Chain 上,通過MAPO Relay Chain 的互操作性,GameFi 項目可以通過在MAPO Relay Chain 上部署,自動與所有EVM 和非EVM 鏈有效和安全地連接起來。 MAPO Relay Chain 將主動與所有即將到來的鏈連接,以便GameFi 項目可以專注於用戶體驗,而不必擔心擴展性和安全問題

4、鏈上數據:鏈上預言機和衍生品

  • MAPP Protocol 實現了數據跨鏈,並正在培育一個全新的預言機市場——鏈上預言機

  • 通過在MAPO 中繼鏈上的部署,衍生品和合成資產應用可以很容易地從鏈上預言機獲取可靠的多鏈數據

主動型中繼鏈跨鏈先鋒MAP Protocol主動型中繼鏈跨鏈先鋒MAP Protocol

5、全鏈治理

  • 以Aave 為例

  • 正如其開發者所言,在以太坊(ETH)網絡上執行的一項提案被發送到Polygon FxPortal。然後,該機制讀取以太坊數據,並將其傳遞給Polygon 網絡進行驗證。之後,Aave 跨鏈治理的橋接合約收到了這些數據,對其進行解碼並排隊行動,等待時間鎖定來完成。 Aave 跨鏈治理橋是以一種通用的方式建立的,可以很容易地適應與任何支持EVM 和跨鏈信息傳遞的鏈的操作

  • 目前,該資源庫支持與Polygon 和Arbitrum 的合同橋接。在Aave 上,用戶可以提交Aave 改進協議或AIP,以針對DeFi 平台的各種功能。憑藉MAP 協議與所有鏈的互操作性,通過安全的跨鏈基礎設施可以實現對所有EVM 和異構鏈的全鏈管理

6、可置換代幣和NFT 橋

  • 跨鏈橋和跨鏈NFT 橋不再需要建立他們的基礎設施或使用MPC

  • 使用MAPO 具有即時最終行的底層跨鏈驗證網絡和MOS 應用開發者服務包,跨鏈橋開發者可以輕鬆建立他們的NFT 或同質化代幣橋接器應用

主動型中繼鏈跨鏈先鋒MAP Protocol主動型中繼鏈跨鏈先鋒MAP Protocol

四、項目優勢

1、全鏈互聯、全網跨鏈

  • 與Cosmos,Polkadot 及Aurora 不同的是,MAP Relay Chain 與所有鏈達到同構,互聯所有L1,而非僅僅生態同構鏈,是市場上唯一能覆蓋所有鏈、且安全性最高的全鏈基礎設施

  • 通過中繼鏈讓所有割裂的公鏈賬本成為了一套分佈式賬本

  • NEAR 上面的Rainbow Bridge,Polkadot,Cosmos IBC 和全鏈的MAP Protocol 都採用了100% 中本聰共識和100% 擁有數學證明的light-client 獨立自驗證跨鏈技術,但是,Polkadot、Cosmos IBC,還有NEAR 的Rainbow Bridge 無法覆蓋所有的鏈,只能覆蓋自己的生態。比如Polkadot 和Cosmos IBC 就沒法支持如以太坊、BNB Chain、Polygon這類異構鏈的跨鏈,Rainbow Bridge 目前也只能跨Aurora(NEAR 的EVM)

主動型中繼鏈跨鏈先鋒MAP Protocol主動型中繼鏈跨鏈先鋒MAP Protocol

2、完全去中心化,無特權,100% 中本聰共識機制

  • 輕節點、Maintainer、Messenger 三者相互查驗,全方位確保跨鏈驗證的真實性和安全性,從機制上杜絕了Messenger 和Maintainer 作惡的可能,100% 中本聰共識的區塊鏈級別跨鏈技術驗證,整個驗證過程不依靠任何鏈下數據驗證,也不依靠任何第三方特權角色,是一種完全可證明的去中心化跨鏈機制。

  • LayerZero 包括了輕節點,但這只是為同鏈驗證驗證,並非跨鏈驗證,也是具有二義性的特權角色(預言機)

主動型中繼鏈跨鏈先鋒MAP Protocol主動型中繼鏈跨鏈先鋒MAP Protocol

3、共享主鏈安全

  • MAP Replay Chain 採取中繼方案,通過輕節點雙向錨定,輕節點的驗證程序和源鍊網絡的驗證程序完全相同,完全雙主網驗證的機制受密碼學的保證,除非惡意分叉行為,才會影響到輕節點合約的安全性,是目前為止最安全的跨鏈方案

4、兼容EVM 鏈與非EVM 鏈

  • 中繼鏈上預構建了各個公鏈的簽名算法和哈希(Hash)算法,不但可以進行多鏈擴展,還可以鏈接EVM 鏈與非EVM 鏈,支持跨鏈通信與資產安全、無縫的轉移

5、對開發者相當友好

  • 兼容幾乎所有的區塊鏈並支持DApps 在中繼鏈上的原生部署

  • 基於輕節點(light client) 的跨鏈輕客戶端sdk,各條區塊鏈在底層可以直接接入

  • 提供自開發SDK,開發者進行dAPP 開發的複雜度降低

  • 獨有的基於零知識證明的輕客戶端設計,減少了異構鏈開發難度的同時保證了跨鏈消息傳輸的安全性

6、更低的運營成本,更廣的去中心未來

  • 輕節點式側鏈中的Relayer 並不需要像見證人那樣做超額抵押,可以用更小的代價實現更多的跨鏈錨定資產發行

  • 通過零知識證明(ZK) + 輕節點(light client) 的跨鏈驗證方式優化數據驗證成本,減少需要支付的gas fee

五、團隊

  • MAP Protocol 創立於2019 年

  • 是一個完全由極客工程師和研究員文化主導的團隊

六、社交與推廣

  • 推特10.6 萬人

主動型中繼鏈跨鏈先鋒MAP Protocol主動型中繼鏈跨鏈先鋒MAP Protocol

  • 推文互動性高

主動型中繼鏈跨鏈先鋒MAP Protocol主動型中繼鏈跨鏈先鋒MAP Protocol

  • 創始人積極參與各類活動

主動型中繼鏈跨鏈先鋒MAP Protocol主動型中繼鏈跨鏈先鋒MAP Protocol

  • 與其他項目方合作積極主動

主動型中繼鏈跨鏈先鋒MAP Protocol主動型中繼鏈跨鏈先鋒MAP Protocol

七、代幣經濟模型

總供給量為100 億

  • 15% 為團隊激勵

  • 21% 屬於Ecosystem DAO

  • 12% 為MAP Protocol 基金會所有

  • 22% 為投資者和早期支持者所有

  • 30% 為挖礦獎勵

主動型中繼鏈跨鏈先鋒MAP Protocol主動型中繼鏈跨鏈先鋒MAP Protocol

八、市值

  • 市值:$22,342,490

  • 流通供應量:2,228,621,190

  • 流通率:22.3%

  • 總市值:$101,348,762

主動型中繼鏈跨鏈先鋒MAP Protocol主動型中繼鏈跨鏈先鋒MAP Protocol

九、持幣情況

主動型中繼鏈跨鏈先鋒MAP Protocol 主動型中繼鏈跨鏈先鋒MAP Protocol

十、代碼開發情況

  • 代碼21 年開始,至今未間斷,更新頻率較高

主動型中繼鏈跨鏈先鋒MAP Protocol主動型中繼鏈跨鏈先鋒MAP Protocol

  • 代碼參與人員10 人

主動型中繼鏈跨鏈先鋒MAP Protocol主動型中繼鏈跨鏈先鋒MAP Protocol

  • 版本更新迭代8 次

主動型中繼鏈跨鏈先鋒MAP Protocol主動型中繼鏈跨鏈先鋒MAP Protocol

十一、專家評價

1、Flow 首席開發人員Bohao Tang

  • MAP Protocol 正在幫助Flow 構建全鏈應用體驗的基礎設施,它具有跨鏈驗證環節無特權角色和覆蓋所有EVM 鍊和non-EVM 鏈的特點,我們認為它可以為Flow 生態帶來更豐富多彩的可能

2、南洋理工大學網絡安全實驗室主任劉楊教授

  • MAP Protocol 的全鏈互操作性相比去其他跨鏈方案更安全、兼容性更強,對dApp 也更友好,「MAP Protocol 以其成熟、新穎、穩定的跨鏈方案設計使EVM 鏈與非EVM間可以進行安全、無縫的跨鏈通信與資產轉移。相比Axelar、Celer 等無中繼鏈的中心化跨鏈方案而言,MAP Protocol 的中繼鏈不但易於進行多鏈架構的擴展,也避免了超級管理員掌控鏈間通信的作惡風險

  • 相比使用中繼鏈的Polkadot 與Cosmos 的去中心化方案而言,MAP Protocol 獨有地加入了零知識證明方案,使用以智能合約形式存在的輕客戶端對鏈間消息進行驗證。這種輕量級的實現方式使異構鏈間不但不需要針對底層進行SDK 嵌入與結構兼容,更能夠保證鏈間消息傳輸的安全性和保密性,使其能夠兼容幾乎所有的區塊鏈並進行互操作

  • 最關鍵的是,MAP Protocol 創新的跨鏈設計,使dApps 可以直接在中繼鏈上進行開發並原生部署。通過對接各個區塊鏈上的資產,使MAP Relay Chain 成為了跨鏈資產與數據交互的關鍵組件,並有機會被證明為是跨鏈方案真正的未來

十二、結論

  • 跨鏈互聯的優質解決方案(共享主鏈安全、去中心化)

  • 全網跨鏈,全鏈互聯,前景廣闊

  • 團隊持續多年的深耕積累

  • 項目優質,但估值過低

參考文獻:

https://files.mapprotocol.io/pdf/mapprotocol_Litebook_cn.pdf

https://www.panewslab.com/zh/articledetails/D62579631.html

https://foresightnews.pro/article/h5Detail/19308

https://view.inews.qq.com/k/20230206A02IC400?web_channel=wap&openApp=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