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物聯網等數字科技的快速發展,數字經濟新模式與新業態層出不窮,數字人民幣應運而生,成為央行近年來極力推行的新型貨幣形式。根據《中國數字人民幣的研發進展白皮書》,數字人民幣是人民銀行發行的數字形式的法定貨幣,與實物人民幣等價,具有價值特徵和法償性。簡言之,數字人民幣是人民幣的數字化形式,也是中國的法定貨幣。 2022年初,央行正式上線了數字人民幣APP試點版,從試點的分佈情況來看,截至2023年3月29日,數字人民幣試點地區包括4省+21市。然而,儘管國家大力支持,數字人民幣的全面推行仍存在如下困難。

01

居民移動支付習慣已經形成

2021年,中國銀聯發布的研究數據顯示,有98%的受訪者把移動支付當作最常用的支付方式,平均每人每天使用三次。而移動支付的主要渠道就是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寶國內用戶人數早在2020年就突破了10億,微信支付用戶數也接近10億,兩大支付產品已經完全佔領了國內支付市場。人們的消費習慣已成型。由於數字貨幣採用的策略是最大限度保留現有金融基礎設施,這決定了數字貨幣的使用場景與微信、支付寶重合度較高,如何使早已習慣使用微信、支付寶進行支付的消費者轉向使用數字貨幣,是推行數字人民幣面臨的難題之一。

02

數字鴻溝阻礙普及率提升

在普及性方面,“數字鴻溝”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數字人民幣的推行依賴於電子支付,而電子支付離不開手機等智能設備的支持和移動互聯網的應用。據《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22》顯示,截至2022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到10.51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74.4%,仍有近4億人不能上網。由此可見,一方面,我國互聯網並沒有完全普及,基於城鄉、貧富差距的數字發展不平衡的情況仍然存在;另一方面,智能設備和互聯網的複雜操作也使老年群體難以快速融入數字化時代,仍有很多老年人不會或者無法熟練使用智能手機,而不能熟練使用智能手機會一定程度阻礙數字人民幣的普及。另外也有一些人因為習慣使用紙幣進行支付而拒絕使用數字人民幣,這種習慣也會給數字人民幣的推進帶來麻煩。存在“數字鴻溝”的情況下,數字貨幣的普及就會受到製約,這可能也會影響數字貨幣的推廣和普及。

03

底層技術還無法滿足需求

我國數字貨幣的普及和落地主要面臨制度設計、技術安全性、流動性、便捷性以及普及性等多重難題。央行數字貨幣以互聯網和區塊鍊等技術的發展為基礎,貨幣發行、流通和回籠等都需要依賴分佈式記賬技術,但這些技術尚處於早期發展階段,還存在技術標準不統一、技術可擴展性差等問題,需要經過大規模實踐應用才能確保技術的安全性。與領先國家相比,我國數字貨幣在底層算法與技術層面仍存在一定差距。因此,相關技術的落後會使我國數字貨幣的使用和推廣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風險,這也是數字人民幣全面推行過程中必須考慮的問題。

04

不計息政策相對劣勢

數字人民幣的投放方式與實物人民幣基本一致,採用雙層運營模式且由商業銀行承擔向公眾兌換的職能。同時,人民銀行也適當設置制度摩擦,防範銀行擠兌快速蔓延。數字人民幣的發展還會擠壓商業銀行的傳統盈利空間。數字人民幣對實物現金、活期存款、第三方支付甚至商戶收單等資金都有“擠出效應”與“替代效應”。居民和企業可以便利地將銀行存款轉換為央行數字貨幣,從而導致金融中介規模收縮,金融波動性增大。所以國家為了降低數字人民幣與銀行存款的競爭,制定了M0定位,也就是不計付利息,但是這種政策明顯會導致其發展減緩。

05

治理和監管依舊不足

數據資產是數字金融發展的核心要素。雖然我國目前已經出台《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等數據安全保護立法,但針對金融這一特定領域相關的數據監管治理仍存在較大空白,例如金融數據的權屬問題尚未釐清、金融數據處理等相關概念模糊、存在金融數據及相關隱私洩露的安全風險、金融數據資產管理體系缺失等。數字人民幣作為新型貨幣形態,其發行與應用必然會帶來許多新的法律問題。

06

安全保障力度不夠

試點期間市場上出現了以數字人民幣為噱頭吸引公眾的假冒數字人民幣錢包,數字人民幣全面落地後,其運營系統受到網絡攻擊可能導致的大量用戶資金被盜取的網絡安全問題,量子計算發展可能引發對密碼算法暴力破解的密碼安全問題,大量用戶數據被集中收集和存儲可能導致個人信息洩露的隱私安全問題等,這些都進一步凸顯了加強數字人民幣運營系統安全管理和優化數字人民幣安全防護體系設計的重要性。同時,數字人民幣錢包的統籌管理有待進一步加強,央行、指定運營機構和相關商業機構在統籌建設數字人民幣錢包系統過程中的協調溝通機制還不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製約了數字人民幣防偽防假成本的降低,不利於全方位提升數字人民幣的安全性。

數字人民幣全面推行面臨著哪些阻礙?

數字人民幣全面推行面臨著哪些阻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