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Raxy @Jsquare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任何思考均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所在公司立場。
前言
近期市場發生連環清算,我認為以下幾個賽道(隱私、信貸、去中心化身份和聲譽系統)的需求端,可能會因為擠兌狂潮暴露出來的缺陷而產生增長趨勢,本文試圖從個別項目來舉例其敘事的可能性。一點斷想,如有明顯錯誤還請指正。
1. 巨鯨在關鍵時刻被狙擊,體現了鏈上隱私需求對機構級別持有者和用戶的重要性。隱私可能需要一個框架和生態系統,根據用戶的需求等進行定制化服務。
雖然目前區塊鏈所有的賬戶由一串複雜的數字和地址來代表,但如果我們對其進行不斷地追踪和分析仍然能發現賬戶背後的身份,並且市場上存在著大量的數據分析工具來幫助我們去識別這些巨鯨。
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區塊鏈並沒有保護人們的隱私。當你的賬戶地址被他人調查出屬於你時,你的交易等一切數據將完全透明化,即便準備了多個錢包地址,每一個新錢包仍然需要一筆gas fee 來開始使用。所以,我們需要去探索,隱私這個被喊了多個牛熊週期的賽道,至今到底有什麼發展和變化?
零知識證明技術在上世紀80 年代被發現,但在2016 年的Zcash 出現之前,並沒有效用或真正作用於任何事情。
使用Groth16 技術的Zcash 提供了兩種類型地址:受保護的隱私地址(Z)和透明地址(T),Z 地址不可見,其交易不會顯示相關地址、交易數額、或加密註釋等內容。而透明地址(T)可以在公開的瀏覽器中查看。
並且Zcash 提供的兩種地址類型之間可以互相交易,這樣就產生了一個自由選擇的過程,你可以選擇把資產從Z 地址發送到T 地址來進行解除匿名狀態,也可以從T 發送到Z 地址進行匿名。
上圖為Zcash 的Z 和T 地址轉換過程
但Zcash 有一個缺陷,每個人都使用特定的密鑰來驗證證明,如果有人知道對應的私鑰,那麼他們就可以spoof proofs,所以,主密鑰會產生一個非常重要的信任問題。
Zcash 在當時迎來了很多思考者的討論,也包括來自反洗錢法的壓力。
所以,發展至今,我們需對隱私需求尋找一個明確的small panel ,鏈上的dApp 都是通過用戶和智能合約進行不同複雜程度的交易來組成的。所以任何隱私解決方案都必須確保dApp 的用戶和智能合約這兩個原子組件都是私有且安全的。
隱私不光需要解決簡單的交易或者某些行為匿名,而是需要建立一個更大的生態系統,其中包括不同的隱私應用來服務用戶。舉個例子,一個巨鯨或者做市商在真實的交易過程中,為了保證風險敞口,可能會採用多種策略來進行操作,但目前這些行為都沒辦法滿足其隱私需求。
所以,隱私需要一個大的框架和系統,基於這個框架進行開發和創建應用。
在Zcash 的基礎上,Aleo 不僅做到了資產轉移匿名,還包括支付、提供流動性、治理投票、身份認證等等。只有交互方知道細節,惡意第三方無法了解任何細節或以任何方式利用它。
Aleo 是一個完全私有應用程序的平台,它的核心還是ZKP,但Aleo 提供了一種全棧解決方案,讓ZK 在堆棧的每一層都擁有可編程性,從而實現大規模的去中心化私有計算。對於用戶和交易這兩者原子組件Aleo 可以確保其不會洩露任何識別信息。
Aleo 也支持可組合和私有的應用,並且提供了一套新的編程語言框架“Leo”。 “Leo”強調可讀性和易用性,外觀非常像一套傳統的編程語言框架,抽象了低級別的密碼學概念,對開發者非常友好。
Aleo 整體採用一套名為ZEXE(零知識執行)的系統,在執行狀態轉換的過程中產生一個證明並捆綁到鏈上交易中,交易通過創建鏈上記錄來更新系統狀態,使得最終這筆交易僅包含證明,而不包含證明的輸入。 Aleo 將隱蔽的過程命名為“zkCloud”,它是Aleo 堆棧中的一個組件。
“zkCloud” 實現了受保護身份之間的編程交互,這些身份可以是用戶、組織、 DAO等等。這個計算模型可以在本地運行或委託給專門的驗證者。
除此之外,同樣採用ZKP 的Aztec 也不錯,Aztec 將彌補以太坊的隱私需求,以及採用TEE 的Secret Network。由於採用ZKP 需要的信任更少,所以相對而言,採用TEE 的項目會可能發展更快。
如上是Aleo 的基本架構情況,我將在未來的研究中深入展開Aleo 的生態發展現狀,並撰寫一個專題,探討上述提到的Aleo 幾種業務功能是如何實現隱私需求的。
2. 巨鯨的信貸是此次債務危機中的一個重要因素,信貸需要多個中間件和infra 來完善,其核心是鏈上與鏈下的信用評估體系,鏈上信貸業務仍在尋找PMF。
鏈上信貸還處在市場早期,缺乏大量的中間件和基礎設施,並且部分問題可能需要模塊化解決,例如監管許可的牌照,成熟的DID系統,合理的鏈上信用算法模型等等。
如果3AC 的錢包資產價格在峰值時,我相信信貸平台一定會給其評分為滿分。所以,在思考信貸業務之前,我們可知信貸的核心在於信用體系的建設和借款方能夠支付的利率和資質。
我們先來說信用體系,信用體系的建設離不開鏈下與鏈上應該如何共存的問題。
DID 產品一直在探索如何將鏈上和鏈下結合或取捨,他們仍在將身份盡可能地數據化、結構化,但鑑於市場已經出現的標尺和標準有限,導致DID 目前還沒看到一個採用率較高的產品。
所以目前信貸業務的信用體系建設,更多的是進行鏈下評估。鏈下評估意味著評估模型是黑箱,加密信貸仍然還是一條脆弱的業務線。
不同風險評估方法分析
我們拿Maple Finance、Truefi、Goldfinch 三種協議/ 產品來區分其信用評估方法。
Maple Finance 提出了委託流動池(Pool Delegate)來引入和評估貸款,每個借貸池可以由不同的池代表引入和評估。他們為藉款方提供的抵押率是0-50%,主要客戶是Crypto native 的機構。
Orthogonal Trading 和Maven11 是主要的兩個Pool Delegates
Maple Finance 允許Pool Delegates 與借款人協商貸款條款,例如利率、到期日和抵押比率。
Maple Finance 的運作方式
而TrueFi選擇了以DAO 為核心來進行投票,評估社區最初為每筆貸款設定了所有條款,除此之外,借款人還需要獲得持有$stkTRU 的個人批准。每個貸款請求都需要80% 以上的批准率。
TrueFi 的運作方式
Goldfinch 選擇的是採用第三方合作夥伴團隊來進行審核評估(Personal 或Parallel Markets),借款方需要Stake 其代幣$GFI,大概需要2 倍的成本。然後提交機構的信用報表和財務報表交給這個團隊。審核成功後,借款方會收到一個鏈接到其指定錢包的一種不可轉讓、唯一身份(UID)的NFT ,以避免女巫攻擊。隨後,系統將進行隨機選擇9 名審計員中的6 名來進行批准借款。 (這裡比較類似Truefi,同樣也是需要有原生token 作為投票權的個人)
Goldfinch 的運作方式
從整體設計形式來看,三者最大的區別就是對於貸款的評估方式。
但其共同點都是以一個中心化的人/ 團隊來進行信用評估,即便其包含了代幣持有者的利益相關個體,但我相信他們仍然對於那些超級巨鯨的債務感受到迷茫且未知。
那麼又回到我們剛才提出的問題。
“如果3AC 的錢包資產價格在峰值時,Maple 和Truefi 以及Goldfinch 的評估模式會給3AC 打多少分?”
鏈上的信譽和信用風險評分是主要難題,而信用,是需要強權政府、國家機器或法律等條款來進行背書的,信用不是憑空產生的。
Maven11 和Orthogonal Trading 用什麼來擔保這個信用的背書,僅僅是提前放入池中的資產嗎? UST 是一個非常好的嘗試,在LFG 購買BTC之前,我曾是Terra的信仰者,但後來我發現這種信用帶來的槓桿越來越高,信用本質上需要時間來建立,需要不斷地試錯。
那麼為什麼加密市場仍然有這麼多層出不窮的抵押率模型和信用評估模型,如此亂象頻出?
其本質原因可能在於,沒人能承諾還不上錢會怎樣,同樣也沒人敢去對賭還上錢了又會怎麼樣。
同時,因為DeFi 和傳統銀行的利差較大,也形成了一種借款方不願支付較高利率的局面。 (如果願意支付高利率的借款方很可能資質不過關,這裡就存在一定風險性),迫使Maple 和Truefi 需要用自身代幣進行補貼激勵。所以目前的鏈上的機構信貸業務仍然處在一個努力尋找PMF 的階段。
但債務有重組的時候,也會有新的周期產生。信貸仍然是不可忽視的DeFi 發動機因素之一。
我們剛剛提到了DeFi 和傳統銀行的利差較大,而利差,創造了借入需求。
但藉入資產的同時,意味著you're short,準確地說是你多少有隱性的做空意識和想法,或認為其價格在短時間內可能處於震盪狀態。
這在Tradefi 中,被稱為carry trade,當carry trade 出現巨大波動時,Tradefi 的收益率下降,導致AAVE 和Compound等主流借貸平台中的利率下降。並且DeFi 中的穩定幣存在depeg 的可能性,因為其應用場景目前仍然有限。
所以,當流動性收緊時,用戶的生活可能更多采用法幣來計價,於是用戶即使借出DAI 等穩定幣,仍然會去CEX 中兌換成USDC或者法幣。所以,我們會發現更多的傳統巨頭以及巨鯨開始嘗試做空stable coin 使其發生depeg,這是一個套利的機會。
恰好,也因為信貸等業務的信用算法模型不夠完善等因素,使DeFi 的超額抵押模式成為了主流,以確保借貸平台的安全性和國庫的流動性來更好地控制風險。
超額抵押並不是完美的,其可能出現的風險包括:
- 超額抵押模式在部分流動性不足的公鏈中,是一個吸血蟲。當你用該鏈原生協議資產,為了變現而藉出大量的ETH 、BTC、USDC 時,本質上你抽乾了該鏈的非原生資產流動性。使得某些公鏈TVL 較高但多是難以變現的原生資產(除非你願意忍受DEX 上極高的滑點)。
- 超額抵押的模式帶來了Debt Ceilings(債務上限問題)。
- 加密市場的資產價格可能長時間地處於劇烈波動狀態,因為超額抵押會很容易地形成高度恐慌的擠兌狂潮,巨鯨為了保證清算線的安全,很可能拋售Alt Coin 來聚攏流動性填補抵押品。
但相對來說,對於還處在極端黑暗森林階段的crypto 市場,超額抵押的確是一個更好控制風險的方式,對於加密原生的流動性來說,最合適的標的應該就是為超額抵押發行的穩定幣,連環清算或許是對Crypto 最好的進化方式,抵押品是否能夠支撐起這面大旗也很重要。
不久前,AAVE 宣布推出了自己的超額抵押穩定幣(GHO),很有可能會搶占部分穩定幣市場份額。需要觀察一下GHO 能否利用AAVE 的背書迅速在幾個DeFi 協議中建立一些應用場景。在此之前我還在思考,鏈上銀行究竟是什麼樣lol,可能就快就有答案了。
3. 信用評估體系的缺陷,體現了DeFi 原生認證系統、去中心化聲譽評分系統的重要性。
在這裡我選擇分享ARCx。從Slogan 層面,它解決了我對超額抵押的困惑,以及隱私,包括信貸的信用評分體系的疑問,但我們仍需要觀察它的採用率。
以及,它所設計的信用評分體系究竟在實踐中能否真正解決上述問題。
它設計了一種DeFi Passport(0-999 分),ARCx 將根據過去用戶與各種DeFi 協議的錢包交互生成一個信用評分,評估標準包含許多變量,例如貸款、清算、空投和用戶行為等等。
Andrew Beal 在他最近的帖子中提到:
“DeFi 生態系統是金融體系的一個新象限,但從聲譽的角度來看,它是一個與大陸分離的島嶼。為什麼?
沒有身份。
你在傳統金融系統中為建立聲譽所做的所有工作都不適用,因為DeFi 生態系統不知道你是誰。這就像在大三中途轉學一樣。你前兩年所做的一切都已經過去了,你必須從頭開始。 ”
4. 通過對“身份” 一詞的拆分和數據化建構,讓用戶的身份和數據具有獨特性和可組合性,我們需要一個最低限度的“DID 協議”。
當“身份” 一詞置於網絡時,我們似乎可以將其拆解為存儲、管理、檢索信息等組合性的框架。
但“身份” 涉及到了“自我哲學(philosophy of self)”,當我們探討“自我” 時,我們應該認為人是一個整體存在。身份是一個人的社會屬性,一定程度上也是一個人的價值體現。
伏爾泰在他的《哲學詞典》中關於“身份” 一詞寫道:
“只有記憶才能建立起身份,即個人的相同性。”
“我今天的身份很明顯是來自於我昨天的經歷,以及它在我身體和意識中留下的痕跡。”
曾經,我們的身份被宗教和極權塑造。如今,沒有了信仰和帝王,卻有了許許多多評級和考核體系。
這些成為控制我們的無形枷鎖,如今,我們是否能夠通過解構“身份” 這個詞語,來讓真實世界的“自我” 更灑脫?把社會屬性的認可交給能夠建構且拆分的網絡身份?
Web3 讓每個用戶和構建者都可以控制自己的數據、價值、關係、以及信息。每個用戶都將成為自身數據的統一發現點,從應用程序之間,從交互之間去感受其中的可組合性。
這或許會創造共享網絡效應類似的複合性體驗,而孤立的,操控用戶隱私和數據信息的將會成為孤島。且依賴地址和NFT 等作為基礎進行延伸的去中心化身份系統將受到非常大的限制。
“一種主觀的感覺,以及個人相似性和連續性的可觀察質量,再加上對某些共享世界形象的相似性和連續性的某種信念。作為一種無意識的生活質量,這在一個發現自己和發現自己的社區的年輕人中非常明顯。在其中,我們看到了不可逆轉地給予的獨特統一的出現,即體型和氣質,天賦和脆弱性,童年模式和後天的理想,並公開了可用角色,職業可能性,價值觀的選擇權。提供,導師發現,建立了友誼和初次性接觸。” (Erikson,1970 年)
0xBcfd 在他的帖子中表示,我們可以從原始密碼身份系統的缺陷中學習,看看在更可靠的去中心化身份系統中需要什麼。很明顯,單一的註冊表(索引)、標識符標准或數據結構標準是過於死板的。
它必須與各種標識符一起使用。它必須對一組靈活、可擴展的數據模型和結構開放。它必須跨網絡環境和網絡工作。它的設計應該遵循身份是關於管理和發現信息的原則,因此它應該把數據放在首位。
這表明了一個簡單的設計:每個標識符都維護一個包含自己數據的表。統一的,這些以身份為中心的用戶表形成了互聯網的分佈式用戶表。
這個分佈式用戶表不是一個實際的表,而是一個虛擬表,它由與傳統用戶表的部分相對應的幾個組成部分產生:
標識符(Identifier) :去中心化標識符不應是應用程序數據庫中的條目,而應該是可證明的唯一性和密碼學控制的。可訪問性需要在各種網絡中接受多種形式的標識符——類似於分散標識符的DID 標準。
數據結構(Data Structures) :類似於應用程序開發人員如何定義自己的數據結構,分散的數據層需要使開發人員能夠定義自定義數據模型,同時確保這些模型可重用和公開存儲。
索引(Index) :用戶在應用程序定義數據模型時帶來他們的標識符。標準索引可以將這些元素組合到一個用戶表(或應用程序表)中,以便當用戶與應用程序交互(創建數據)時,該信息被適當地編目以供將來路由。這會創建一個易於發現的用戶數據記錄——映射到數據模型並以加密方式關聯到標識符。
一個分佈式虛擬用戶表,具有來自不同網絡的各種DID、開發人員定義的數據模型以及與相關記錄
所以,一個合理的去中心化身份系統應該具有以下三個標準:
- 無需信任的(Dependable) :在任何人都可以參與的公共網絡集合上運行,包括分區或本地網絡。
- 靈活的(Flexible) :適用於開發人員可以定義的任何數據結構。
- 可訪問性強的(Accessible) :適用於任何開放的網絡和唯一標識符。
並且通過其他復雜因子來進行補充和完善,例如:
- 假名優先(Pseudonymous-first) :無需創建帳戶或驗證即可開始,用戶(或其他實體)只需攜帶一個加密密鑰對,即可開始圍繞它積累信息。
- 生成(Generative) :信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積累,創造出一個新興的整體身份。
- 可組合性(Composable) :無需預先定義的集成或可移植性標準,就可以跨上下文發現和共享信息。
- 可分離和選擇性(Separable and selective) :信息集可以加密或混淆,或跨多個標識符分離,或以其他方式可根據控制器的偏好進行分割。
我們需要一個建立了管理和路由到可信數據的最低限度協議,其他一切都交給開發人員的創意,讓這些變得具有獨特性和多樣性。
NFT3 能夠讓用戶通過簡單便捷的方式訪問協議,建立自己的身份系統,同時保證個人隱私和主權。
並構建一個名為“NCredit” 的信用評分系統,更高的評分有利於鏈上更高的治理投票權重,借貸時降低利率以及抵押率優惠(ARCx 同樣也有),參與IDO 時獲得更多的份額等等。
它提供了一個SDK 來給項目的developer 接入,NFT3 則負責DID 的網關。用戶可以選擇按照自己的條件共享數據,因此任何接入了NFT3 SDK 的dApp 都可根據用戶意願來進行訪問。
在底層NFT3 接入了存儲系統,並且進行了機器學習模仿用戶數據,最終傳向願意接入SDK 的應用,把獨特性和多樣性交給開發者和用戶,實現一個真正的最低限度身份協議。
對於此次市場出現大規模的清算和去槓桿,我對市場的格局進行了一個思路整理。
那麼回到文章最開始,為什麼CeFi 仍然有如此大的市場空間?
顯然,CeFi 有優點所在,我也並不認為未來將是DeFi 完全取代CeFi。
因為其拓客速度,決策速度,專業化的定制服務等等的確更滿足普通用戶的需求。
並且其滑點低,那些對加密市場流動性格局理解較淺的用戶很適合CeFi。
上文即Part 1,我大膽預測這些賽道會有一個不錯的需求端增長。但同時也需要市場來證明這些需求是否真實,adoption 的變化曲線如何。
同時,我將在Part 2,闡述我對以下問題的理解並舉例,尤其是協議流動性健康的部分。
問題主要集中於:
- 能夠拓展Web3 使用場景的賽道和具體項目有哪些?
- 我們該如何教育市場,教育用戶? (這也是我在一級投資中最近會非常注重的標準,團隊是否有教育市場和目標用戶的意識?以及他們的準備這麼做的路徑是怎樣的?)
- 我們該如何為開發者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
- 如何讓Web3 的產品擁有更好的留存率,如何讓用戶改變行為習慣並保持產品可持續性?
市場需要自愈,我們也需要整理心情繼續建設。
傳統金融體係經過了上百年的試錯、無數個黑天鵝的洗禮才建立瞭如今的秩序。
理解事物用當前的狀態去推演最終形態本身就是不嚴謹的,所以DeFi 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信任需要時間,這種透明度將是無價的。
它應該表現為所有人都可以訪問的代碼,而不是關起門來的人。 ”
Reference:
1. Identity as Information
2. Zero-knowledge-enabled Cooperation: Halo 2 & Aleo | Zooko Wilcox, ECC, Howard Wu, Aleo
3. NFT3 Tech Update
4. ARCX's DeFi Passport Makes It All Possible
5. The Crypto Loan Economy
6. Zero Knowledge Primitives by Al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