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應處於技術的最前沿,否則無法提供支付系統的支柱,也無法為數字時代提供安全可靠的貨幣。

來源| 德國央行行長延斯·魏德曼(Jens Weidmann)在“金融科技與全球支付領域全景—探索新疆域”數字會議上的開幕致辭

編譯| Aileen

引言

女士們,先生們:

熱烈歡迎各位出席本次中德央行聯合研討會,我們會議的主題是“金融科技與全球支付領域全景——探索新疆域”。

我很高興我們匯聚瞭如此多的這一領域專家,其中包括來自學術界、金融科技公司、商業銀行、中央銀行、政府和監管機構的代表們。同時,我也要感謝中國人民銀行與我們共同主辦這次會議。

受新冠疫情影響,本次會議只能以數字形式進行。如果我們能夠見面,我一定會推薦大家去參觀德國央行貨幣博物館及其當前以“貨幣創造者——誰決定什麼是貨幣?”(Money Creators. Who decides what's money?)為主題的貨幣特別展覽。值此數字貨幣黎明時代,這是一個高度相關的問題,加密代幣和金融領域的其他創新正在挑戰關於貨幣構成的既定觀念。

該展覽從歷史的角度出發,教授了我們一些關於未來貨幣創造的重要知識。比如,作為貨幣創造者,我們的成功取決於貨幣使用者的信任與否。並非一定是由國家創造貨幣,但創造貨幣意味著擁有權力,而且貨幣的形式和用途一直在不斷變化。

大約在一千年前,中國首次引入紙幣,這一創舉最終改變了支付系統。如今,數字化即將徹底改革支付方式。

各國央行必須找到應對這一挑戰的辦法。一種可能的辦法是發行央行數字貨幣(CBDC)。國際清算銀行(BIS)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去年,各國央行就通用或批發CBDC開展工作的比例上升至86%,且許多央行已經取得了重大進展。

在公共討論中,可供消費者和企業使用的CBDC成為了中心話題。這類零售CBDC也正是我此次演講的重點。中國人民銀行在這類數字貨幣的開發上一直處於領先地位,我們非常期待能夠從其CBDC項目中有所收穫。

數字歐元

兩個月前,歐元體系啟動了一個歐元區CBDC設計關鍵問題的調查項目,為可能推出的數字歐元做準備。調查結果表明,原則上使用現有技術開發數字歐元是可行的。

但是,引入CBDC本身並非最終目的。各國央行引入數字貨幣的原因多種多樣,其預期目的將對CBDC的設計產生重要影響,這是一個“形式遵循功能”的問題。在不同貨幣區,未來的CBDC可能在形式和功能上有所不同。

當然,CBDC的發行應以益處遠多於潛在缺陷或風險為前提。因此,數字歐元需為歐元區公民提供明確的附加值。

首先,CBDC預計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並提高支付、金融市場和實體經濟的效率。它還可以刺激服務創新,帶來新的商業模式。

我認為的一個關鍵因素是,採用數字歐元,消費者和企業能夠在數字環境中通過央行貨幣進行支付,這是私人貨幣所無法複製的獨特特徵。正如我在歐洲央行的同事法比奧·帕內塔(Fabio Panett)所強調的那樣,數字歐元類似於現金,沒有流動性風險、信用風險和市場風險。

隨著現金的使用量持續減少,私人家庭和企業將獲得新的公共貨幣使用方式。事實上,根據德國央行的一項代表性調查,德國消費者在交易中使用現金支付的比例已經從2017年的74%下降到去年的60%。誠然,新冠疫情可能對人們的支付行為造成影響,但這種影響可能會再次消退,其潛在的趨勢是非常明確的。一些專家建議,未來,現金或將不再作為主要支付方式,我們應為此做好準備。

除了安全性之外,很多人非常看重現金的另一個特性,即匿名性。使用現金時,支付者無需表明個人身份。所以在歐元體系的一場公開諮詢中,消費者和專業人士皆認為隱私性是數字歐元最重要的特徵也就不足為奇了。

隱私保護將成為維護公民信任的優先事項,必須遵守歐洲數據保護規定。然而,數字歐元不會像現金一樣匿名。為了防止洗錢或恐怖主義融資等非法活動,當局須追踪個別交易。

總體而言,現金使用率下降是許多央行考慮發行CBDC的一個主要原因。但我們要明確一點:只要公眾想使用現金,歐元體係就會繼續提供現金。發行數字歐元是對現金的補充,而非為了取代現金,其目標是在日益數字化的世界中為消費者提供更多的支付方式選擇。

你們可能都知道一句話:在爬梯子之前,先檢查梯子是否靠好牆。 CBDC發行同樣需要注意有關問題。我們應當認真考慮CBDC的發行目的,注意和防範CBDC發行可能帶來的風險。

由於CBDC是銀行存款的一種替代品(至少在某種程度上是),它可能在金融體系的運作和貨幣政策的實施方面承擔重要風險。如果消費者在危機時期急於將其活期存款大規模兌換成CBDC,金融穩定性就有可能會受到威脅。

即便存款人將其資金轉換成CBDC的過程並非一蹴而就,而是要花費較長的時間,銀行仍將失去一個便捷的穩定資金來源。為了彌補這一點,銀行可能會越來越多地將資金投入債券市場或央行等,這可能會影響商業銀行向經濟體系提供的信貸量。

不過,金融體系中的既定角色仍有可能發生轉變。這不僅適用於商業銀行,央行也最終可能會直接與消費者互動,以大力吸引消費者存款並進一步擴大其資產負債表。國際清算銀行的研究主管兼經濟顧問申鉉松(Hyun Song Shin)指出,央行或將因此在金融體系中留下“更廣的足跡”。

我們央行和商業銀行之間的貨幣和銀行體系分工明確。美國普林斯頓經濟學家馬科斯·布魯納米爾(Markus Brunnermeier)表示:“這可能是我們經濟體制中最明顯的公私合作夥伴關係。”我們不能破壞這一關係。

但我們也無需將銀行當作瀕危物種一般對其過度保護。往好處想,CBDC可以刺激銀行之間的競爭並促發新的服務,一些銀行也可能會變得更加謹慎,從而降低潛在的銀行壓力。

需要注意的是,CBDC設計應遏制相關風險。為了防止銀行存款遭到過度提取,從業者議論紛紛,有的建議就每個人可持有的數字歐元量設置上限,或者在數字歐元持有量超過一定額度時實行罰息利率。

這些提議凸顯了央行所面臨的艱難權衡。 CBDC的設計應確保用戶盡可能充分地享受其潛在益處,並將風險和可能產生的副作用控制在一定範圍內,足夠吸引用戶去接受和採用。與此同時,CBDC的吸引力還需適度,否則可能會擾亂金融體系。

當前數字歐元的設計仍是模糊的,可能並非十全十美。在我看來,考慮到所涉及的風險,採用循序漸進的方法比較可取,即數字歐元先是具備一些特定的功能,然後可以在未來添加更多的功能。

CBDC的跨境互操作性

CBDC的吸引力之一是其在跨境支付中的應用。當前,跨境交易仍相對低效且成本高昂。近日,在一份聯合報告中,一些國際機構強調:更快、更便宜、更透明和更具包容性的跨境支付服務將為全球公民和經濟體帶來廣泛利益。

但存在一個問題,如果非歐洲區居民可以使用數字歐元,可能會影響資本流動和歐元匯率。在其他國家需求高漲的情況下,數字歐元將大幅擴展歐元體系的資產負債表。此外,廣泛的國際使用還可能推動其他貨幣領域金融體系的“歐元化”。同樣,其他國家發行CBDC也可能會對歐元區造成相反的效果。

這就需要加強國際和多邊合作。或者,簡單地說,找到一些共同點。我認為至關重要的一點是,各國CBDC共同運作而不是相互對抗。在所有正在開展的CBDC話題討論中,通過互操作性實現跨境支付應該是一個重要主題。

G20已經開始討論這一話題。從與通用標準的基本兼容性到建立國際支付基礎設施,我之前提到的報告亦提出了可能採取的不同程度合作。

我認為,在明年德國擔任主席國期間,加強跨境支付也應成為G7的一個重要議題,我們應藉此機會深入探討CBDC相關國際層面問題。各國CBDC之間相互聯繫,可以真正意義上提高跨境支付的效率。

大型科技公司監管

改變貨幣遊戲規則並不是什麼新鮮事。 2600多年前,呂底亞王國(現在的土耳其)鑄造了世界上第一批錢幣。根據美國人類學家傑克·威澤弗德(Jack Weatherford)的說法,該錢幣的發明催生了豐富多樣的商品,接著迅速引發了另一項創新,即零售市場。

鄰國希臘不僅採納了這些創新,還將其公眾生活集中在市場上。在威澤弗德看來,希臘起源於市場和商業,創造了一種全新的文明。

貨幣數字化將在多大程度上改變遊戲規則,還有待觀察。數字化可以提高透明度,消費者只需點擊幾下就能了解市場概況,但它也可能造成權力的過度集中和競爭性削弱。

近年來,私人穩定幣的推出不斷提高大型科技公司在支付領域的地位及市場影響力,加劇了人們的擔憂。大型數字平台具有強大的網絡效應和經濟規模,可以促進市場的集中性。一旦供應商在市場上佔據主導地位,便可能會抑制競爭性,造成價格上漲,並以犧牲消費者利益為代價提高利潤率。

如今的數字平台與過去創建的網絡相比,它們的區別在於數據在其中所扮演的特殊角色。平台可通過大數據進行模式識別、配置文件創建和行為預測。一項學術研究發現,一旦你點贊300次,臉書(Facebook)就有可能比你的朋友和家人更了解你。

客戶數據不僅有助於改善平台服務或更好地定向廣告,還可以幫助平台提供商在其他市場維持競爭優勢。通過創建整個生態系統,大型科技公司可以增強網絡效應和客戶體驗,從而刺激用戶活動,產生更多的數據。

自我強化的循環和“鎖定”效應可能會將用戶綁定到一個平台上,將競爭對手排除在外。這讓一些觀察人士想起了美國老鷹搖滾樂隊的著名歌曲《加州旅館》裡的歌詞:這是多麼可愛的地方,有足夠的空間,但一旦進入你就永遠無法離開。

如果競爭性因大型科技公司不斷增強的市場影響力而受到阻礙,則需要通過競爭法和競爭政策以可靠的方式加以解決。人們對於數據保護的擔憂超出了央行的管理範圍。

然而,數字金融中的一些重要問題屬於銀行的監管範疇,這也是央行和金融監管機構需解決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市場主導地位可以迅速轉變為系統關聯性,試想一個平台能夠為大量銀行提供主要服務。

就大型科技公司而言,將相關監管機構角色區分開的傳統界限可能會變得模糊。因此,無論是在管轄範圍內,還是在全球平台層面,各方參與者都應加強跨境合作。

我認為廣泛建立監督學院是一種可行的辦法。這種“跨學科、跨地域的學院”可以加強信息交流與合作。

總而言之,國家必須制定強有力的基本競爭規則,並確保每個人都遵守這些規則。歸根結底,政府和市場都應該為人民服務,不能本末倒置。監管政策應幫助人們在他們認為合適的情況下使用其個人數據,並最終加強和鞏固消費者主權。

在這一方面,數字歐元也可以發揮作用。在用戶數據或行為方面,歐元體係並未牽扯商業利益,數字歐元有助於保障貨幣的信任性本質。

CBDC以外的創新潛力

分佈式賬本技術(DLT)具有巨大的潛力。比如,在可編程支付領域,可編程支付媒介適用於智能合約、機器對機器支付、物聯網支付或按使用情況支付等眾多應用。

但CBDC可能有所不同。有一種或許可行的替代性解決方案,即私營部門將商業銀行的資金代幣化。歐盟提議的“加密資產市場”(MiCa)法規為支付性代幣建立了一個框架,私營部門可以在該框架內開發數字化經濟所需的支付解決方案。

不過,大額支付中的收款方可能更喜歡使用央行貨幣結算,因為央行貨幣沒有違約風險。但如果我們能夠在私有區塊鍊網絡和現有支付基礎設施之間搭建一座橋樑,那麼基於DLT的交易就可以在不需要CBDC的情況下以央行貨幣進行結算。這就是為什麼德國央行專家正在研究“觸發解決方案”的原因,智能合約可以通過該方案觸發傳統的第二代泛歐實時全額自動清算系統(TARGET2)交易。

另一種可能是央行自己發行代幣供商業銀行使用。這種批發CBDC可以為金融資產的交換和結算提供更多的創新方式。鑑於資產代幣化在金融界愈發盛行,這類央行代幣可以益處頗多。

無論如何,歐元體係將進一步研究除了CBDC以外的創新潛力,繼續改善其現有的支付基礎設施,並確保我們在數字貨幣領域的活動不會阻礙私營部門為消費者和企業開發便各類捷高效的應用。

在市場經濟中,私營部門的主要任務是向公眾提供創新的支付解決方案和與客戶互動,而央行的任務是提供主要基礎設施,作為其他機構開發和提供服務的基礎,從而起到催化劑的作用。

結論

13世紀,威尼斯商人馬可·波羅(Marco Polo)遊歷亞洲,隨後對他所見到的奇觀作了生動的描述,特別是一種用桑樹樹皮製成的類似紙張的東西如何作為貨幣在全中國為人們所普遍接受。

波羅的這一見聞在歐洲遭到了嚴重質疑。然而,僅僅幾個世紀之後,紙幣也開始在歐洲普及。我們今天談論的創新將傳播得更快。

央行應處於技術的最前沿,否則無法提供支付系統的支柱,也無法為數字時代提供安全可靠的貨幣。

正因如此,各大央行紛紛開始探索發行CBDC。但作為貨幣創造者,我們的成功與其說是取決於速度,不如是說取決於這一貨幣使用者的信任與否。

希望各位都能在本次中德央行聯合研討會上大有所獲。

謝謝。